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解说实践攻略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81568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解说实践攻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体育解说实践攻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体育解说实践攻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体育解说实践攻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体育解说实践攻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解说实践攻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解说实践攻略(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体育解说的实践(上)体育解说最核心的主体部分,是解说员和解说顾问在比赛中的解说过程,即体育解说的实践。从解说话语的内容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阐释说明、预测评论和背景介绍三个部分,同时解说过程还应包含一定量的留白。在美国还有一些学者将体育解说的过程划分为场景设置、身份认同和评论三个部分,分类方式大同小异。第一节 体育解说的阐释说明有不少资深体育迷总在抱怨体育解说的水平太低或错误频出,他们威胁要关掉音量,拒绝低水平的解说污染他们的听觉。但我们不妨试想一下,没有解说的体育赛事转播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1926年,英国BBC进行了历史上第一场德比赛马大赛的广播转播,在以报业为主的当时新闻界主流

2、的影响下,比赛的转播就没有进行体育解说。事后,这次转播被证明是一个空前的失败。由于比赛是在瓢泼大雨中进行的,因此在转播的过程中,“大家不但听不到马蹄声,就连书贩子、马经贩子和观众在雨伞下面聊天的声音都比获胜选手抵达终点时的声音大。”不管怎样,那还是前体育解说时代的尝试。在已经适应了配备体育解说的转播后再回到没有解说的时代将会令大多数受众难以接受。1980年,美国NBC在接到大量对体育解说员投诉的信件后,于当年的美式橄榄球比赛转播中尝试不用解说的转播,结果很快被证明是一次失败到无以复加的试验,抗议信是之前投诉个案的数十倍。由此可见,尽管各界对于体育解说员的批判声不绝于耳,可一旦体育转播倒退到前体

3、育解说时代,就如同人类突然从电子时代倒退到机械时代,将成为令人难以想象的梦魇。由于体育赛事在生存的压力下要不断满足广播电视和网络转播的需求从而变换规则,加之受众接触比赛的频度不尽相同,因此在解读能力上,不同受众群总会显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美国媒介研究者爱德华维特摩有一次去看棒球比赛,他注意到旁边的一位观众还带着便携式电视机和收音机,这个观众盯着电视机,又调着收音机,还用望远镜观看场上的比赛,当维特摩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回答:“为什么?没有这些家伙,我无法搞清楚场上正在发生什么!”尽管只是个案,但由此不难看出,如今在现场观看比赛的受众有时已经无法独立解读亲眼目睹的比赛场景,他们早已习惯于借助

4、媒介来达到符合自己习惯的解读方式,而这种解读的主要施加者就是体育解说员。对于体育解说员来说,阐释说明部分是传统解说中的基础部分。体育解说员需要对画面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补充。例如,在比赛开始时、局与局、节与节之间、上下半场之间和比赛结束后等时段一般都要对比赛性质、对阵运动员和即时比分进行比较详尽的解释说明。对于体育解说员来说,在体育解说的阐释说明部分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现代体育解说的基本法则斯科特法则由于有画面的有力支撑,又有比赛时间、比分和运动员情况介绍的字幕提示,电视体育解说的话语应当精炼、简洁,在叙述时机的把握上更为考究。美国体育解说员雷斯科特在职业生涯中先后经历了广播解说和电视解说。

5、他认为,电视体育解说“少言多益”,如今这已经成为了电视体育解说员的一条普世的行业准则,被称为“斯科特法则”。 Hedrick, Tom. The Art of Sportscasting: How to Bulid a Successful Career M. South Bend: Diamond Communications, 2000: 93.斯科特法则的精髓在于,语言简练、实用。例如在美式橄榄球比赛中,“传跑”、“达阵”、“5码”等专业词汇与相应的运动员直接结合,就可以替代过去大量的描述性语言。根据斯科特法则,只有解说员意识到自己的解说可能对画面语言起到补充阐释和说明的作用时,才会以简

6、洁的语言加以描述和解释。如果画面有足够的说服力,那么体育解说员可以保持一定时间内的无话语状态,即“留白”状态。“斯科特法则”是从人对视听信息的需求出发,在视觉和听觉信息同时呈现的时候,人初始的反应是接受视觉信息。在视觉信息的信息无法完全得到满足时,便开始同时诉诸听觉信息。体育赛事转播即是如此。画面永远是第一位的,当画面无法为受众传递更直观的信息时,体育解说才成为受众的需求。在足球和美式足球这样一些场面复杂、主体相对模糊的比赛中,受众诉诸于听觉上的解说应该多于视觉上的欣赏。今天,“斯科特法则”不仅适用于电视体育解说,在同样能够传递视听觉信息的网络体育解说和手机电视体育解说中依然适合。即使是受众无

7、法目睹现场的广播体育解说,也在大量借鉴斯科特法则中的精髓。尽管有“斯科特法则”在列,但仍有一些基本要素是体育解说员需要不断重复说明的,例如比分和时间。即使现在有不少转播一直将比分和比赛用时用字幕的形式呈现,但并不是所有受众都能完全理解,有些字幕被台标和商业广告标花遮挡。因此,体育解说员应在比赛开始、半场和结束时,以及譬如得分和重大判罚等比赛拐点时多次重复即时比分和时间。我国体育解说业界受老一辈广播解说的影响较深,在电视体育解说中渗入了过多的广播元素。许多甚至没有经历过广播时代的电视解说员却一直将广播解说中的细节描述奉为经典。事实上,新中国第一位体育解说员张之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了一

8、系列电视体育解说传播后,也很快意识到既有话语方式在新语境中的不适应,提出“电视体育解说要简明扼要,去掉广播中的动作描绘部分,适当增加带评论性的讲解。” 张之. 球赛实况转播札记J. 现代传播. 1980(2): 45.广播时代的体育解说前辈尚能敏感地把握话语方式的流变,今天的不少体育解说员仍然在坚守不间断陈述的顽疾。因此,只有当“斯科特法则”成为所有体育解说员的基本信条时,体育解说才有可能完全摆脱过往广播体育解说时代的桎梏。二、解说员与导播的配合 导播是体育赛事转播的灵魂人物之一。虽然导演(在美国、加拿大等国是制片人)具有统揽全局、协调各部门工作的职能,但在实际转播中决定使用哪个机位的画面,向

9、摄像师发出如何取景指令的是导播(有的国家和地区导演和导播合一)。由于画面本身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导播是决定一场体育赛事转播成败的核心人物。不仅如此,导播同时还要不断提示体育解说员在直接关注赛场的同时密切注意监视器里的动向。因此,解说员与导播的配合,即体育赛事转播中声与画的直接对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一)解说话语以监视器画面为导向一位优秀的体育赛事导播对比赛项目的认知应该不亚于成熟的体育解说员。只有对所转播的赛事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制作出最适合受众的画面。不同的导播在画面的节奏、景别选取和主题再现上区别甚大,即使在转播同一场比赛时也可以切换出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民间普遍认

10、为,美国NBC转播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图像远远优于由BOB提供的国际公用信号图像,一方面原因在于NBC使录播,对部分镜头进行那个了后期剪辑,但更主要得原因在于NBC拥有超过20多年十余届奥运会转播经验的“御用”导播。正常情况下,体育解说员与解说顾问的解说应以监视器中提供的播出画面为导向,这样受众便很容易接受声与画的完美合一。实际上,只要导播的切换足够专业,体育解说团队十分乐于一直将目光投向监视器。但现实却是,多数体育解说员还是不得不时常关注赛场上发生的场景,以免漏掉精彩的环节。但无论如何,体育解说团队的解说话语在原则上还是应该以由导播负责切换的监视器画面为导向。如果导播对比赛的解读出现偏差,没能

11、及时洞察赛场上发生的精彩故事,体育解说员和解说顾问还有义务提示导播进行画面切换。(二)解说话语引导导播进行画面切换在体育解说员与导播的对话机制畅通无阻的情况下,体育解说团队的解说话语同时可以引导导播进行相应的画面切换。例如,在足球比赛转播中,如果导播正切出无球运动员在场内接受治疗时,体育解说员忽然发现教练员招呼替补队员准备登场。此时,体育解说员可以提示性地介绍画面镜头没有捕捉到的内容,使导播有时间提醒相应机位摄像师锁定并调清画面,为受众补充教练员和替补队员的画面。如果在比赛的重要关头出现了播出画面无法准确诠释比赛内容的情况,体育解说员可以直接提醒导播准备相关慢镜头的重放。因此,优秀的体育解说团

12、队与导播是相互适应、共同提高的,那些解说团队与导播完全缺乏对话机制的转播团队很难出色地完成体育转播的任务。三、解说员与解说顾问的配合如果一位解说员与解说顾问配合默契,时常被比喻为形成了良好的化学反应。二者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并尊重对方的职责,了解共同存亡、肝胆相照的意义,只有合作才有可能成功。一般来说,体育解说员是一个解说团队的核心人物,类似于篮球比赛中的组织后卫,他在整个体育解说团队中起到穿针引线的功能。由于绝大多数解说顾问没有或缺乏媒体从业经验,因此在解说的技术层面上比较依赖解说员。解说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解说顾问对转播技术层面的忧虑,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本身。曾经担任乔丹时代华盛顿奇才队主教

13、练的道格科林斯现在被认为是NBA转播中一流的解说顾问。但在他第一次转播NBA比赛中,恰逢体育解说员加里本德的耳机出现问题,导播与解说团队的对话只能通过他来传递,六神无主的科林斯大喊“求求你,加里。你把我的耳机戴上吧。你听不见他们说的,但请你把它戴上吧。”可怜的科林斯不知道,他的这番对话全部被直播了出去。解说顾问对体育解说员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在体育解说的阐释说明部分,体育解说员与解说顾问间的配合与解说团队的任务分工有很大的关系。以日常体育赛事转播中最常见的双播模式为例。如果解说团队中一人是解说员,一人是解说顾问。那么,在阐释说明部分,体育解说员将承担绝大多数工作,解说顾问只在极个别时机进行辅助

14、工作。如此配合的主要原因在于,体育解说员大都经历过比较专业和严格的语言训练,在瞬间表达和叙事能力上普遍优于解说顾问。如果解说团队两人都是解说员,仍应在解说开始前做好分工,一人主讲,一人主评。主讲的解说员要负责诸如进球等高潮点的阐释说明工作。解说团队中两人都是解说顾问出身的情况比较罕见。一旦出现这种状况,两人在事先还是应当进行简单分工,一人负责阐释和说明主要的比赛场景。不过两人的阐释说明部分总量应大幅缩减,以话题评论为主。三人和三人以上的解说模式分工更加明确,在此不再赘述。四、看赛场与看监视器的关系对于体育解说员来说,监视器是他们了解普通受众视角的唯一渠道,受众看到的画面都在位于体育解说员面前的

15、监视器中全体呈现。但体育解说员本人却可以利用自己在场内的有利地势欣赏到也许会比监视器里更理想的观赛角度。于是,体育解说员何时看赛场何时看监视器就成为了一个问题。缺席的体育解说员自然只能与受众享受同样的视角。但即使是在比赛现场,有的体育解说员永远只盯着监视器,毫无疑问他照顾到了受众的感受,解说内容可能与画面深度结合,但他同时也丧失了在现场解说具备的天然优势,无法为受众带来监视器之外呈现的精彩场面;相反,有的体育解说员几乎不看监视器,赛场内的视角总会令他心满意足。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视角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但他解说的内容却时常与画面脱节,有时受众甚至不知所云。这两种极端的状况都会影响到体育解说员的解说

16、传播效果。事实上,在现场解说的体育解说员往往会兼顾亲眼目睹赛场内的动态和监视器里正在播放的画面。美国TNT解说员马弗阿尔伯特认为,“我既关注球场,同时也看监视器。我经常瞥视监视器,我得通过它仔细观察。你会吃惊于如果你看不到监视器会错过多少精彩场面通过监视器你会看到比亲眼目睹更好的视角,因为很多时候距离近多了。更重要的是,你所看到的就是受众看到的。”解说员杰克逊说,“你在电视里看到的只来自于一只眼睛,因此我起初并不看监视器。但如果有些东西我看不清,或者需要得到帮助时,尤其是慢镜重放的时候,我会求助于监视器。”由此可见,不同的体育解说员对监视器的使用频度和依赖程度大不相同。另一位解说顾问帕克坦承,“除非导演暗示我,否则我很厌恶把目光从赛场上移开。道理很简单:我可能会漏掉些东西。导演总会质疑我是否看过监视器,我想说我把目光持续停留在赛场上是为了看清技战术。”类似杰克逊这样的解说团队成员不胜枚举。又如,鲍博科斯塔斯就承认,在转播篮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