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85263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铃儿响叮当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铃儿响叮当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铃儿响叮当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铃儿响叮当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铃儿响叮当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铃儿响叮当教学目标1演唱歌曲时,吐字清晰灵巧,合唱声部和谐统一。2学习掌握反复记号。3用歌声、器乐、动作参与表演,感受集体学习音乐的愉悦。教学重、难点1能够用活泼欢快、灵巧的声音演唱歌曲。2二声部间演唱的和谐。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带领学生随铃儿响叮当音频做律动进教室。二、铃儿响叮当歌曲学习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情绪的?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生:铃儿响叮当;活泼、欢快的;表现了孩子们坐着雪橇出游的情景师:这首歌曲是驰名中外的一首歌曲,尤其是每年12月的圣诞节前后,我们都常会听到这首歌。1听辨歌曲的结构。师:播放铃儿响叮当音频,请学生听辨歌曲有几个部分?生:两部分。2学习

2、歌曲旋律。(1)学习铃儿响叮当第一部分。聆听铃儿响叮当第一部分音频,指导学生演唱铃儿响叮当第一部分歌谱,注意指导学生第二、四、六小节的弱起节奏。指导“53,64,55”等大跳音程的音准。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随琴小声哼唱。(2)学习铃儿响叮当第二部分。聆听铃儿响叮当第二部分音频。练唱低声部歌谱。师:注意节奏的准确。练习反复记号的唱法。练唱高声部歌谱。师:指导学生演唱高声部歌谱。练习三度、四度音程的音准。进行二声部歌谱的合唱。教师指导:当学生能够唱5-3、4-1、5-2等和声后再学习歌词。3. 学习歌词。(1)高位置读歌词。(2)进行二声部的合唱。教师指导:指导学生二声部间的声音均衡,如学生不能够唱

3、准,就再让学生练习三度、四度音程的唱名,记住以后再演唱歌曲的歌词。三、歌曲处理1师:指导学生在演唱中体会歌曲的情绪,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总结出齐唱部分和合唱部分对比的唱法。齐唱部分气息连贯一点,合唱部分要唱得有弹性,声音饱满,最后的结束句声音要保持,不要掉下来,唱满7拍。2请学生设计歌曲的力度。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歌曲力度的变化,让学生不要拘泥,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编。生:分组进行铃儿响叮当歌表演。3打击乐器伴奏。学生自行选择打击乐曲为第二乐段伴奏。可以选择:雪铃、沙铃、铃鼓、双响筒、三角铁、响板等乐器。选择好后分组进行歌表演,铃儿响叮当打击乐器伴奏。4完整演唱歌曲。师:播放

4、铃儿响叮当伴奏。教师指挥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驾着小雪橇,唱着欢快的歌曲去雪地上驰骋吧!(播放铃儿响叮当伴奏。)生:模仿驾雪橇的动作唱歌走出教室。教学反思铃儿响叮当这是一首美国的圣诞歌曲,学生在学这课之前就已经基本会唱了。学习这首歌曲,学生是非常期待的,既然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么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不单单是唱会歌曲。在课程的开始,我设计了几个有趣的练声游戏,并且在创设情景的同时对歌曲中的难点部分进行解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不仅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发声练习,而且体会到了音乐带给大家的审美愉悦。另外,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将难点部分融入其中,让学生对于“圣诞老人驾

5、着马车”的情景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于歌曲的音乐形象的理解。而对于本课,由于一些难点在最开始就已经解决,因此到这时已经变得相对的简单。加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充分的予以调动,这时老师加以适当的鼓励与引导,让学生产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这么一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课程往后进行时,课程的难度在不断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信心越发增强,在40分钟内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欣赏了好多首圣诞的歌曲,让孩子来表演圣诞老人。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塑造的形象相对于文字、绘画而言是非常抽象模糊的。只有通过聆听才能体验到音乐的艺术之美。听觉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对于本课的设计中,我将音乐的聆听贯穿全课,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行对比,甚至同一段音乐,对其音乐要素进行变化,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学会用音乐来解释音乐;学会用心来感受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