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825431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年6月授课:XXX目 录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一、小学34年级二、小学56年级三、初中78年级四、高中12年级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二、教学建议三、评价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 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四册教材参考目录一、小学34年级(总24课时)二、小学56年级(总24课时)三、初中78年级(总24课时)四、高中12年级(总24课时)参考文献授课:XXX盐城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言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

2、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教育是当前解决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类摆脱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生态文明教育是以生态文明观指引的旨在提高公众综合生态素质的教育,是在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使之自觉遵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代间、代际间的关系,根据发展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以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本课程标准中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学校的专门教育。一、课程性质生态文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生态文明

3、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态文明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渐近性等特点。1综合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从意识、知识、行为等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关键在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在于“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差异;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2实践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充分培养学生处理生态问题的能力,领悟生态知识的水平,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多体验、多反思,真正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3渐近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

4、主体性,让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兴趣、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学习逐步养成关注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具备积极的生态保护意识。授课:XXX二、课程基本理念1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发展提供开放的个性空间。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内容。学生对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2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主体,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应把绿色软环境营造作为重要内容,积极创建可持续

5、发展的绿色校园。3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生态文明教育强调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要引导学生认识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养成关心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优化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评价指标应是多维的,评价方法应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应是多元的。三、课程设计思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最终目标,努力构建学科教学与专门课程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园环境建设相互补充,小学、初中与高中有效衔接的教育体系。所有学

6、校必须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基础性课程,同时要依靠传统学科课程渗透生态环保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系统工程,主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里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生态环保知识、生态文明习惯、生态建设情感和生态道德观等。从小学到高中要有机安排,有序推进,逐步实现教育目标。小学阶段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启蒙阶段,应该在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方面夯实基础。中学阶段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阶段。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感受自然生态的新变化,发现生态建设的新进展,形成对生态文明的新认识。 在初中阶段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

7、体验到自己是大地的孩子,是生态系授课:XXX统中的一员;认识到为了让人类的自然伙伴正常延续,健康繁衍,人们的行为应该遵守一定的约定;在此基础上自觉行动起来,承诺这些约定、履行相关义务。 在高中阶段教学中,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立足于对生态问题的识别与分析,为学生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让他们尝试解决某些生态问题。同时,教学活动中还要增加生态问题的道德评判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有关生态问题的价值观体系及其存在基础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生态文明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

8、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应在各学科教育渗透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1小学34年级: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2小学56年级: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

9、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3初中78年级: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4高中12年级: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理解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在经济技术、政策法律、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努力;养成关心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授课:XXX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包括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文明知识教育、生态文明技能教育及生态文明道德与法制教育四大部分。在学校教育中,要按教育各个阶段与各个年级的顺序形成一个关于生态教育相对独立的由浅入深的完整序列,同时要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和其

10、他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结合与平衡,避免教育内容的重复。一、小学34年级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大自然;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保护小动物、全班同学共同饲养一种小动物、种植花草树木等,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怀,形成欣赏、关爱生命万物的品质;通过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熏陶,如不乱扔果皮、不乱丢垃圾、爱护花草等,形成不能破坏环境的意识以及不浪费的生活习惯。内容与要求教学活动与探究建议1感知身边环境的特点及变化。2表达自己对身边环境的感受。3知道日常生活需要空间,需要自然资源和能源。4感知日常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5了解并实践小学生在环保方面的行为规范。1通过触摸大树、倾听自然的

11、声音等游戏,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讲述对自然的感受。2列举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用品。3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者学生自己调查研究、了解、采访、实地考察、上网查找等方法知道那些物品是绿色食品,如何吃才是健康的吃法。4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作业本、铅笔或橡皮的“旅程”(原料采集生产与包装流通与销售使用废弃与再处理引起的环境变化,等等)。5环保知识竞赛或废物再利用比赛。6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对环境的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二、小学56年级通过学生在校园学习、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自觉遵守环境道德准则,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发展学生对自然、对人类的热爱,养成爱护公物和

12、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并能初步识别和抵制那些不自觉甚至侵害他人环境的不道德行为,树立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观念。授课:XXX内容与要求教学活动与探究建议1调查和了解社区和地方环境的基本特点。2知道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能初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3了解社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4知道什么样的环境是好的环境,以及建设良好环境的途径和方法。5分析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判断对环境友好的和不友好的行为。1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绘制社区平面图。2通过手工制作、广告设计或编小报等方式,展现本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3围绕社区主要环境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其原因、后果、

13、解决办法。4观看照片或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本地区20年来环境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讨论二者的联系。5分组设计一份学校环境建设规划或社区环境建设规划。6收集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具体做法。7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向周围人宣传对环境友好的行为方式。三、初中78年级通过浅显的生态文明教育,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从资源、能源、水资源与水污染、关注作物与土壤、城市大气污染与防治、关注大气环境热点问题出发,了解我国的能源及环境、生态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树立学生对待生态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内容与要求教学活动

14、与探究建议1了解当前主要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探究其后果。2结合地方实际,理解不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4了解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在解决地方环境问题方面的重要举措。1看录像、图片或文字资料,了解全球及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调查和比较清洁生产与非清洁生产的异同。3根据有关资源或能源消耗的统计数据,预测50年后的资源或能源发展状况,讨论环境承载力问题。4与地方环保部门或环保组织成员座谈,或请他们做讲座,介绍各自在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工作任务和成效。5调查不同家庭的用水情况,统计和比较用水量的差异。6分组收集一

15、些商品的外包装,分析这些包装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授课:XXX5反思日常消费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倡导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7辩论:是不是只有高消费才能保证生活质量。四、高中12年级关注生态问题,如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安全等突出问题,加深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问题是关乎自身发展与社会长远利益的关键问题,使生态文明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内容与要求教学活动与探究建议1运用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2知道人们对环境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对其环境态度和行为有所影响。3思考解决环境问题所需要的正确的伦理和价值观。4知道环境法律的出现原因和过程;结合实例,思考政策、法律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5知道个人有责任通过一些公众参与活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出贡献,如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地方环境规划和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等。1选择一种全球环境问题,通过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