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导与练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福建专用1.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84575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导与练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福建专用1.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导与练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福建专用1.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导与练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福建专用1.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导与练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福建专用1.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导与练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福建专用1.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导与练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福建专用1.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导与练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福建专用1.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课时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1.实验操作技巧12.公式法处理实验数据2、33.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4、5、6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计数点序号123456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0.10.20.30.40.50.6通过计数点时的速度(cm/s)44.062.081.0100.0110.0168.0为了算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C.(填选项前字母)A.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v/t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出其倾角,用公式a=tan 算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

2、及时间,用公式a=v/t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解析:选项A偶然误差较大,选项D偶然误差也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小偶然误差.由于物理问题中,两坐标的标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速度及时间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选项B错;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线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用公式a=v/t算出加速度.故选C.2.(2012福州调研)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

3、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填选项前字母)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6-s1)等于(s2-s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瞬时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解析: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错.根据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有sm-sn=(m-n)at2,可知(s6-s1)等于(s2-s1)的5倍,B错.根据B点为A与C的中间时刻有vB=,C对;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0.1 s,D错.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

4、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取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最小分度为mm的刻度尺,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m/s,小车的加速度是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v2= m/s=0.21 m/s,v4= m/s=0.33 m/s,由v4=v2+a2T得a=0.60 m/s2.答案:0.210.604.某同学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得到了一条纸带,该同学按相等时间间隔取连续的几段,从它们的分界点将纸带剪断,将剪得的几段纸带按图所示顺序贴在坐标系中,各段紧靠但不重叠,然后可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

5、,从而求出加速度. (1)在图中给坐标轴标上合适的名称并注明单位,并在图中画出表示vt关系的图线;(2)该同学通过图线求出加速度的方法是.答案:(1)如图所示.(2)利用vt图线的斜率求出加速度5.某组同学借鉴“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方法,设计了用光滑斜面测定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他们用垫块垫高光滑长木板的一端,使之成为斜面,改变垫块厚度可改变斜面的倾角,利用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几组对应不同倾角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于表中,其中l为斜面长度,h为对应不同倾角时斜面一端的高度.求:l(厘米)85.00h(厘米)7.6511.0014.50

6、18.7022.0025.50sin 0.090.130.170.220.260.30a(m/s2)0.881.28 2.142.552.93(1)表中加速度a缺少一个数据,对应的测量纸带如图(乙)所示,请求出该加速度,并填入表中,图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2)请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平面上作出asin 图线.由图线可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解析:(1)两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 s=0.1 s,图(乙)中给出的是累计长度,须演算出各段的相应位移,再根据s=aT2,求出加速度,用平均值填入.(2)作出asin 图象,

7、如图所示,因倾斜挡板是光滑的,则a=gsin ,g=a/sin ,图中直线斜率即代表g,由图线得g=9.77 m/s2.答案:(1)1.65(2)图象见解析9.77(9.759.80均正确)6.(2011年广东理综)图(甲)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OD间的距离为 cm.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其大小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2.20-1.00) cm=1.20 cm;由s=at2得st2图线的斜率表示a,即加速度的一半,a= m/s2解得:a=0.933 m/s2.答案:1.2加速度的一半0.9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