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816625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 关键词:社区养老医养结合老年服务 2021年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任务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笔者认为,将医养结合融入社区养老,构建“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有效举措。在社区养老中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在政府主导下,以社区为依托,集中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以及社区自身优势,以老年人的意愿和身体健康状况为依据,为老

2、年人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社区作为整合各项服务资源最有效率的综合性平台,在社区推行医养结合模式能削减成本、提升效率、增强效果。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应发挥包括政府、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各福利主体的作用,调动人、财、物等资源,建立协调统一的服务体系。 一、政府是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主导 1.政府是政策及法规的制定者。政府应完善相关的社会政策及法规,从政策上支持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国家应该根据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目标定位,出台促进社区医养结合发展的意见规划。各级政府在进行市政建设规划时,应把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模式作为社区养老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社区医养

3、结合的构建。比如,对积极进行医养结合的社区给予并落实优惠政策;出台奖励政策,鼓励高校兴办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培养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服务与养老服务等。 2.政府是资金的供给者。国家应在法规上保证每年有预算用于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构建,确保各级政府对社区医养结合的资金投入,提高推行医养结合模式的社区拨款额度,用于改善养老硬件设施、完备医疗设备及引进专业人才等。此外,政府可以自己牵头,打造“医养结合”社区的示范点,供其他社区参考的同时能够提升社会对该模式的信任。 3.政府是模式构建的统筹者。社区医养结合归根结底是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服务提供过程中需要各环节不出差错,政府在

4、这一过程中应承担统筹及监督的责任,不仅应推动政策及资金的落实,还应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引导“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推进。 二、社区是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支撑 1.社区是最优效率的资源整合平台。社区作为整合各项服务资源最有效率的综合性平台,是提供持续性、普惠性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实现社区医养结合所依托的基础。社区应发挥自身的支撑作用,在政府引导下构建以社区为支撑的服务平台,以吸纳各种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利用政府、社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的小型养老机构等实现社区养老与医疗的融合。 2.社区是直接的服务供给方。社区可利用自身优势,直接提供服务。除了家庭以外,社区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可以为老年人提

5、供就地的、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服务。比如,社区可邀请老年健康专家开设讲座,给老人们讲授疾病预防及管理的知识;开展需求调研,开设社区老人兴趣小组,以丰富社区老人的晚年生活。 3.社区是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组织者。社区吸纳志愿者改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志愿者队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学生志愿者,一类是社区居民志愿者。一方面,社区可以提供实习岗位,吸引一部分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大学生进入社区实习,还与高校建立实习基地吸纳大学生志愿者。另一方面,发挥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在社区居民中招募志愿者。相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居民志愿者更了解本社区的情况,更能迎得老年人的信任。居民志愿者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了

6、解老人们的情况,了解老年人生活与身体状态的同时,也有利于老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加深对社区的认同。 三、社区医疗与养老机构是社区医养结合的直接供给者 1.提升硬件条件,切实改善养老及医疗环境。对于社区养老机构而言,要将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切实运用到机构环境改善中来,社区养老机构应用提升适老人设计水平,购买适老化的病床、扶手,另外配备必要的基础医疗与保健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比较缺乏,许多医疗仪器、功能室不健全,因此要用来配备老人常用的医疗设备及检查仪器,补全缺失的功能室。 2.招聘专业人才,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医养结合的顺利发展关键在于提升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在政府的支持下,吸纳高水平

7、的专业人才进入机构。对于机构内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资格培训,对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从而激励机构内全体工作人员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在引进专业人才上,对有意愿进入养老行业服务的大学生给予工资薪酬补贴以及深造的机会以吸引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 3.规范机构管理,保障服务质量。对于机构而言,专业化不仅指设施的专业化、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还包括了管理的专业化。首先,无论是社区养老机构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应制定明确的收费标准,公开透明。其次,应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聘请社区工作、机构管理、心理咨询等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传授工作的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最后,机

8、构内应该制定各类规范,例如服务人员规范条例,用以约束服务人员的行为,确保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的利益。 4.理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间的关系。社区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应形成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协议,实现转诊,明文规定双方的责任及义务,比如当养老机构的入住老人需要医疗服务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及时响应,确保能够实现养老与医疗资源的无缝对接。虽然在社区养老机构中设置门诊部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开辟养老病床都具有可行性,但在过渡阶段,这种资源的无缝对接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提高老人们的看病效率,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四、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重要辅助 1.引入社会组织,实现社区医养服务

9、的专业化。政府应当加大对于社会组织的资助与扶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开展老年服务,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调动社会组织在社区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构建中发挥作用。社会组织能够提供高质量、专业性、灵活性、有针对性的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为社区医养结合注入活力。 2.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区医养服务的产业化。在社区推行医养结合,应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引入市场化力量,鼓励企业参与社区“医养”项目。比如可以将一些社区服务项目的运营下放给企业,促进专业化社会服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实现老年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但市场化可能会带来

10、风险,因此在鼓励企业进入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之前,需要设立行业标准、完善招标制度、建立合理的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等以规范企业行为。 参考文献 1李钕玲,叶先宝.构建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j.行政与法,2021(4):45 2严妮.城镇化进程中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城市社区医养结合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3 作者简介:李豆豆,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学生。易艳阳,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讲师。张艺馨: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学生。 第二篇:浅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范文)浅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随着

11、衰老的健康问题当前的养老金和医疗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创新养老模式的养老服务,因此,树立健康的概念,强化医疗服务,现有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促进新的医疗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所谓“医养结合”,是对传统养老服务理念的延伸和拓展,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新种类疾病频发的新时期,重新审视和思考养老与社会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适时调整。 二、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 2021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报告在年龄构成中指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

12、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此数据表明,中国面临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和复杂。 (二)传统的居家养老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养老需求 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家庭养老。但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在独生子女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的趋势,呈现“4-2-1”家庭结构,甚至出现“8-4-2”的严峻形势,支持负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护理条件的缺乏,核心家庭(包括夫妻和未成年孩子(孩子),经济负担,精神安慰,等,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越来越关心。 (三)养老院不能看病、医院不能养老 过去只能提供基本生活养老院服务,一旦将病人送往医院,否则会延误治疗。即使没有突然的疾病,老年人也需要定期检查,高度重

13、视预防、治疗养老机构和医院等康复设施空间距离,让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反复治疗,不得不在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来回。和主要关注治疗急性康复医院的患者患有慢性疾病,康复治疗和护理的老人,医院建议放电观察,否则它会占据有限的医疗资源。养老院不能看医生,医院不能养老,让旧的真正的医疗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同时,医院的医疗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没有充分发挥医院医疗救治的功能。 三、中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一)医养结合的长效筹资机制尚未建立 传统的养老和医疗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融资和稳定的资金来源。为两者的结合提供服务,融资缺口,严重影响最初的推广的服务模式。甚至政策规

14、定的融资模式,但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系统中,实际的操作和融资风险遇到挑战,初步研究,这些问题对医养结合的筹资模式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养老床位总量不足、结构短缺 目前我国每1000老年人养老19.7床,和比例达到50%30%,目前我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1)”,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床位应达到发展中国家的30%的上限。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的房子总服务满足率仅为15.9%。 (三)医养结合存在医护人员数量少、质量低的问题 医养结合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训练有素的照护人员。大众对老年人护理从业者存在误解,认为从业者需要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缺

15、乏专业技能和职业关注,现在只有少数老年护理培训项目。高校人才培养,外国老年护理学士、硕士,医生,几乎没有领域的专业人士在中国老年保健。一方面因为旧观念旧想法,愿意参与养老服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需要照顾老人,照护的时间越来越长。 (四)结合管理体系尚未建立 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老年人护理已经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系统控制,包括监督和评价机制,包括对老年人的审查,通过严格的评估系统可以,改善机构养老的质量,提出适合老年人养老新模式。如老年人机构评估量表。目前,我国老年人护理的评估标准仍缺乏明确的监督和评价体系。 四、中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对策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多部门协调,促进医疗支持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医疗支持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和健康和养老两个字段跨境合作和融合,难以建立系统的政策协调和改善。结合系统的建设涉及很多部门,民政、卫生、保护、金融、教育、司法部门,上述措施可以实现的关键,需要多部门协调的政府政策。 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在医学结合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融资、政策和行业法规,等等,以及机构和服务提供内容可以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最近,志愿者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养老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