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的性质探究》教学案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82222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碱的性质探究》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碱的性质探究》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碱的性质探究》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碱的性质探究》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碱的性质探究》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碱的性质探究》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碱的性质探究》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碱的性质探究教学案例荥阳 初中化学: 张喜宾一、设计思想本节课要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教材采用了探究式的写法,目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由于学生刚学过稀酸的化学性质,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稀酸的通性并据此类推碱的性质,实验探究之后再进行简单归纳和小结。对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补充实验,由于准备比较费时,学生个人实验难度大,且观察起来现象很明显,可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来落实知识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了

2、解它们的用途。(2)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3)掌握碱的通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碱的通性的学习,理解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感受量变到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碱的四条通性。 教学难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四、教学用品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铜溶液、氯化铁溶液、二氧化碳气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仪器:试管、广口瓶(或锥形瓶)、双空橡皮塞、小气球、胶头滴管。媒体和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五、教学流程1.流程图2. 流程说

3、明 1 复习酸的通性,有助于类比学习碱的性质。 2根据酸的五条通性,类比猜测碱的化学性质,这能为学生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提供思路。 3通过实验验证NaOH和Ca(OH)2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的作用,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结论。(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 NaOH和Ca(OH)2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这里再通过实验加深印象) 4回忆酸碱中和反应,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回忆Ca(OH)2与CO2的反应,引出NaOH与CO2的反应,以学习碱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 6教师演示教材上NaOH溶液与CO2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讨论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了压强的改变来产生间接现象证明反应的

4、发生。 7学习酸性氧化物的概念,知道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8通过两个简单的试管实验,使学生理解碱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9归纳总结碱的通性,形成碱的通性的知识网络。 10通过思考与讨论固体NaOH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应该怎样保存固体氢氧化钠?来巩固对氢氧化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1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碱的通性的掌握;学习综合考虑酸和碱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12 尝试设计更多的实验方案来证明NaOH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六、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以旧引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的性质,知道

5、稀酸具有五条通性。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五条通性吗?酸为什么会有通性呢?碱是否也具有通性呢?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回忆酸的通性。酸都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碱也有通性,因为碱的组成也比较相似,含有氢氧根。复习酸的通性,有助于类比学习碱的性质。猜测碱的化学性质对照酸的通性,请大家猜测一下碱可能会与哪些物质反应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测。(2已经学过,不重点讨论,5也不作过多拓展)对照酸的通性,学生可能提出下列猜测1.与指示剂反应;2. 与酸反应;3.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4.与盐反应;5.与非金属反应。猜测过程能为学生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提供思路。碱与指示剂的反应我们一起来探究碱

6、的化学性质。请大家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注意:因不溶性碱不能形成溶液,我们只研究可溶性的碱( KOH、NaOH、Ca(OH)2 、Ba(OH)2 、NH3H2O)使指示剂变色的情况。结论一: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NaOH溶液Ca(OH)2溶液石蕊变蓝变蓝酚酞变红变红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溶液的化学性质。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前面我们学习了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请大家来写几个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注意:可溶性碱与酸反应需要借助于指示剂观察反

7、应的进行;不溶性碱能溶解于酸中,而且只会与酸反应。结论二: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1、氢氧化钠与盐酸、硝酸的反应方程式:NaOHHCl NaClH2ONaOHHNO3NaNO3H2O2、氢氧化钠中和精制石油时过量的硫酸的反应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复习酸碱中和,熟悉相关方程式。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大都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什么氧化物呢?我们学过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吗?NaOH也能与CO2反应,大家根据石灰水与CO2反应的方程式,类比写出NaOH与CO2反应的方程式。回忆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现象,反应的方程式:Ca(OH)2+ CO2 CaCO

8、3+H2O;2NaOH+CO2Na2CO3+ H2O。将已有知识纳入新的认知结构。演示NaOH与CO2的反应演示教材P15的实验:在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锥形瓶。提问:小橡皮泡会逐渐涨大的原因是什么?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原因: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气体在反应中消耗了,集气瓶中气体压强下降,空气通过短玻管进入橡皮泡而使小橡皮泡膨胀。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形成酸性氧化物的概念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注意: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O3 等;CO、

9、NO、 H2O等少部分非金属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里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将尾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硫的含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尝试写出NaOH与SO3、Ca(OH)2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 Na2SO3+ H2O;Ca(OH)2+ SO2 CaSO3+H2O;2NaOH+SO3Na2SO4+ H2O;结论三: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学习酸性氧化物的概念,知道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实验探究碱与盐的反应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3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观察溶液各显什么颜色。再分别加入1毫升NaOH溶液。结论四:碱能与某些盐溶液

10、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巩固练习: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氯化铁溶液的反应。(用此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观察试管里的颜色变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Cl2Cu(OH)2+ 2NaCl 蓝色溶液 蓝色沉淀 3NaOH+FeCl3Fe(OH)3+3NaCl棕黄色溶液 红褐色沉淀Ca(OH)2+Na2CO3CaCO3+2NaOH。学习碱和盐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第六章还会学习,此处不作过多要求。归纳总结碱的通性组织学生共同归纳碱的通性;1.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碱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师生互动,共同归纳碱的通性

11、。形成碱的化学性质的认知结构。思考与讨论固体NaOH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应该怎样保存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不仅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而且还能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反应。密封保存。创设情景,巩固对NaOH物理、化学性质的掌握。练习巩固1盛有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三瓶无色液体,请选用一种试剂将它们鉴别开来。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NaOH + SO2(2)NaOH + H2SO4(3)NaOH + CuSO4考虑酸和碱性质的不同,选择酸碱指示剂中的紫色石蕊试液来鉴别。书写化学方程式。将酸和碱的性质联系起来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方案NaOH与CO2反应的产物Na2CO3也能溶

12、于水,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怎么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呢?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证明这个反应确实发生了呢?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前面学习过的证明NaOH溶液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实验设计。小组讨论:是否可以用酸碱指示剂?不可以,产物也显碱性能否验证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利用压强原理,还可以有哪些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2. 主要板书三、碱的化学性质(通性)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HNO3NaNO3+H2O2NaOH+H2SO4Na2SO4+2H2O3.碱溶液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2NaOH+CO2Na2CO3+ H2O;2NaOH+SO2 Na2SO3+ H2O;4.碱溶液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2NaOH+CuCl2Cu(OH)2+ 2NaCl 蓝色溶液 蓝色沉淀 3NaOH+FeCl3Fe(OH)3+3NaCl棕黄色溶液 红褐色沉淀Ca(OH)2+Na2CO3CaCO3+2NaOH(用此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