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834977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论分析题:1、学术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过程,包括哪些环节?2、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政策”与“公共政策”,均属于管理的行为过程“政策”与“公共政策”,均具有总括性、指导性政策主体是社会组织,公共政策主体是国家公权机关。政策的效力,限于社会组织内部,公共政策的效力,则是该 项政策主体的管辖权限范围。3、如何理解各类公共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 公权机关,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具有直接的决定的作用; 社会组织与公众,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间接的影响; 公权机关处于主导公共政策的运行。在一些领域,尤其是在管制性的 公共政策领域当中,公权机关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除非有明确授权,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在公

2、共政策体系中只能处于辅 助性地位。4、如何理解执政党在公共政策主体中的地位? 提示:理论层面:执政党属于间接主体;现实层面:执政党属于直接主体目前:执政党属于直接主体;5、为什么决策者个人价值判断,对于政策过程通常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世界各国的政策过程中,公权机关均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直接的 主导的作用; 影响决策行为的因素,除政治信念外,最主要的是政策过程对决策 者个人利益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 公众的利益诉求与决策者个人的价值判断,以及政策行为对公众和 决策者利益的影响并不是统一的; 在民主与法制不健全的国度,通常是决策者对自身利益的考量最终 决定政策行为。6、政策方案抉择的标准是什么? 能最

3、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这是方案抉择时最主要的标准。在 此基础上,需考量: 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必须考虑政策方案的社会消耗费 用,而不能只考虑某部门、某环节或某方面的消耗; 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少; 政策方案实施中产生的副作用尽可能小;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但是,政策变 革H政策变通。政策执行的总原则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灵活性的临界点 是不违背原则性,即不违背政策的基本精神。8、政策评估的着眼点应当是政策效果,对此如何理解?9、什么是如何政策监控对象?理解政策监控主体与监控客体相互交 叉、重合?10、政策变动与政策调整、政策终结三者的关系?案例

4、分析题:1、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发挥公共政策的规制功能? 提示:公共政策具有四大功能。规制功能或称管制功能 公共政策功能通过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体现。政策制定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必须摒弃“广博理性思维”,运用有 限理性模型和渐进思维模型,不高“一刀切”。规制功能的运用:规制的范围 -局部地域?全部辖区?先试点抑或一步到位?规制的方式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管理手段。规制的效果 -能否达到服从、认同、内化的效果?是否会引发怨声载道甚至遭到暴力反抗?2、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发挥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 提示:政策引导功能,包括:价值观引导、行为引导;正向引导、负向引导;3、结合案例,分析为何实现公

5、共政策主体多元化?4、结合案例,分析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直接主体与间接主体的地位与 作用有何差异?直接主体在政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政策过程具有决定性作用。 间接主体在政策体系中处于辅助地位,发挥参与和影响作用。 政策主体的地位与作用,取决于政策体制。在民主体制,间接主体能 够参与政策过程,发挥影响作用乃至决定性作用。(如:公投) 在专制体制之下,可能无法实现决策主体的多元化,或无法真正参与 和影响政策过程。5、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6、结合案例,分析利益博弈如何左右公共政策的制定?第一讲公共政策概述一、公共政策的基本要素政策目标、政策对象、政策主体、政策问题、 政策执行、

6、政策效果、政策演变。公共政策核心三要素:政策问题、政策目标、 利益分配。二、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1、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 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 执行的法律和法规。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 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 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 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5、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 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 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 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6、教材的概括

7、:见 185-186 页三、公共政策的本质Ill权威性分配的行为准则。其要点: (1)公共政策是国家公权机关制定的行为 准则,因此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III1(2)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分配问 题,既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分配。III(3)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 国家公权机关的整体目标需要,换言之,服 从于国家公权机关对利益的追求。四、公共政策的功能 规制功能或称管制功能, 表现为公共政策的强制性与惩罚性。 引导功能 包括价值观的引导和行为的引导。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分配功能 分配的根本原则和目标就是社会公平。五、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相同之处:起源相

8、同,本质一致,同生共长 政策指导法律、法律体现政策; 区别之处: 制定的主体不同。各个阶级都可以有自己的 政策,只有掌权的阶级才能制定或认可法 律。执行的主体不同。政策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政 治组织、群众团体等,法律的执行主体只能 是特定的机关。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政策的调整范围广于 法律;政策适合调整尚未定型的社会关系; 辨析:公共政策与政策的关系 政策是处理社会事务而制定出的对策、政治 谋略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即是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 出的政治谋略或行为规范。复习要点:230 页习题 1、 6、 8。第二讲、公共政策学概述一、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拉斯韦尔(Harold Lesswell)奠

9、定了政策 科学的基础1951年拉斯韦尔与D勒纳合编了政策科 学一书(又名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 近期发展)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叶海卡德罗尔(Yehezkel Dror)的工作 及其杰出贡献从 1968 年至 1971 年,他发表的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政策科学探索、政策科 学构想被称为政策科学三部曲。德罗尔与政策分析家ES奎德合作创办了 政策科学刊物,为政策科学的传播与发 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 期;20 世纪 90年代,公共政策学在我国成为较完整的学科。二、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 念体系 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第一学科要素 第一、公共政策主体

10、的范围 公共权力机构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 究对象的核心;非政府组织(NGO)以及社会公众的公共政 策行为,也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第二、公共政策的基本层次 具体的个体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一 般 元政策、基本政策、方面政策。2、概念体系: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3、研究方法 (略)复习思考题: 教材3页案例116 1页案例158 1页案例22第三讲、公共政策主体一、公共政策主体含义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过 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作用的组织 或个人。二、核心主体1一般而言,核心主体分为:政府主体(包括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1、立法机关 在西方国

11、家,立法机关是国会或者议会这一 类的国家权力机构,通常能够独立决策。 我国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立法机 构或权力机构制定的法律与政策具有最高 效力。2、行政机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既是中央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者,本身又是地方规定、规章的制定者,具有执 行、制定政策的双重身份。3、司法机关虽然传统上被认为只是一个检察、判案的机 构,但实际上它积极参与和影响了公共政策 过程。4、(执)政党一个国家的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在公共政策 主体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执政党参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并拥有将 其确定为公共政策的法定权力,在野党在公 共政策中只有参议、参与的权利,不具有制 定公共政策、形成公

12、共政策的权力。三、准公共政策主体,也称之为第三部门。 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等。除非有政府组织向非政府组织的明确授权, 准政策主体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仅处于 辅助性地位。四、社会公众公众参与的程度和效果是决策民主化的一 个重要标志。公众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 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此外,公众也是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即政 策客体。五、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途径: 第一,公共政策主体提升自身的公共政策能 力。第二,借助外部因素如先进的科学技术(通 讯和网络等)、举行听证会等来鼓励 和吸纳公民参与,推动公共管理的社 会化。思考题:如何理解各类公共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第四讲、

13、公共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一、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谋断分工、分权制衡1、信息系统,其职责a.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各方面情 况与数据;b.收集、整理、提供政策实施过 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c.研究分析 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决策 者反馈。信息组织体系,主要有四种类型:专业 性的社会统计系统;政策执行机构和监督检 查机构的信息反馈系统;政策智囊机构设置 的信息系统;政策中枢机构设立的信息系统。2、智囊系统分为官方智囊机构和非官方的政策研究 机构两个部分。前者在体制上隶属于政策主 体,在研究工作中向政策主体负责;后者主 要有三类:由政府资助和管理的专门研究 机构;各种独立的、民间的

14、研究机构; 大学相关机构。3、决断系统是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作用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选择政策方案。4、监控系统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监控机构的组 织形式有所不同。中国实行内、外两大监控 体系。二、公共决策体制类型(1)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2)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3)历史上出现的公共决策体制类型 见教材 274 页三、各类主体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1)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职能涉及范围甚广。这 决定了我国政府的实际权力大,政策内容 广、职能部门多。我国政府在领导体制上实 行的是首长负责制。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 是政府权力结构中的核心

15、要素。地方政府在 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相当的实际权力。1(2)我国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决 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党的政治领 导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 导。决定和影响了各级政权机关的人事任 免,以实现组织上的领导。党的地方各级组织是与各级地方国家机 构基本配套设置的,各级地方党委是本地区 的领导核心,它在地区性政策制定的权力结 构中处于核心地位。(3)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对公共决 策的影响由于传统的全能政治的影响,中国社会组 织的发育是不成熟的。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体制分析一)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的宪政结构与党的 领导 从宪法规定上看,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决策机关,而国务院 及各级人民政府是它的执行机关。从实际的 行政决策与执行过程考察,我国行政决策体 制的运作并非完全如宪法规定中所述。 (二)中国政府决策体制结构11、我国公共政策决策的中枢机构包括:中 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和地方各级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