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家庭代际交往调查研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84471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老年家庭代际交往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老年家庭代际交往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老年家庭代际交往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老年家庭代际交往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老年家庭代际交往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老年家庭代际交往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老年家庭代际交往调查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往调查研究鸣谢英国IDS“亚洲社会保障项目”对本研究的支持。徐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摘要本文利用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往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农村代际之间的经济与劳务交往仍然十分普遍,子女对上代的支持依旧是代际交往的主要方向。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老人的经济独立性提高,子女养老的经济负担大为减轻。但是,当老人生病时,子女依然是照料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今后,在农村,除了要继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外,还需要解决老年社会化照料服务问题。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往;养老保障;家庭养老;社会

2、化养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建立并且逐步健全,这对传统家庭代际关系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对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从社会养老保障角度研究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的还比较少。老年人除了老有所养,还有老有所医问题,以往代际间经济交往的研究注重收入来源,较少对此给予关注。本文利用调查数据,重点探讨农村传统的家庭代际交往是否发生了变化,有什么趋势?并侧重于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这两个养老主要方面进行考察。一、文献回顾关于代际关系中给予的动机,在西方现有研究文献中有三种理论解释:一是权力与协商模型(Power and bargaining

3、 model),该理论认为,父母从子女或家庭其他成员处获得支持的程度与其对资源(如财产)的控制有关。二是交换模型 (Mutual aid /exchange model),该理论认为代际交换按照“投桃报李”的原则进行,给予是为了获得回报,如父母为子女提供服务(照顾孙子女等),反过来,子女为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或以与父母同住作为回报。而子女帮助老年父母,会增大孙子女一代效仿这种做法的可能性1。拷特利考夫和莫瑞斯甚至扩大了交换理论的逻辑范畴,使之更具有煽动性,认为父母的资源流向子女不是恩惠或责任,而是简单的“贿赂”。三是合作群体模型(Altruism/corporate group model),该理

4、论认为,家庭成员的行为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由一位公正的家庭成员(通常为家庭中的年长者)控制并有效分配家庭资源,资源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2。贝克指出,代际间的交换是基于利他主义的动机,也就是说,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子女的资源会流向父母,反之亦然。这里,“需要”被定义为由于健康和经济状况不好而产生的需要3。曾毅等指出,中国家庭内部的代际支持是老年保障和照料的主要来源4。中国学术界对代际之间经济交往的研究时间不长,且多侧重于城市。郭志刚等人最早通过供养金额、抚养金额及净供养金额为测量手段分析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代际经济流动的方向和数量,认为:无论城乡,子女供养老人即供养型经济关系仍然占主导地位5

5、。陈功等人用同样的测量手对2000年的老年人口调查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中国传统的子女养老模式或反哺模式仍是当前养老的主要方式,子女供养老年人是子女与老年人代际交流中的主要形式,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更多地依赖于子女的供养6。陈皆明以子女为父母提供的服务(个人照料和做家务)和经济帮助(现金和实物)作为代际养老的主要指标,对城市居民代际交换进行了因果分析,指出:父母与子女间存在着广泛而持久的服务和物质性资源的交换7131-149。张文娟等人对农村老年家庭代际支持的研究表明:健康状况差、收入低的老人更容易获得经济支持。经济条件较好的子女为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的可能性更高8。张友琴考察了城市化对农村

6、老年人家庭支持的影响,认为: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导致家庭养老功能的削弱,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养老需求不断增加,而家庭支持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受国力的影响,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依靠制度化的社会支持是不现实的9。王世斌等人通过对广东省农村代际关系的研究发现,父母在向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不但照顾子孙、做日常家务,还给予适当的货币帮助。经济条件较好、文化素质较高的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较多10。王跃生研究了社会转型初期农村家庭面临的问题,他注意到,结婚阶段是父代向子代进行财产转移的主要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父母的生存资料被蚕食,至老年时缺少自己能够支配、有较

7、高价值的财产,特别是住屋和自我赡养的货币资产 11。以往的研究对农村老年人代际之间的经济与劳务交往比较关注,但是,从社会保障制度的角度考察代际关系的不多。今天,当许多人以为农村社会化养老制度的建立还是很遥远的事情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打破坚冰,开始全面推进,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无疑对农村老年家庭传统的代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此外,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无论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在社会结构方面差异很大,从全国的角度考察已不足以反映现实状况。本文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审视农村老年家庭的代际关系,并通过考察地区差异来了解社会化养老制度对传统家庭代际交往的影响。二、数据与变量1.数据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

8、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农村老年人养老情况调查(2008)”。该调查在山西省永济市和晋中市、山东莱西市、江苏常熟市三省四镇的农村地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了典型调查,获得农村户口60岁及以上样本773个。有子女的样本754个,其中,男性占44.6,女性占55.4;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分别占44.3、37.4和18.3。2.变量老人与子女代际之间经济往来可分为两大类:货币交流与实物交流。从本次调查看,子女对老人的货币支持方式包括:现金或实物、交合作医疗保险费、负担日常医疗费、提供零用钱。子女对老人的实物支持有:给老人买药、买衣服。子女对老人的劳务支持有:老人生病时提供照料、陪同看病

9、、洗衣服、收拾房间和打扫院子。老人对子女的货币帮助包括:给钱、帮助子女的开支。老人对子女的实物帮助有:买东西。老人对子女的劳务帮助包括:给子女做饭、洗衣,关注、照看孙子女,子女生病时照料、陪同看病。此外,调查还包括老人对子女的早期帮助,即是否为儿子结婚盖房。3.一般描述代际之间的主要交往见表1。(1)子女对老人的支持。在货币方面,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的经济交流关系以供养型为主。样本总体中,子女经济支持为老人主要收入来源(72.4),平时给父母钱(72.5)的比例较高,而替老人交合作医疗保险费(41.7)和负担老人平日医疗费(41.1)的大约占四成。这一情况与广东省农村类似。王世斌等人进行的抽样调查

10、结果表明,91的老人依靠子女供养,老人医疗花费支出主要来自子女的占41.16%10。在实物方面,子女给老人买药(80.7)比较普遍,达到八成,为老人买衣服的比例(62.2)约占23。在劳务方面,大多数子女在老人生病时提供照料服务(85.9),较广东省的比例(51.9%)高很多,并能够陪同老人去看病(83.5),但洗衣服(32.6)和收拾房间或打扫院子(27.9)却不多。(2)老人对子女的帮助。在货币方面,老人对子女的帮助是有限的(10.9),即使在实物方面,给子女买东西也仅占14.2。但是,当涉及到劳务,老人帮助子女的比例有明显升高,“以照看孙子女最为普遍”。有大约13的老人平时关照孙子女(3

11、1.6)和给子女做饭(30.4),大约15的老人帮助子女做事(21)和在子女生病时提供照料服务(19.8),此外,还有老人给子女洗衣服(16.1)和子女生病时陪同他们去看病(15.1)。给子女(主要是儿子)盖房是老人对子女的一种早期投入。王跃生指出,子女的婚姻、特别是儿子的婚姻花费基本上仍主要由父母承担,这是抚养子女主要和必不可少的花费。当代农村,儿子的婚姻花费上升幅度很大。在大部分时期,由于收入水平低,父母只得将有限的积累用于维持基本生存和儿子的婚姻备办上,从而换得老年之后的赡养需求12。本次调查显示,有23的老人(65.5)在儿子结婚时出钱给他(们)翻盖新房。在盖房的老人中,98的人回答是

12、自愿盖;72的人认为这是家长的责任,这是习俗,地区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表1 代际单向和双向交往的分布()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子女对老人的支持老人对子女的帮助老人对子女的帮助子女对老人的支持货币货币收入医疗费照料经济供养72.4给子女钱10.9买东西*给钱72.5实物无18.918.319交医疗保险41.7给子女买东西14.2有12.48.413负担医疗费41.1劳务关照孙子女*实物关照孙子女31.6无31.135.619买药80.7给子女做饭30.4有31.925.833.5买衣服62.2帮子女做事21做饭*劳务子女生病照料19.8无42.734.932.4生病时照料85.9给子女洗衣16.1有2

13、5.423.930.1陪看病 83.5陪子女看病15.1盖房*洗衣服32.6早期帮助无59.868.171.9收拾房间27.9盖房65.5有68.26264.3Chi-Square :* p0.05 , * p0.014.地区差异表2对地区差异进行了进一步考察。山西和山东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而且社会保障事业也比较先进。故在地区变量中划分为两类:山东和山西(样本561个)和江苏(样本193个)。(1)子女对老人的支持。在货币支持方面,无论是收入、给钱、合作养老保险还是医疗费用,江苏的比例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卡方检验呈强显著性。在实物支持方面,子女给老人买药的地区差

14、异不大。江苏子女买衣服的比例较山东山西组略低。在劳务支持方面,子女在老人生病时给予照料及陪同老人看病的地区差异不大。江苏帮助老人洗衣服和收拾房间或打扫院子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2)老人对子女的帮助。在货币方面,地区差异不大。在实物方面,江苏老人给子女买东西的比例明显高于山东山西组,统计上呈相关性。在劳务方面,除了关照孙子女,江苏老人以其他各种形式帮助子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山东山西组,并在统计上呈高度相关。对于盖房这一老人对子女的早期支持,江苏的比例显著低于山东山西组,统计上也高度相关。表2 不同地区代际交流比较()子女对老人的支持老人对子女的帮助山东山西江苏p山东山西江苏p货币货币经济供养80.6 48.1 *给钱10.312.5给钱81.1 47.7 *实物交医疗保险46.7 27.6 *买东西12.120.3*负担医疗费46.3 25.9 *劳务实物关照孙子女33.725.4*买药81.0 79.7 做饭21.257.0*买衣服65.2 53.4 *做事16.833.2*劳务生病时照料15.233.2*生病时照料87.0 82.8 洗衣9.834.2*陪同看病 85.4 78.1 陪同看病12.12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