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821135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作者:孙云晓装帧:胶版纸平装开本:小16开版次:2005年6月第一版印次:2005年6月第1次印刷ISBN:7801875788页数:284页字数:280千字图书所属分类:爸爸妈妈看的书 儿童教育 适合的读者群:父母、家长、教育工作者内容简介:当一个您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您时您会欣喜不已,他批评您时您会格外愧疚。因此,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关系是什么?按照权威的解释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是人与人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就亲子关系而言,彼此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而绝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

2、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本书是作者作为教育专家关于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体作品,字字真切,句句肺腑,将体验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融合为一体,是中国原创教育作品中一个不可多得的精品。同时也是作者继教育的秘诀的真爱、培养一个真正的人之后第三重量级作品。作者简介:孙云晓,教育家,现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 1993年7月,他采写的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

3、量震撼全国,引发一场各界参与的大讨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20年,介绍夏令营中的较量,并称此文推动了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孙云晓是当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等等。他的教育代表作有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等。编者的话:当一个您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您时您会欣喜不已,他批评

4、您时您会格外愧疚。因此,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关系真谛 1、好的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合作。2、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真善美的关系,是让人发自内心喜爱的关系,是促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3、好的关系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它当然胜过许多所谓的教育。当今社会进步迅速,而社会进步越大,代际冲突往往越剧烈,好的亲子关系尤显珍贵。目录: 自序第一章 真正的爱是无私的付出真爱的五个原则 真正的爱是无私的 我曾经是个不合格的父亲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以爱育爱 平常心才是正常心 第二章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六座“代桥” 好的关系,好的教育 尊重孩子

5、的权利 信任是教育的基石 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适当的秘密是责任心的营养剂 代“代沟”为“代桥” 第三章 发现和解放孩子成功教育孩子的四种感悟 我的教育梦想 成功在于选择 我是怎样发现和解放孩子的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第四章 捍卫孩子的童年建立科学教育观的五项指标 爱孩子,就是捍卫童年 不会给孩子制造恐慌 童言无忌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培养孩子不可急功近利 第五章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体验教育的四条经验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支持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 多给孩子一些成功的体验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长不大 第六章 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构建健全人格的四个方面 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 让孩子学会正常交往

6、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可缺少的独立精神第七章 父母的魅力在于吸引孩子热爱学习指导孩子学习的三条秘诀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熏陶孩子 真正的学习是探索未知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第八章 养成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的三项内容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养成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第九章 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杰出父母的四个创造性策略 转变观念至关重要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以孩子为师 父母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附录: 附录一:孙云晓自白 附录二:父母与女儿谈“代沟”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一)您给孩子的爱是真正的爱吗?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说:“我们养兵千

7、日用兵一时,你怎么就这样不给我们争气呢?养你有啥用!”这些固然是气话,却反映出了家教的一个误区,即爱似乎是有条件的,至少要用好成绩来与父母交换爱。我以为这种交换是对爱的亵渎。 一次女儿正在考试期间,我到外地出差去了。一天夜里,我给女儿打电话,问她考试情况。女儿沮丧地说:“老爸,你可要有点心理准备呀,我可能有一门课不及格。”“是吗?两门课不及格也没关系。你这段已经很努力了,考不好是另有原因。考完了咱找位高水平的老师帮助分析一下,一定会赶上去的。”我平静地说着,女儿似乎也平静了一些。我何尝不希望女儿成绩优异?可是如果我严加责备,除了增加女儿的紧张,又有什么益处呢?再说,女儿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我还

8、能怎么怪她? 回到北京,我请了几位较高水平的老师,分别为女儿分析试卷,加以点拨。结果,物理成绩稳步上升,女儿也喜欢补物理的老师,那是一个欣赏学生的老师。数学却依然僵着,因为那是一个严厉并寡言少语的老师,她的教法女儿不习惯。 尽管请老师不容易,请了又不想去更麻烦,我却没有责怪女儿。我与女儿分析了具体原因,发现是教与学方法的不适当。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我深知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可统一模式。为女儿请了多个数学老师,成效并不显著。也许是我不喜欢数学的恶习影响了她。不过,女儿今天的数学水平,对我来说早已是望尘莫及,我怎么有理由责备她? 怜子之心,父母共有,只是天下父母要清醒意识:孩子们需要怎样的爱

9、?您给孩子的爱是真正的爱吗? 给孩子的爱要理智。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爱孩子容易,给孩子理智的爱却不那么容易。父母往往在爱的旗帜下给孩子提供过度保护: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怕孩子受别人欺负;不允许孩子有零花钱,怕孩子上当受骗;不允许孩子使用火柴和剪刀,怕孩子伤了手指没有理智的爱是疯狂的爱,是可怕的爱。 给孩子的爱要被需要。近来媒体常常报道一些少年杀母案,这些案件让人思索,分析发现,多数案件都是由于父母给了孩子窒息的爱,因此有的孩子才发出感慨:“我爸爸妈妈爱我爱得我都想去死!”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切实需要的帮助和爱。 爱是没有条件的。如果爱可以用其他东西交换得到,不仅仅是对爱的亵渎,也是对

10、人本身的扭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二)我曾经是个不合格的父亲 我的女儿我自然喜欢。可我很少陪她玩,有时急了还揍她一顿。 那一年,女儿才岁。一次,妻子外出办事,我在书房写作,女儿在卧室玩耍。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女儿出来,我有些不放心,叫道:“冉冉,你干什么呢?过来。”女儿答应着却又磨蹭了一会儿,才慢慢走到书房来,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一看便明白了,她准有个小秘密。我问:“你在屋干什么了?”可是,她什么也没回答,轻轻咬着嘴唇。父亲的权威受到了损害,我提高声音再次喝问:“说!你刚才干什么?”见我发怒,她恐惧地哆嗦了一下,但依然没开口。我顿时怒不可遏,三两步冲到她的面前,一把拖转了她的身子,朝着她的屁

11、股狠拍起来。我手重,打得她哇哇大哭。我当时的面容一定很凶恶,女儿毕竟胆小,抽抽噎噎地回答:“我怕说了你打我,才没敢说的。”“你说吧,说实话爸爸不打你。”从女儿的坦白中我知道她刚才一直在观赏妈妈的化妆品,试穿妈妈的衣服。我固然不赞成孩子化妆,但对孩子爱美之心的萌动,是非常理解的。此时,适当的点拨与引导比什么都重要,我却用巴掌教训了她。我后悔不迭,我知道,这次开导女儿的实际效果,绝对打了折扣。 迁入北京安贞西里后,我对附近有一座中国科学技术馆十分满意。一个星期天,女儿兴致勃勃地跟我来这里参观,可她胆子太小,轻易不肯动手试验,令人有些失望。我的怒气又升腾起来,甩开她大步离去,一边呵斥她:“别的孩子都

12、敢玩这动那,你怎么这么胆小?你什么都不敢,长大想成个废物吗?”一气之下,我说了许多禁忌之语。后来,我痛心地发现,女儿再也不愿意来科技馆了。至今,我都在寻求机会消除这一障碍,但拆除障碍远比设置障碍困难。 我不是一个好父亲。 夜深人静,我常常陷入反思。有一天,我说:“冉冉,今后爸爸不打你了。如果爸爸打你,你就提醒爸爸一下,好吗?”女儿高兴地“哎”了一声。果然,我克制了相当长一个时期。有时,刚要发怒,女儿赶忙提醒道:“爸爸,你不是说不打我了吗?”我放下了手,怒气未消,问:“那你犯错误怎么办?”“你和我讲道理呀!”“你听吗?”“听呀!”女儿说服了我。 在不少时候,孩子比大人更讲道理。打孩子收到的教育效

13、果只是表面、暂时的,实际会增加教育的难度。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是教育最重要的情感条件,打和骂恰恰破坏了这一条件。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三)我曾经是个不合格的父亲 常有人问我的家教得失,我坦言:“最大的失败是忽略了培养女儿的运动习惯。” 客观说来,我并不是一个运动型的人,除了游泳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体育爱好,更不具备运动特长。进入中年以后,为了健康,我坚持爬山,并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可是,当我每次约女儿登山,女儿都干脆拒绝了,久而久之,女儿与我一样,习惯了安静地读书写作,而不习惯运动。 每逢大考,如有体育项目,都成了女儿的难关。其实,女儿有运动潜能,经过突击苦练,米也跳过去了。但是

14、,一旦通过考试,她便把运动置之脑后。 我注意到一项研究成果,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不爱运动,长大了很难养成运动习惯,这对生命的质量显然会有不利的影响。我很惭愧,女儿未养成运动习惯,与父亲的失职有关,因为在孩子的体育方面,父亲具有特别重要的责任。据专家介绍,每周至少锻炼三次,每次锻炼不少于分钟的人,才算得上体育人口。作为父亲应以身作则,并培养孩子成为体育人口。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日本孩子的体育锻炼非常多,体质也好于中国孩子。日本的学校从初中到高中都有强制性参加的课外活动,其中有众多体育项目的运动部,还有家政部、音乐部、英语部等等。参加运动部的学生,一天的运动量极大,而且假期里也有集训。就连小学生,

15、假期里也要每天早起到学校做早操做运动。所以日本孩子的体育锻炼机会是非常多的。我还有一位在日本上过四年学的同学说:“日本学校里的体育训练似铁人集训,但真的练就了一副好体格。”我的研究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运动时间两小时以上对比:日本,中国;三小时以上对比:日本为,中国仅为。 有的父母认为,只有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将来考上大学才算成功。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只能耽误学习时间,不值得。事实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锻炼活动能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思维更加灵活和协调。由于体育锻炼本身要克服困难,遵守竞赛规则,对于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调节情绪,增进快乐。 “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所也。”“无体者,则无德智也。”体育绝非头脑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