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对政策及政策运用的认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84453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我对政策及政策运用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述我对政策及政策运用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述我对政策及政策运用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简述我对政策及政策运用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述我对政策及政策运用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我对政策及政策运用的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述我对政策及政策运用的认识在阅读了教材的内容之后,我对公共政策学这门课有了初步的了解。正如我们的教材所说,关于公共政策的含义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例如中西方 就有所不同。我认为政策就是治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手段,我比较赞同的 公共政策含义是这一种观点:公共权威机构为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公共管理而制 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或行动准则。所有的公共政策制定出来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公 共问题的,是为了保证社会总的系统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 而做出的对社会公私行为的约束与指引。因此,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具有强烈的“目 标取向”的。如果把我们的国家比做一所学校,而公共政策就是校规校训,是每一个教 职员

2、工或学生都应该遵守的。但是每个班又可以有自己的班规就像政策一样,方 便各个区域部分的治理和规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看来政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 是深奥的,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使我们非政策学专业的同学对公共政策有个大致 的了解还是可以的,但想要学精学深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公共政策还是可以被普通大众所理解的。比如政策的几个特点就可以用 一些简单的举例来说明:公共政策具有政治性与公共性,比如计划生育,这是一个政治性与公共性的 政策,它对全国每一个都适用,为的是使中国的巨大人口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 的绊脚石;又如与日本发展友好关系,虽然以前两国曾经是敌人

3、,日本与我国在 历史上看不是很友好,但转到今天的经济形势的眼光,合作比敌对似乎更好,这 也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政治性。这是一个执政党必须好把握好的。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比如还是计划生育,在20,30 年前是一个固 定不变的国策,但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 又出台一个两个独生子女可以生第二胎的政策,已经在试点中,这何尝不是一种 政策的变动,但计划生育的政策的地位还是不容动摇。这都体现公共政策具有稳 定性与变动性。公共政策具有公平性与效率性,还拿计划生育来做比喻,计划生育这一政策 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不能因为你的财富有多少,你的社会地位有多高而不遵 守这一政策,

4、这体现了公共政策具有公平性,在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就像法律一样。 而且针对突发问题,像一些灾难,政府总是会及时出台一些政策来稳定局面,减 少损失,比如汶川大地震,国家立马出台政策来救援,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这体现了效率性。公共政策具有强制性与合法性,公共政策是由领导机构颁布的,是具有法律 效力的,就像免征农业税,是就是一个强制性与合法性的政策。也可以说任何一个政策都具备上述的八个特点,所以只有政府决策科学化、 民主化才能更好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公共政策学起源于美国,兴盛于美国。但是在中国也有长足发展。不管是“无 为而治”的政治构想,“民为邦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以及“重农抑商”

5、的政策主张等。从中国古代历史来看,用政策来治理国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由于古代国家在政治体制上不是“主权在民”,所有的事情都是皇帝以及大臣 来料理,这是一种独裁专制,但是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迫不得已的,是顺应 历史潮流的。古代大多都是男子读书识字,精忠报国。而国家的首领是禅让制, 都是靠血缘关系的。有的人一出生便注定是皇帝,注定手握大权。但不是每一个 人都有这种领导的才能与胆识的。礼记大学里这么一句:“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历史上明君很多,他们名垂 青史,都是在与他们个人有意愿去治国,和其他的读书人一样胸怀抱负,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昏君也

6、不少,弄的百姓名不聊生。这归根结底都是国 家政策的问题,是谁来颁布政策的问题。中国古代向来提倡中庸之道,在公共政策方面应该不会有很激烈的政策。人 道敏政,地政敏树,中国人一直在寻找“平衡”,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就像中医 治病一样。公共政策在中国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总要有政策为百姓指明方向, 但是治国之道不单单局限于公共政策,还有许多别的方面。近代的梁启超、康有 为的维新变法,这都是当代公共政策研究的宝贵财富。所以说公共政策一直都是 很重要的。中国当代的政策发展是由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政策思想发展到毛泽东的政 策思想再到邓小平的政策思想在到江泽民的政策思想在到最近的胡锦涛的政策 思想。这些思想都是

7、一脉相承的,但是又在随着中国国情的发展变化而改变。共 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她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来解决中 国生产力发展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则,概括如下:第一、要把当前斗争和长远斗争、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工人阶级的力量是无穷的,政策就是要妥善的协 调、处理当前斗争和长远斗争、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叶 障目不见泰山,要看见事物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就好像“可 持续发展”战略,是为了我们以后的资源的利用做的打算,既是长远利益又是当 前斗争,是一个十分明智的政策以及十分有效或者说有利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政 策。第二、说服和争取大多数

8、群众是政策和策略的第一任务;任何负有远大使命 的政党的第一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使他们相信这个党的纲领和政策正确。 政府始终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只有服务好了 人民为人民办实事,这样人民才会信服党,拥护党,党才能葆有源源不断的生命 力;第三、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会是 一帆风顺的,所以要有信心。我们也要对我们党我们政府有信心。第四、善于利 用矛盾争取同盟者;要争取革命的建设事业的胜利,还必须采取利用矛盾,争取 尽可能多的同盟者的策略,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的裂痕,另一方面要利用 一切机会,在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走出一条发展中国

9、特色的道路。毛泽东的政策思想,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毛泽东选集里有许多治国之道,这不仅可以用来治国,也可以成为我们为人 处事的标准。毛主席一直都很重视政策,敌人的孤立并不等于我们胜利,说明外 因内因的重要性,说明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失败或暂时的挫折而放松,应该时刻 鞭策自己,认真的做每一件事。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是以后发展的潮流,我们 又是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如果对政策足够了解,能很好的运用政策,对我们的事 业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从实际出发,弄清国情,重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而且还要进行系统的周

10、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工作。战略上藐视别人,战术上 重视敌人,不犯“左”倾错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 敌人,总政策和具体政策两者之间是的辩证统一的关系。邓小平的政策思想,改 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是一项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经济政策,一 国两制也使中国的香港和澳门繁荣,这都说明一项政策的出台可以使经济有飞跃 性的发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也是一项有利于国家发展。江泽民、胡锦涛的政策思想更是符合潮流和生产力发展的,最新的根据实际 情况所指定的,比如“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政策 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主张。都是根据现在的世界形势,中国的发

11、展状况, 而制定的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这都是政策在生活中的运用,在国家政治中的 应用。政策无处不在,只有政策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好的更加有序的运转,才能是 我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不管自己的工作社会地位是什么,学习政策学,了 解当前的政策都是对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十分有利的。温总理曾经引用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一个领导人对面当前形势的发展从而做出有 利于国家发展的决策是十分重要的。荀子.哀公里说:“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司马懿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说明民 心是多么重要的。今天老师上课讲了政府是国家的政府,确实,政府确实应该以人民为重,全 心全

12、意的为人民服务。而且提到了红楼梦的好了歌,我就去查了一下好 了歌,全诗如下: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是自己的欲望所 至的,无欲便无求。人总是有些许的贪念什么都想要去争取,但其实这些东西对 我们的一生又有什么本质的作用呢。功名利禄或许能改变你的物质生活但你的精 神世界还是一样的空虚,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应该好好的为自己的未来想一想, 我们为什么学,为什么活,今后应该走什么样的路,结合政策学以修身。相信每 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番作为,为社会发展献上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