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84458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绿色低碳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工业绿色低碳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绿色低碳发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我国工业的加速发展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日趋 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 化等已成为发展中不得不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工业转型升级规 划(2011-2015 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求,坚持把发展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下简称“两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 力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进清洁生产,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压力犹存转方式倒逼机制形成规划强调,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对工业转型 升级提出了紧迫要求

2、。一方面随着“两型”社会加快推进,有利于完 善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创造 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能 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工 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随着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和生态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加剧,倒 逼机制在工业中的表现日趋严峻。一是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节能降 耗压力加大;二是资源供求矛盾加剧,综合利用仍需加强;三是清洁 生产促进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企业节能环保基础管理薄弱,激 励机制亟待建立;五是应对气候变化博弈日趋激烈,绿色贸易壁垒加 速形成。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工业能

3、源消耗总量逐年增加,由2005 年的15.9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年的24亿吨标准煤左右,占全社 会总能耗的比重由70.9%上升到73% ;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 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工业总能耗的比重由71.3%上升到 77%左右。同时,2010年底,能源和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 高程度,其中原油进口已超过50%,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锌精 矿等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60%、75%、40%和30% ,资源短缺愈加成为 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另一方面,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堆存量 不断增加,致使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隐患进一步加大。任务明确政府市场共同驱动规划提出,促进

4、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按照建设“两型”社会 的要求,以推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 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立足节约、清洁、低碳发展,合理控制能源 消费总量,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规划将“十二五”时期工业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确定为:大 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切实推进工业节约用水;促进工业清洁生产和 污染预防;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发展节 能环保产业。尤其是在工业节能方面,业内人士表示,工业节能降耗是促进工 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最主要支撑,必须把工业节能降耗作为转变工业发 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重要切入点。规划明确了促进工业绿色

5、低碳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必 须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为此,相关 部门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标准支撑引 领作用;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监 测和考核体系;推进两型工业的长效机制形成。对于市场,规划提出,必须把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转化成对 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要求,依托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推进节 能环保低碳技术、装备及服务业发展。而对于一些单靠市场不能解决 的问题,规划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案。要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立法工 作,推动工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节水管理等法规制定,尽快形成 推进工业节能减排的法制环境。同时,为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引 导作用,规划提出强化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信贷政策引导作用。 把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作为技术改造的重要方向。在标准的制定上,规划明确,要健全高耗能产品(工序)能耗 限额强制性标准,制定和发布超前性能耗限额标准,定期开展能耗限 额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此外,规划还提出了政府要充分发挥 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特点和优势,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节能减 排系统建设作为降低工业发展能耗需求的重要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