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852012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试题时间:60分钟 分数:70分一、单选题(24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2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3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

2、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C )A音色好坏 B音调高低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B )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5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D)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6下列实例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B)A用凸透镜取火 B影子的形成C镜中花水中月 D海市蜃楼7池中水的深度是3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

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D )A. 3m B.6m C.7.6X105km D.3.8X105km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B当人离平面镜距离变小时,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变大C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的9下列关于不可见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 光谱中,靠近红光的不可见光是紫外线 B. 紫外线可以诊断疾病 C. 可以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D. 红外线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 ,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1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在河边看到的水中的白云、小鱼都是虚象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

4、角也是30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太阳光不能被分解为其它色光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1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C)图1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12、下列关于眼睛和眼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人的眼睛相当于凹透镜 B近视看远处的物体清晰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太强二、填空题(14分)1、声的传播需要_ ,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2太阳、萤火虫、月亮、平面镜、钻石 属于光源的是_ 。3高

5、1.7米的人在平面镜前1.5米,平面镜长1米,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米人和像的距离是米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它的入射角是_度,折射角是 _度。5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_三种色光合成的。6如果没有好的用眼习惯,容易使眼睛近视。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汇聚在视网膜_(填“前”或“后”) 。其矫正方法是佩带_透镜。7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_ 成的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成的像,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成的像。三、作图题:(8分)1、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2 完成下列光路图3如图

6、所示,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四 实验探究题(16分)1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的关系;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_。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_。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 小刚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

7、规律。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可能原因是_;(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移动。五 计算题(8分) 一辆停在山崖前某处的汽车某时刻鸣笛后,经过1.2秒后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为多少?答案 一,选择题1 -5 BCCBD 2-10 BDCCA 11-12 CA二填空题1 介质,380 2太阳、萤火虫、月亮 3, 1.7 1.5 不变 4, 0 , 05红、绿、蓝 6, 前, 凹 7直线传播;反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起汇聚作用;三,(略)四 1, 与水平面垂直 大小 没有, 虚 成等大的像 不变 2,(略)五(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