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84064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与其简介 含图嘉庚风格的历史建筑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三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建筑组群.这种风格前后经历了全面西方样式向富有闽南特色地域建筑样式的转变,直至形成不土不洋、中西混合的独特、新奇的建筑形态.这就是注重闽南式大屋顶与外廊建筑式样西式的巧妙结合,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 在20#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厦门大学嘉庚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

2、阔的芙蓉湖,从规模与高度上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 漳州校区建筑:位于龙海市港尾镇与厦大本部隔海相望的漳州校区,其规划与建设,在建筑理念的传承和建筑风格的发扬上,也始终散发着嘉庚建筑的独特魅力.主楼群又一次以一主四从的形式一字形朝东构筑,五幢楼之间有连廊贯通,使楼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他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建筑造型,从红砖粉墙、山墙坡顶、拱券连廊,到细部线角、色彩妆饰,既承袭嘉庚建筑的风格,又展示着自己的鲜明个性.嘉庚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个人的审美品位与当地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西方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不断磨合筛选而达成的中西结合的成功范例.访问过厦门大学的郭沫若先生曾动情地赞誉厦大之美,

3、全国之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陈从周教授著文盛称嘉庚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专家的高度评价,也足以证明在特定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嘉庚建筑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1. 群贤楼群 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建的.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5幢建筑.楼群兴建于1921年5月,1922年底竣工,这是厦门大学的首批校舍.群贤楼群动工兴建时,为了表达陈嘉庚自己教育兴国的决心,特地选择5月9日即国耻纪念日作为校舍奠基日.校舍落成后陈嘉庚将1号与5号楼分别命名为映雪楼和囊萤楼.映

4、雪、囊萤二语,出自古人孙康、车胤不畏贫困、勤奋好学的典故.2号与4号楼,陈嘉庚则以同安和集美两地名命名,表达了嘉庚先生为振兴家乡、办好国民教育的决心.中间主楼落成时,有人建议取名为嘉庚楼,当即被嘉庚否定.又有人建议以敬贤嘉庚之弟名命名,陈嘉庚经过一番思考后,改敬贤为群贤,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意.时群贤楼、同安楼和集美楼为教学楼,映雪楼和囊萤楼为学生宿舍楼.1938年5月至1945年8月,厦门沦陷期间,厦门大学成为日寇军营,校舍受到极大破坏.1946年厦大复校后,对群贤楼群等进行了修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再次维修. 该楼群呈一字形排列,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映雪楼和囊萤楼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均

5、为2316平方米,平面均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双坡西式屋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开尖拱形窗,三楼设前廊,8根西式圆柱承托屋檐.两楼3楼中亭亭楣上分别镌有陈嘉庚和陈敬贤手题的映雪、囊萤两字.集美楼和同安楼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分别为1062平方米和1096平方米.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平面呈前廊式布局,一楼为拱形廊,二楼为方形廊,廊中间装饰西式顶檐柱.屋顶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同安楼和集美楼的楼名分别为时任厦门道道尹的陈培锟和原思明县县长来玉林手书.群贤楼平面呈T字形,建筑面积2593平方米.前

6、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中部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两翼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山墙与屋檐下有闽南传统的灰雕泥塑与木雕垂花装饰.群贤楼名为时任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手书.各楼之间以双坡顶木廊相连. 中央主楼的屋顶采用闽南民居的大屋顶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集美楼、同安楼还是以中式风格为主,花格屋脊、石结构墙体,筑造典雅独特.出自勤奋读书的典故而命名的囊萤、映雪两座楼,其建筑风格则趋于西洋式.整个群贤楼群的这种中式占主导地位、西式为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民族精神的崇尚和强调.囊萤楼由于是#省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而被列

7、为厦门历史文化名楼.集美楼是当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工作、生活过的住所,现辟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2、芙蓉楼群芙蓉楼群由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学楼组成,除博学楼建于1923年外,其余建于1951年至1954年.博学楼初建时为教职工宿舍,1953年在此建成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芙蓉一、二、三、四号楼为学生宿舍.芙蓉楼群基本呈半环状布局.芙蓉一、二、三、四号楼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一、四号楼3层建筑,二、三号楼主体3层、局部4层.砖石木结构,楼面均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芙蓉一、二、三号楼墙体以红色清水砖砌筑、花岗岩作装饰镶砌.芙蓉一层顶主体为硬山顶,角楼为歇山顶.芙蓉二、芙蓉三门楼与角楼屋顶为歇

8、山顶,两翼为硬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均铺绿色琉璃瓦.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拱券、栏杆与窗套均为西式装饰.三座楼的建筑面积分别为6045平方米、4820平方米和4120平方米.芙蓉四楼高3层,建筑面积4254平方米.墙体以花岗岩条石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屋面为双坡西式屋顶,上铺红色机平瓦.拱券、栏杆与窗套均为西式装饰.博学楼高3层,建筑面积2496平方米.平面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屋面双坡西式屋顶,上铺红色机平瓦.3. 建南楼群 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赠. 建南楼群系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

9、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 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 修,20#我校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昔日雄伟壮丽的建南楼群重新屹立在厦大上弦场上. 在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中,以建南楼群最为宏伟壮观,它是陈嘉庚先生倾注心血最多的杰作. 建南楼群亦由一从四主的五幢楼组成,主楼为建南大礼堂,东侧为南光楼、成智楼,西侧为南安楼、成义楼.五幢楼排列成弧形,巍然矗立在山坡上,正面向南俯瞰大海,楼前辟为半椭圆形的大运动场,利用楼群与运动场之间的落差,因地制宜地砌成可容纳两万人的大看台.由于运

10、动场与看台都呈弧形,恰似上弦月,故称之为上弦场.建南楼群由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礼堂、南光楼、成智楼5幢建筑组成,建于1951年至1954年.时成义楼为生物馆,南安楼为化学馆,建南楼为学校大礼堂,南光楼为物理馆,成智楼为图书馆.20#至20#维修.陈嘉庚创办学校从不为自己留名,但对他人的支持和赞助,却铭记于心.李光前先生长期竭力资助厦门大学,故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的命名多与李光前有关.李光前祖籍为#南安芙蓉乡,故有芙蓉楼群与南安楼之名.成义、成智则以李光前的亲属名来命名.而建南大礼堂则是与集美学校的福南大礼堂相呼应,两者合起来即是#南部,寓意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是#南部教育基地.建南楼群建于一山冈

11、上,沿山势呈半月形围合排列,南临上弦体育场,故又称上弦楼群.外轮驶入厦门海域,即可看到这组巍峨壮观的楼群.中式风格建筑建南大礼堂位居中央,其余4座西式风格建筑分列两侧.成义楼、南安楼、南光楼、成智楼4幢楼的结构和形制基本相同,均为3层建筑,平面呈内廊式布局,石木结构,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屋顶为双坡顶,面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开拱形窗,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4幢楼的建筑面积分别为5710平方米、4614平方米、4518平方米和3848平方米.建南大礼堂前部为门楼,后部为礼堂主体,石木结构.门楼共4层,建筑面积5578平方米.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绿色

12、琉璃瓦.山墙与屋檐下作闽南传统的灰雕泥塑与木雕垂花装饰.一层入口门厅矗立着4根西式廊柱,廊后为花岗岩砌筑的三开间厅堂,立面套嵌精雕细凿的辉绿岩门贴脸,厅堂设三道紫红色对开大门.礼堂为单层,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该建筑群系嘉庚建筑的精品和代表作,也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4. 逸夫楼也就是国际会议中心之一,是由#的邵逸夫先生资助.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 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

13、,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 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5.明培体育馆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 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与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 化体育馆.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 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7. 华侨之家华侨之家楼系菲律宾校友庄中坚先生、陈卿卿女士,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

14、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我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8. 电镜楼电镜楼即电子显微镜实验楼,是#著名爱国人士桂华山先生捐资兴建的.1982年6月,桂华山先生闻我校已接受联合国有关机构赠予的两部电子显微镜,尚 需建造电镜实验楼,乃慨然捐赠港币100万元,兴建此楼.电镜楼于1983年开工,1984年竣工,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现做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用 房.9.西校门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我校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 年3月落成.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采用花岗石

15、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 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与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10. 萨本栋墓园萨本栋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在抗战爆发、我校内迁长汀办学的艰难环境下,带领全校师生发愤图强,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全体师生的尊 敬.萨本栋墓园位于成义楼后面?,其修建系由菲律宾、#、美加、#、泰国、新加坡厦大校友会于1989年发起筹款,后、汕头、南京、合肥、温 州、#等校友会参与捐款.修建总投资11万元,于1991年3月竣工.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镶嵌萨校长铸铜浮雕头像,在墓后堆设假山假石群并镌刻萨校长 生平传记;又在墓之东侧新建一凉亭,扩大墓前场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筑花坛、石阶等,使之成为我校师生凭吊先贤之处. 11. 自钦楼自钦楼是旅菲爱国华侨许自钦先生捐款200万元一说140万港币兴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位于芙蓉湖东南面、学校中心地带三家村,建筑面积2260 平方米,为二层框架与三层混合结构,内设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室、录相室、多功能厅等.该楼自1992年3月落成后,一直是学生开展课余文化娱乐活动的一 个理想场所.12. 蔡清洁楼蔡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