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6(精品)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839399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书法6(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书法6(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书法6(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书法6(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书法6(精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國書法中國書法所用的文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字,從它萌芽時期的仰韶文化算起,己有六、七千年的歷史;而有文字可 考的歷史已有將近四千年了。它們隨著時間由簡單轉為繁複、由方正而變圓滑、由端正而趨於流暢。自古以來,書寫中國文字就要求勻稱美觀,因此它已不單是用來 記錄事物,而且成為一種藝術。 中國文字的字體可歸納為七大類,包括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龜甲獸骨卜卦而刻於上面的卜辭,是殷商時候的文字。甲骨文字的排列自由,不像後來書法字的嚴謹,但筆畫的分佈卻十分均勻、架構平衡,保留有象形繪畫的型態,卻又經過重新安排筆畫而成的文字。金文金文是指鑄造或刻鑿在鐘鼎彝器等金

2、屬器具上的銘文,又稱為鐘鼎文,或吉金文。大多數出現在東周時期的銅器上,也有少數在商代和西周的銅器上出現。隨著時 代及鑄造刻字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型態粗細的金文出現。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及散氏盤是這類銅器之中的寶器。篆書篆書包括大篆及小篆。大篆是指秦以前的石鼓文。石鼓文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秦始皇時為一統天下,下令書同文、車同軌,由當時的宰相李斯詔令文字,就是我們所知的小篆小篆結體較為對稱統一,有一股均衡之美,大篆變化較多,結構大小錯落自由多變。習寫篆書可體會古文字典正淳厚的特殊意趣,並了解字形演化的源流。一般來說,篆書重視淳厚,因此下筆皆以逆入為主,結體亦以平正為宗。熟習篆書之後對

3、於 隸書的練習有直接的助益,也可矯正若干書體軟滑柔靡的習慣。為使篆書的學習有明顯的進階,可先選擇嚴謹平正的法帖,如楊沂孫、吳大澂等清代的篆書家法帖, 進而可習寫吳昌碩、趙之謙、徐三庚等變化較多的法帖。隸書秦人程邈為求書寫上更為快捷,改變篆字的圓滑均勻的筆劃而求平正,就產生了隸書。隸書最明顯的特色就是橫畫中的起筆有如蠶頭、收筆有如鳳尾,相較於篆書,有著輕鬆飄灑的意趣。到漢代時公文書信上幾乎都用隸書書寫,東漢刻碑也是多用隸書,但是字的體態不完全相似,著名的碑體有禮器碑、張遷碑、乙瑛碑。在練習隸書的材料中,可概分為漢碑的碑帖,漢簡的材料,及清代以來隸書家的法帖。漢碑中,可先取曹全碑習寫,以充分感受隸

4、書扁闊秀逸的基本特質,再次臨 寫乙瑛碑、張遷碑、史晨碑等諸碑,深刻體會漢碑中樸拙沈厚的特殊風味。然後習寫漢簡墨跡材料,讓用筆自然流暢,可略去造作習氣。最後須臨寫清代諸家,如 鄭簠、金農、鄧石如、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等名家之作。楷書楷書又稱正書、真書。是指端整的字體,它是由隸書漸漸演化而成的正規字體,它沒有隸書挑起的波磔,形體較為方正。開始萌芽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南 北朝,唐代時最為鼎盛,這種字體一直通行到現在,在學習書法時經常成為基礎練習的開始,因為它的形體最為熟悉,而且一筆一劃練習端整之後,以後再學其他字 體時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曾將楷書分成唐楷及魏碑兩大體系,主要是其間風格有著很大 的

5、不同,唐楷象徵了楷書在文字發展上的成熟階段,因此結構謹嚴,用筆也較重視一定的法度,這種特徵與魏碑自由變化的風格差異是顯而易見的。由於諸多唐楷中 的書寫規律較易領受,因此初學楷書的人常先習得唐楷的法度之後,再次轉攻魏碑變化多端的樣貌,使楷書能達到平正而不板滯,變化又能統一的高妙境界。楷書名家與名作有許多,如:東漢鍾繇宣示表、北魏張猛龍碑、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褚遂良大唐三藏聖教序、顏真卿大唐中興頌、柳公權神策軍記聖德碑等。行書行書即行體書,亦名行押書。它的起源,是由隸書逐漸演化而來的,東漢末年即已流行,至東晉時代,可謂極盛時期。由於行書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它比工整的楷書流暢,比

6、率性的草書易學易認,成為當代實用性最強的書體,書法愛好者十之八九都重視行書的習寫,原因在此。王羲之是行書成熟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快雪時晴帖是行書的代表之作。唐太宗十分欣賞王羲之的作品而大肆蒐集保留,甚至要他的真跡陪葬,也因為 它的私心,所以我們現在只能欣賞到臨摹的作品,像蘭亭序。其他著名的行書作品有宋蘇軾寒食詩帖、米芾菬溪詩。為使行書之練習有循序漸進的效果,在法帖的選擇上,可先臨習清晰,且技巧單純的墨跡法帖,如文徵明、趙孟頫、王羲之等,至基本技巧與基礎結體較趨熟練 時,便可進階至技巧變化較多的法帖上,如蘇東坡、黃山谷、米南宮等。待更趨熟稔時,則可體會表現性較強的書家作品,如王鐸、傅山、張瑞圖、倪元璐、黃道周等。草書草書相較於行書更為便捷,幾乎成為簡單的字符,於漢初的竹木簡中即可發現草書的雛形,而到東漢時,在民間已十分通行了。草書姿態千變萬化, 狂放自由,但又必須顧及書寫時前後文字的連貫、筆法及轉折,因此是十分需要基礎的一種書體。由於草書的簡化造形,使線條更自由地顯現其動感,這種線性的律動感,是欣賞草書時很重要的審美要素。練習草書時,對於範帖的選擇可從法度較清楚的入手,如孫過庭的書譜或王羲之、王獻之的尺牘,漸次再臨習用筆變化較大或較率性的書帖,如懷素的自敘帖、黃公望、祝枝山、王鐸、徐渭等的草書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