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抒情方式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81676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抒情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诗歌的抒情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诗歌的抒情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诗歌的抒情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诗歌的抒情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的抒情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抒情方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就是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 、 间接抒情 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4 种,分别是 因事缘情 、 借景抒情 、 托物言志 、 咏史抒怀 。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 直抒胸臆 ,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思念远征的爱人竟宣称“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一心只把哥来想,头痛难忍又何妨?)(卫风伯兮);“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 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

2、人害我离家走?)(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 写一位女子对 “君” 剖白心迹 ,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 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率真而震撼人心。关汉卿的 双调 沈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 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 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 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 程万里(相隔咫尺的人就要天 南地北远远分离,转瞬间花好月 圆的欢聚就变成月缺花飞的悲凄。 手拿着饯行的酒杯,眼含着惜别 的泪水。刚说一声“保重身体”, 心中悲痛极了

3、教人难以割舍。“好 好地去吧,祝愿你前程万里!)这 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 感情,真挚感人。古典诗词中写 送别之情的篇章不少。如柳永雨 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 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再如陈子昂登幽州 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念天地之悠悠,就怆然而涕 下。”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 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 怀。间接抒情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 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 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 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 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

4、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 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 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 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 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 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 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 怀念。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 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 秋风我去时。每到驿站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这首绝句,乍 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 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 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 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 底的万顷波涛。可贵的友情,可 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 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 雪

5、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 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 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 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 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 景写乐情的写法。【乐景乐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 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是描绘春雨夜景, 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不 知不觉池塘已经长满了春草,园 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 了声音)(登池上楼)从春草

6、中, 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 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哀景哀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 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 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 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 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 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 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 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 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 凉的深沉感伤。再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chu ang )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 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阴

7、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 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 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 乐景哀情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姜 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 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杜甫 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 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 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 可谓不美,可惜岁月荏苒,归期 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 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再如唐 代张

8、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 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春意盎然的美景反 衬出少妇内心的哀怨、凄凉。以 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哀景乐情】杜甫江汉中“落日心犹 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 落日、 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运用比喻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 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

9、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 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区委饮 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 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 真理,也就是品格高洁的人,不 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 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内在品格 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王安石 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 身,花影妖娇各占春。纵被春风 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杏花, 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 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 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 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 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咏史抒怀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

10、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 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这支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如刘禹 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 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车水 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 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 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从中我们 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 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