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4B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854411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05-14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05-14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05-14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05-14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05-14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05-14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05-14B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生物周练(B卷) (2015年5月14日)命题:王物生 审核:寇永华1、研究人员对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了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则甲、乙、丙3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衣藻 硝化细菌 乳酸菌 蓝藻 蛔虫 水稻A. B. C. D.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图A和图D是自养型生物,两者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无相关细胞器B.图A和图C代表的细胞一般都有细胞壁,且成分相同C.图A、B、C、D都有DNA分子,但C、D没有染色体D.图A、B、C、D代表的生物都能合成蛋白质,但

2、合成的场所不同3、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有关问题错误的是A.视野中一草履虫向右游动,可向右移动装片进行追踪B.如果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大于0.5cmC.当用低倍镜看清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物镜上4、结合图形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的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B.若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并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C.细胞甲和细胞乙在细胞上的主要区别为是否具有结构D.根据

3、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可将甲、乙、丙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5、下表是人体内的红细胞(未成熟)、胰岛B细胞、浆细胞内所含有的核基因及这些基因表达的情况(“”表示该基因能表达,“”表示该基因未表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血红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抗体基因有氧呼吸酶基因红细胞胰岛B细胞浆细胞A.均应为“+”B.此表说明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三种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完全不同D.三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核基因种类不完全相同6、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有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

4、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A.有三项 B.有四项 C.有五项 D.有六项7、细胞色素C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以及它发挥生理作用的主要场所分别是A.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B.核糖体和细胞核C.核糖体和线粒体 D.细胞核和高尔基体8、关于下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DNA中B.abcd均能进行有氧呼吸C.b

5、d均可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 D.bcd均有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9、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和变形虫这三种生物的共同点是A.都有细胞结构 B.都有细胞器核糖体 C.都能独立生活 D.遗传物质都是DNA10、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C.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D.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细胞,换成高倍镜前应将装片朝左下方移动11、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观察DNA和

6、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胡萝卜中胡萝卜素的提取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A.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 B.需要使用染色剂的是C.需要保持细胞活性的是 D.需要使用酒精的是12、2014年2月,非洲地区再次爆发新一轮的埃博拉病毒疫情。据国外媒体报道,此次疫情已导致非洲利比里亚等多个国家两千人死亡,目前仍无很好治疗方法,引起了全世界对非洲疫情及病毒传染性的关注与警惕。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叙述不正确的是为获得大量埃博拉病毒用于研究,可以用培养基在体外培养;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该病毒结构简单,没有任何细胞器; 该病毒增殖时,遗传信息和氨基酸等原料由宿主细胞提供; 该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7、,是最小的生命系统。A.2项 B.3项 C.4项 D.5项13、7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被发现。禽流感病毒的核酸为单链RNA。下列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几项79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体液免疫防止其扩散79流感病毒体内含有种碱基和种细胞器可在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培养79得到大量病毒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甲型79流感病毒的结构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在一个细胞中的79构成一个种群流感病毒容易 变异与核酸结构有一定关系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14、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蓝藻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B.醋酸菌无线粒

8、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颤藻属于生产者,能进行有丝分裂 D.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15、2014年诺贝尔奖成果-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将光学显微镜带入到纳米维度,下列有关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观察埃博拉病毒中核糖体的分布 B.能观察受体在神经突触中的分布C.可捕捉细胞骨架的动态重构过程 D.可追踪受精卵中蛋白质的变化情况姓名_ 班级_ 得分_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6(8分)、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五种有机物质最可能含有S元素的是_。(2)若在611月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组织提取液,并用斐林试剂检测,到了10月的

9、苹果提取液_色最深,说明该月还原糖含量最高(3)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_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抗冻性增会增强。(4)苹果成熟过程中, 激素乙烯会逐渐增多,并由_合成纤维素酶,作用于细胞壁,使其果肉日益松软。17(10分)、回答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问题。图中AE表示5种细胞器,表示从细胞中提取出来的4种有机物(、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甲丁表示细胞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在“”中填写数字或编号,在“”上填写文字)。(1)能够合成物质的细胞器有_(请填写相关字母)。(2)具有物质的细胞器是_(请填写相关字母)。(3)一般含有而肯定不含的化学元素是_。(4)丙反

10、应和丁反应两者都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丙反应中产生的H的去向是_。(5)写出丁代表的生理作用的总的反应式_。18(12分)、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下图表示细胞中胆固醇的两个来源,分析并回答:(1)图中过程为转录。其产物彻底水解能得到_种不同的物质。已知mRNA1片段中有30个碱基,其中A和C共有12个,则其对应基因中G和T共有_个。(2)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胞吞进入细胞,此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3)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

11、抑制_的合成。(4)脂蛋白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复合体,细胞中既是蛋白质加工,又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是_,据上图分析可知,细胞对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存在反馈机制。(5)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_。19(10分)、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导致香味物质积累。(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

12、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为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_;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幼苗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1 BCBDA 6 BCADC 11 ACCAA16【答案】(1)酶 (2)砖红(3)淀粉 大 强(4)乙烯 核糖体 细胞壁17【答案】(1)原核 真核 甲和乙无成形的细胞核,而丙有(2)藻蓝素 光合 自养 异养(3)差异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统一18【答案】(答案如下:(1)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2) 30(3)蛋白质(4)LDL受体(5)内质网 (6)增多19(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2)Aabb、AaBb3/64(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4)全部遗传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