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845672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探究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探究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探究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探究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毕业论文探讨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姓 名: 刘 海 龙 班 级: 路桥 31453 班 学 号: 990131453020 指导教师:胡嘉摘要:这篇论文结合工程项目,阐述了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 沥青路面常出现的病害,并分析了出现病害的原因和提出预防措施,沥青混凝土 作为一种路面结合料在道路工程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就几种常见的施工技术 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沥青路面公路施工多对象进行研究,探讨 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绪论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和

2、制约作用。道路桥梁建设与发展在公路运输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逐步形成高质量的运输体系,从而实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伟大复 兴战略目标。因此在道路桥梁建设项目中,都要求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工艺更 是精益求精。在对拟建工程及其所在地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 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按设计实施且贯彻落实国家方针,依法守法文明施工, 根据国家与行业规范严格管控施工质量,落实安全施工。并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调 整,确保施工按照既定计划有序进行。 在论文中分别从现场施工,路基土方开挖、 填筑,路面沥青混凝土施工,沥青混凝土等方面进行学习研究,综合运用基础课 和专业课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到

3、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掌握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 和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 工作打好基础,使自己能够尽快融入到工作中。1. 垫层施工1.1概况路面的垫层介于路面基层和土基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和改善土基的水温 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具有必要的强度、稳定性、抗冻胀能力以及基层的荷载 应力,减小土层变形。采用砂垫层的施工,砂垫层具有较大的空隙,能切断毛细 水上升,冻融时又能蓄水、排水,可减少路面的冻胀和沉陷。1.2砂垫层施工要点施工准备a. 材料及主要机具:(1)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 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

4、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 良好。(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 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 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 10t )、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 等。b. 作业条件:(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 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撅。(2)

5、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 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 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4) 检查基槽(坑八 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操作工艺a. 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f分层铺筑砂石f洒水f夯实或碾压f找平验收b.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 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c. 分层铺筑砂石(1)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 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 可用样桩控

6、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 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2)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 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3)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 1.0m,并应充分压(夯)实。(4)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d.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 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 8%-12%。e. 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

7、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夯或蛙式打夯 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 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 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f. 找平和验收:(1)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 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 的贯入度为合格。(2) 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 标咼。质量标准a. 保证项目:(1) 基底

8、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 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b. 基本项目:(1) 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2) 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c. 允许偏差项目检验方法为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成品保护a. 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b.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 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c.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d.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

9、砂 石不准或铺筑超厚。e. 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应注意的质量问题a.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 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b. 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 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c. 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d.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e. 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砂检查点 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f. 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

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a. 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b. 地基钎探记录c.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d. 砂石的试验报告。2. 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法2.1施工准备工作路槽准备新建道路的路槽工程质量应符合有关市政工程建设的标准。如不符合应 予以处理,且在多雨季节施工时,应予挖临时排水沟,以利于排水。对于旧路加 铺时,旧路上的泥土杂物和松散颗粒等应予清理干净;干燥地区需用水湿润;局 部路槽应先修补夯实。材料要求a. 石灰:应采用经磨细的生石灰粉或消石灰,消石灰应过筛去掉大于 5mm勺 灰块,石灰等级为III级以上,含水量不超过4%石灰应在用灰前5

11、7天消解完 毕,严禁随消解随使用。消解石灰要掌握用水量,使石灰能充分消解,并保持湿度(一般在20%35%,以免过干飞扬或过湿成团(参考用水量:消解每吨生石灰 用水一般在600800kg)。b. 粉煤灰:应采用二级以上的粉煤灰,粉煤灰中SiO2、AI2O3和Fe2O3中的 含量应不大于70%烧失量不超过20%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或通 过0.075mm筛孔总量不少于70%通过0.3mm筛孔总量不少于90%使用湿粉煤灰 时含水量不宜超过35%湿的粉煤灰要在用前几天运到,以便沥水,并要防止雨淋 或灰粉飞扬。干粉煤灰最好在装运前加适量水运送或用封闭车运输,以免扬灰。c土: 土以塑性指

12、数1020的黏性土为宜;用石灰稳定无塑性指数的级配 砂砾、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时,应添加 15流右的黏性土;试验塑性指数偏大的 黏性土时,应进行粉碎,粉碎后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 土的有机质含量不超过10%硫酸盐含量超过0.8%时不宜用石灰稳定。使用特殊类型的土壤如级 配砾石、砂石、杂填土等应经试验决定。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基层应不大于 30%用于次干路基层应不大于35%机具设备a.采用摊铺机施工时:摊铺机、振动压路机、水车、铲车、卡车等。b. 采用平地机施工时:推土机、平地机、振动压路机、水车、铲车、卡车等。c. 工具:手推车、铁锹、筛子、小线、

13、靠尺、刮板等。d. 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等。e. 检测仪器:灌砂筒、弯沉仪、钻心机等。配料配料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种:(1)重量法。根据一次拌和的混合料总干重和各 种材料的含水量,算出各种材料所需湿重,然后按各湿重称料掺配混合料。重量 法适合厂拌。(2)体积法。根据混合料的重量比,换算成体积比,用容器量测各 种材料所占体积掺配混合料。体积法适合厂拌及人工路拌。(3)层铺法。根据混合料最大干容重、各种材料松容重和含水量,以及混合料基层的压实厚度等数据, 计算各种材料的松铺厚度,以此控制摊铺厚度。层铺法适合机械路拌。2.2施工工艺流程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基层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备料、拌和、摊铺与整

14、型、压实、检测、养生及验收。拌和人工拌和宜采用条拌法,即将混合料铺成条形后,边翻拌边前进。翻拌23遍后,按接近混合料最近含水量所需加水量,顺条均匀地洒入混合料,然后拌和 至均匀为止。路槽拌和应在用层铺法铺料后进行,宜采用拖拉机带多铧犁和拖拉 机带旋转犁或缺口圆盘耙,两台机具配合交叉翻拌。拌石灰粉煤灰和石灰粉煤灰 土时,先用拖拉机带多铧犁翻拌一遍,随即用旋转犁或缺口圆盘耙打碎一遍,如 此翻拌到均匀为止。拌石灰粉煤灰掺混合料时,宜先把细料拌匀后再铺粗粒料, 然后用多铧犁单独拌匀。如有局部拌和不均匀或拌和不到之处,可由人工辅助拌 和。机械厂拌是采用强制式拌合机、粉碎机、皮带运输机和铲车等设备。操作时

15、 先将粉煤灰、石灰(和土)按一定比例由皮带运输机送入粉碎机,使之粉碎并拌 匀后,再与一定比例粗粒料(如碎石)同时用皮带运输机分别送进强制式拌和机 中,在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下拌和均匀,然后将拌和均匀的混合料卸至储料场待运。拌和均匀的石灰粉煤灰混合料中,不得含有大于25mm勺土、粉煤灰及石灰团粒摊铺拌和均匀的混合料,在摊铺整型前其含水量一般为最佳含水量土2%将拌和的混合料按设计断面和松铺厚度,均匀摊铺于路槽内。其松铺厚度为压实厚度乘 以压实系数。压实系数值宜按试铺决定。一般可参考以下范围:(1)人工拌和和人工摊铺,不含粗粒料的混合料为1.72.0 ;含粗粒料的混合料为1.41.6 o (2) 机械拌和和机械摊铺,不含粗粒料的混合料为1.41.7 ;含粗粒料的混合料为1.21.4。多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压实后随即摊铺上层混合料。在摊铺上层混合 料前,可将下层表(上接第 161页)面洒水湿润。摊铺作业方式有两种,即摊铺 机摊铺和平地机摊铺。压实石灰粉煤灰混合料的压实厚度,最大为 20cm最小为10cmo (1)在混合料含 水量合适的情况下进行碾压,碾压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2)初压、复压、终压均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压路机吨位应在12t以上。(3)混合料经摊铺和整型后,应立即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