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852890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与思考黄喜楚广西大学土木工程系09城市规划班摘要通过对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天津桥园公园与伦敦湿地中心三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景观设计手法、特点,同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思考,为了形成城市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提供基本资料,为城市的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关键词城市废弃地;对比分析;景观生态设计1 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1.1背景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海滨街道东部,东濒长江、黄浦江,西倚炮台山,南起塘后路,北至宝杨路,呈南北狭长地貌,占地面积40公顷。该地属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受季风环流分配并受冷热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台风季

2、节最大风力9级,属非正规浅海潮,每日2次涨落。现场北部为大型露天停车场;中部是由70年代钢渣回填堆积而成,目前是作为铁砂采砂场,对长江和黄浦江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污染,土壤亦不适宜直接绿化施工,需要改良处理。西南部为天然滩涂。东南为部队原有营房、靶场、仓库等用地。 原基地襟江带海,青山相依,公园拥有黄浦江、长江、滩涂、炮台山、长兴岛等众多的天然景观元素可资利用。1.2历史沿革雏形:曾是长江出海口冲击形成的平原。近代:西南角为著名的吴淞口,是上海市的“水上门户”因借地形建成水师炮台,得名炮台湾。现代:成为钢铁厂钢渣回填滩涂的场所。1.3景观生态设计1.3.1景观策略 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

3、重建创造多重含义的景观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的建设,在于利用其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基地地形、地貌的改造再利用,让人们意识到环境更新所带来的生态回归,以及悠久地域文化所带给后人的精神启示。本案突出展现生态改造及文化重建的两大特色。生态改造:尊重地貌、因地制宜取材造景,体现科学的生态发展观。 文化重建:历史特色军事文化的重建,唤起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追忆,并增加人们的国防意识,形成上海的一个具有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来维护、热爱宝山炮台湾这片具有文化内涵的土地。 1.3.2规划目标 突出自然,创造有生命力、具有时代感、反映场地历史,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国防教育要求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型公园。 建设上海

4、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区,是上海市宝山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景观节点。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她的建成是构建宝山区“一环五园”区域绿化网络,完善城市绿化系统的有序性和多样性、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 1.3.3设计理念 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创造多重含义的景观。1.3.4技术手段建议(1)废渣造景,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合理平衡土方,营造梯田、峡谷、山丘、湿地、岛屿等多样的园林竖向空间。(2)突破防汛堤的传统概念,规划滨水景观道。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突破常规防汛墙的设计手法,将其位置后移,形成堤内、堤外两种地貌景观,堤内森林,堤外湿地。 (3)湿地再

5、造,改良滩涂,恢复生态。营建野群自然、功能健康、结构稳定、持续发展的滨江流水湿地植物群落。(4)利用科技创新技术生态改造。融合生态恢复的工程技术, 逐步改良土壤,引入植物设计的时效观念,低成本营造生态景观。(5)借山引景,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因借炮台山良好的植被条件,将其引入公园景观序列。(6)文脉的延续,军事文化特色主体的营造。将历史文化内涵与科普、军事、教育融为一体,形成特色公园,一个国防教育基地。(7)矿渣筑路,材料的利用、再生。利用矿渣结合沥青作为铺地材料,实现材料的利用与再生。(8)利用地下空间开发,以园养园,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把原有地面4万平方米停车场改造为地下两层车库,留出地面营

6、造绿色空间。实现生态与文化重建的两个特色,创造双重含义的景观,形成一个具有宝山地区特色森林湿地军事公园。 总体布局在自然地貌中展示军事主题 充分尊重原有地貌,形成两大轴线:实轴:自然景观序列虚轴:军事活动序列 双线交织,互为图底,创造出与山水共生、以湿地森林景观的充满自然野趣及特殊地貌的公园。园内各景点以人文景观为主题,强化军事文化的感染力。提供绿化休闲、文娱游乐、科普教育等服务。广场、建筑,园路、小品等人工设施融入大的自然景观背景中,展现地方特色,师法自然。 1.3.5专项技术分析 (1)竖向地形建议:依托现有地形条件,规划现场地形沿炮台山麓向江岸方向逐渐降低,防汛堤在满足工程防护要求的基础

7、上融合到景观空间之中,就地平衡钢渣。考虑到滨江一带受江潮的影响,其最低高程超过平均高潮位,以保证景观的长期效果。 (2)岸线设计建议:挡土墙及驳岸的自然处理。(3)夜景照明建议:遵循绿色、节能照明的生态原则。 公园内采用部分太阳能灯具,具有环保、安全、节能、方便等优点。一次投入,长年受益,将成为装饰照明一条亮丽的风景线。部分电能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由风力发电机提供,体现环保的生态友好理念。 水处理建议对绿地内的所有雨水进行回收利用。绿化区的雨水和道路雨水采用透水管集水,排入水体或湿地中。地坪广场雨水采用明沟排水。经简单物理处理后排入湿地,对雨水进行拦截、过滤、吸附等处理,然后再进入水体,这

8、样,既避免了地面径流的雨水对水体的污染,又使水体得到了补充。并用于绿化灌溉,冲洗地坪、汽车和作为景观用水而就地消化。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采用太阳能集热技术来满足热水供应,以节约能源。选用高效率、低噪音水泵,节约能源并采用防止噪声传递的措施。2 天津桥园公园1.1背景 桥园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河东区是天津的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天津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占地40平方公里,人口63万。公园场地南临盘山道,东以天山路为界,西北朝向卫国道立交桥呈扇形展开,占地22公顷。东南两侧为城市干道,是公园与城市的活跃交界面,周边社区人口近30万。原为打靶场,北侧尚有一土堤;场地低洼,有鱼塘若干;地面建筑物已被拆除,残留杨

9、、柳树若干。天津市政府决定在此辟建公园,于2006年春开工兴建,2008年5月完工。项目被作为天津市城市环境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希望通过公园建设为周围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游憩空间,并要求有一个桥文化博物馆和至少1000平米的商业面积;同时,由于地处天津市的重要门户,公园应有自己的特色,期望成为天津市的一大特色公园。如今这里已成附近30万居民休闲游憩、晨练健身之所。1.2历史沿革雏形:天津的中心城区之一。近代:卫国道立交桥边的一个大型绿地,故名桥园。现代:城郊打靶场,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这里变成了垃圾场和雨水排放处。1.3景观生态设计1.3.1设计概念 基于以上的功能要求、地域及场地特征,提出桥园

10、设计有以下两个概念: (1)“城市-自然”谱系:公园整体结构上以东南角的扇心为原点,以东、南两侧临街界面为两舷,分别平行向西、北分层推进,功能和形式上呈现由城市向自然的层层递变,形成一个“城市-自然”递变的谱系,与人对公园的使用强度相对应; (2)取样天津:在景观元素构成和材料上,设计采用了取样的方式来放映天津的地域自然和文化景观特色。取样对象包括从植物群落和植物材料,到工业材料,并使公园提供完整而丰富的景观体验。 1.3.2景观构成 (1)城市林带:临街一侧为林荫带,密植适宜于本地生长的杨树林,形成城市林带,划出一条鲜明的城市边缘线,并将城市步行道置于林中,提升城市意象、改善城市体验,并使公

11、园有一个鲜明的缓冲带,将城市道路上的噪音隔离和吸收,营造一个城市中的桃花源。 (2)高台-沉床园带:城市林带之内有规律地交错分布着高台和下沉庭院。台地高达五米,其上为一条横跨廊道相串联;台地给平原上的城市和绿地一种新的体验,每个台地上都密植一种乡土树种的幼苗,形成浓密的绿块,也即取样天津乡土树种,同时表明对社会上盛行的大树移植之风的反对立场,告诉人们幼苗也是很美的;每一幼苗绿块之中为一宜人尺度的小广场和荫棚,各具特色;台地的边坡由金矿、铁矿、铜矿等各种矿石铺成,是对天津作为工业和港口城市的反应,也即取样天津工业材料。在每两个台地之间是一个20X10米见方的下沉式小花园,依地势布置台阶可以席坐,

12、是大尺度的环境中的一个个亲人空间。沉床园设计精细,以乡土禾草植物为主,也即取样天津乡土野草。除高台和下沉庭院以外,是树荫下的城市广场区域,以硬质地面为主。高台和连廊构成了一个个窗景,让公园的绿色流露到城市,也给造访者营造了一个个诱人的豁口。 (3)湿地-湖泊带:包括带状湖泊和两侧的湿地。外围为临湖亲水带,由顺地势跌落的栈桥构成,丰富的水际植物掩映着穿越其中的栈桥,使人与水和生物近距离接触;在内侧(湖的西、北侧)为大片的湿地,恢复和再现天津地域性景观,由芦苇和其他湿地植物构成。一条蜿蜒的步道栈桥穿越其中,并穿连多个木平台和荫棚。两个滨水湿地都是湿地植物的科普走廊,也即取样天津湿地植物。 (4)疏

13、林草地-高台带:本区域与湖对岸的高台-沉床园带遥相呼应,但在元素构成上则更自然化了:基底是开放的草地,林子是自然式的疏林,台地不再是一个方向整齐排列的绿块阵,而有不同的朝向,规则中又有自由,边坡处理也是用草而非矿石。 (5)群落取样区:从空间位置和面积上来说,这是公园的核心区域。由林网围合成一个个泡状空间(可称为样泡),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标高,海拔高差变化以10cm为单位,因而会有不同的水分和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适宜于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初始的群落在天津地域内挖取同样海拔和水分条件的地块,连同土壤和植被,完整移植到公园的样泡内。取样过程本身要求有环保意识,即采用小斑块或窄条带的取样,以保证不

14、破坏原生境的自我恢复能力。每个样泡内都有一个平台,伸入群落内部,使人有贴近群落观赏的机会。林网由当地最为强势的柳树作为基调树种,在交叉部位种以其他乡土树种。林网内是自然的游步道,粗沙铺地。 (6)西、北边缘隔离带:公园西-北侧濒临立交桥,噪音和视觉干扰都比较大,而且远离社区居民,故结合地形设计绿化隔离带,并于原有的靶场地形相结合,为公园做了一个弧状绿屏。 (7)一条对角线,三个节点:这条对角线的形成源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它是城市街道的视觉延伸;第二,它与已经建成的立交桥广场以及其中的一个高塔形成对景;第三,它是公园主要入口的延伸。这条轴线横跨上述城市-自然的多个带谱,串联三个节点,包括入口广

15、场,桥博物馆和一个户外剧场。 (8)一组服务设施:在公园的西南角,是一组服务性建筑,它们以水为明堂,半围合布局,互相之间以廊道、栈桥相联系。建筑两层为主,轻盈而亲切,飘浮于水面和湿地之上,主要提供餐饮、茶吧、酒吧、书吧等服务。天津桥园公园日前获得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天津桥园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被称为“适应的调色板再生景观设计”。这一项目将垃圾遍地、臭水横流的昔日打靶场,应用生态原理,用节约城市建设理念和手段,营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野趣的城市公园。而且,通过巧妙利用自然再生和演替原理,使自然公园实现低成本维护,同时,倡导了野草之美和生态之美。据悉,在此次世界建筑节上,由世界权威设计师组成的评委认为,此项目当之无愧地在高密度的城市中成功地改造和再生了城市的废弃地,堪称典范。3 伦敦湿地中心1.1背景伦敦市区西南部泰晤士河沿岸巴恩斯的伦敦湿地中心占地约44万平方米,它是全球唯一建造在繁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的湿地项目。故事要从1989年说起。当年,泰晤士水务公司完成了整个伦敦的供水改造项目,环伦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