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师版导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855445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师版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师版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师版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师版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师版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者: 牛国宁审核:使用者: 高一年级时间:曲春 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沆,我收获!第14 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学习目标】1了解加来道雄和他的作品; 2体会加来道雄所说的怀疑精神、兴趣、毅力等基本精神品质对人成长的作用; 3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4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所说的童年趣事背后所蕴含的科学观、学习观【学习难点】 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通读课文,标注段落序号,圈出文中生字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学,基本掌握全文 内容结构2、课前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用红

2、笔勾画出疑点以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走近作者加来道雄,是当今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学中超弦理论的发明者之一。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 家,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二、相关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1)统一场论 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 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 斯提出杨一米尔斯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标准模

3、型”。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 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离在外。爱因斯坦毕终生之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 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最终也没有实现。(2)高维空间 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空间(如十维或更高)理论的确立。比如 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 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 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推测的。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三维角度观察地 球,在地面上看来神秘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同样,理论 物理学家认为

4、,传统的四维(空间三维加上时间)理论太“小”,不能解释宇宙中的四种力。 当他们超越四维而在更高维(如十维或更高)中寻求统一这四种力时,就能得到一种简单、漂 亮的解决模型(科学家认为宇宙应该是简单、合谐的)。高维空间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后 10-43秒,十维宇宙分解成四维宇宙和六维宇宙,四维宇宙暴 胀,经过近一百五十亿年,演变成今天我们生活的宇宙。大爆炸后 10-35秒,大统一力分开。但 是高维空间理论很难在实验室中得到证实,因为要模拟当时的环境,需要的能量太大,根本无 法做到,所以现在高维空间理论只能是“理论”。三、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辨识杜撰j(zhuan)惊诧i(cha)令人目 0(xu

5、an)鱼鳍(qO贪婪(臣n)撒手人寰E(huan)湮没(yNn)畏葸不前(xi)2给下列各组字注音、组词(目标:辨析形近字的能力)遐() 斓 () 诞 ( )暇() 澜 ()瑕() 谰 () 涎 ( )3.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目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1)细枝末节:(2)自鸣得意:(3)在所不辞:(4)遐想(5)杜撰(6)怪诞(7)畏葸不前:(8)湮没4本文题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文章通过记述作者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的两件童年趣事,说明了他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历程阅读全文,完成下表(整体感知)课题段落段落大意结构一名物理学家 的教育历程第1段总提两件趣事对“我”的教

6、育作 用总第段第段5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阅读全文说说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6、了解文章结构:鲫億挝界的刻想 (想線)9实验u伯淞物埋学監稠廝坦故i” (理掘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重点阅读文章第二段至第九段,回答以下问题 1在第二段中说“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其中“我”遐想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第二段在节选的这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答案:“我”遐想的主要内容是: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第二段在节选的这 部分中起总领作用。编者: 牛国宁 审核:使用者: 高一年级时间:曲春 我开口我表

7、达。我交沆,我收获!2作者设想的那个被抓出水池的鲤鱼“科学家”看到了怎样的“我们”? 答案:鲤鱼“科学家”看到我们这种生物一点儿也不像鱼,没有鳍,但还是能够运动。 3请你总结一下,作者设想的鲤鱼“科学家”是怎样认识鱼池以外的世界的? 答案:(1)鲤鱼“科学家”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2)它们认为雨对睡莲的冲刷是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起作用。(3) 被抓出水池后认识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自己的世界。 4由鲤鱼对人类世界认识的无知,你受到什么启示? 答案:由鱼认识外部世界的局限性,可以推知我们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局限性,我们人类对平行 宇宙或多维空间的学习与研究,

8、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重点阅读文章第十二段至第十四段,回答以下问题: 5选文第二段中说“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这种记忆”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温 暖如春”? 答案:“这种记忆”是指“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 每一本书”。说它“温暖如春”,是因为作者一开始便被爱因斯坦的故事迷住了,阅读他的书, 是为了寻找答案,童年时的作者对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并享受到了求知带 来的无穷乐趣。6选文第二段中说“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爱因斯坦 是作者迷恋崇拜的对象,这里作者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谋杀故事相比,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说 明

9、理由。答案:我认为合适。因为这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在孩子眼中,谋杀故事无疑是最具有激 动人心的力量的,在此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谋杀故事相比,更能突出强调爱因斯坦的故事对作 者的强大吸引力,所以说用得很合适。7如何理解“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 辞”的含意?【提示】 这句话说明了两层含意。一是理论物理学家工作的艰苦。作者认为,理论物理学家 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 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二是作者对爱因斯坦的研究课

10、题产生了浓厚的强烈的执著的兴趣,并为此树立了自己的终生志 向。8、结合文章,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兴趣对志向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示例)从文中来看,爱因斯坦的故事引起了作者的强烈持久的兴趣,并促使他树立了研 究相关课题的远大坚定的志向。结合我个人实际来看,我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它让我树立了一 个志向:做一个历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因此我认为,兴趣对一个人的志向有着直接的正面的 并且是巨大的促进作用。文章整体思考: 1本文题目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既为历程,一般当以时间为序,从小学到初中到 高中再到大学来写。那为什么本文只选取童年两件趣事和高中建立实验室的事件来写呢? 在作者这位物理学家教育历程中一定有很多值得写的事件,但本文不仅仅是简单地向大家讲述 其成长故事的,它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在作者看来,想象力、兴趣和实验精神对科学家的成 长成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者便打破常规方式,只选择三个能够很好体现这三层内涵 的事件来写。2 对自然界的好奇和科学探究的热情洋溢在整篇文章中,请从文中找出几个具体语句。【提示】 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 家”事情会怎样呢?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的论文的内容是什么?我决定要 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