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814574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循环小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李吉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能够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下面结合我执教的循环小数一课,探寻一些浅显的答案。一、将学习回归儿童生活-创设活泼生动的故事情境。建构主义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强调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具体经验背景对知识建构

2、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于是我设计了“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这一情境,将故事中永恒的话题与新知识衔接在一起,在故事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的含义,从而为学生真正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2、讨论:这个故事有个什么特点?(总结板书:不断重复)3、师概括:这样有意思的重复不仅仅出现在故事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地方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学习当中也会出现,你知道吗?感悟:考虑到循环小数这节课的概念中表达意义的一些词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和表述。所以我根据学

3、生的认识特点,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熟知的故事和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中体验数学,从这些例子中形象地理解“循环”的本质特征,为揭示“循环小数”的意义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学生自发类比,大大降低了接受与理解的难度。同时,这种引入形式也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关注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因此,“动手做数学”提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解、体验、掌握数学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于是我做了如

4、下尝试:【教学设计】:发现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1、观察主题图,提炼数学问题,并解决。课件展示五年级二班男子400米决赛成绩表姓名 成绩 速度麦梓健 80秒 ?孙 林 75秒 ?李健维 96秒梁锦锋 74秒根据教学情境学生提出问题:情境1:孙林用了75秒钟跑完400米,平均每秒跑多少米?情境2:麦梓健用了80秒钟跑完400米,平均每秒跑多少米?2、分小组解决上面两个问题问题。并汇报。3、讨论: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4、两组同学相互交流,找出两组答案的不同以及造成情境1所得答案的原因。5、全班汇报,。生1:40075的商永远除不完;生2:余数25重复出现;生3:商

5、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生4:这跟老师课前面讲的故事差不多,故事讲不完,商也总是写不完,我觉得没有必要往下继续除了师板演计算过程,并与学生交流得出:除不尽不是我们计算的错误,而是本身就除不尽, 就像刚才的故事,讲也讲不完。既然总是除不完,那我们只能在商的后面用“”来表示了。感悟:数学学习不单是简单的个体接受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的过程。这种探究式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讨论,最终实现知识的建构。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大胆的猜测并通过实践计算验证了结论,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而且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能够通过对比找到

6、除法的商与故事中惊人类似的地方,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三、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恰当的整合知识,实现重组。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新一轮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应该仅仅只是关注知识点的教学,更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教材的“执行者”变成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教学设计】:探究规律,理解概念。1、师总结提问:当两个数相除时,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A、有限小数概念 B、无限小数概念2、师提问:5.33

7、3除了小数位数是无限的,它还有什么特点?3、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这个数的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4、练习。分组求出另外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对比总结商的特点。(课件出示)即:40074=0.4545 商的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两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40096=1.4148148商的小数部分,从第二位起,三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5、师总结,揭示主题循环小数如果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我们就把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板书:循环小数)6、生读课本概念,加强理解。7、生列举循环小数,师根据学生列举的循环小数,进一步分析,加

8、强学生对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关系的理解。 如:0.405405,提问:0.405405中405后面有多少个405? 提炼: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感悟:通过调整教材的编排,分散了教学的难点,使得学生在理解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概念时不至于因为概念的繁多而出现混淆,而且在理解了无限小数、有限小数之后通过探究循环小数的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四、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教学中应更多的留给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教学设计】:加深理解,区别概念。1、小结循环小

9、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概念。2、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3、判断:(1)、0.888888是循环小数。 ( )(2)、0.122112是无限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 ) (3)、1.4是循环小数。 ( )师:象1.4这样表示小数的方法你以前见过吗?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想知道吗?那请你自学课本P28页下面的“你知道吗?”,告诉同学们你的答案。了解循环节的相关知识。感悟:在学习了循环小数之后,将循环小数与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来比较,我要求学生用韦恩图表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三道判题帮助学生解决知识重组上的障碍,实际上是让学生将今天的新知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自主地将新知与原有知识有意

10、义的联系在一起,为新知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构建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的构建牵线搭桥。同时在判断的过程中我有意的设置障碍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他们自发的去发现循环小数的简便表示方法,主动的去获取新知,这比教师枯燥的讲解要有效的多。我的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我在设计时注重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以下几点:一、创设

11、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本节课注重了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还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课上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尽可能的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上学生主动探索的氛围较浓,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也多。为了分散难点,本节课采用边学边练,学练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到成功体验的同时,又不断接受挑战,这些教学措施都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主动学习并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

12、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创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三、 自主建构,整合知识,实现重组。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是先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接着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我觉得这样安排教学程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所以我通过前面情景的创设,让学生通过计算后产生疑问并自主分类。先直接引出有限小数,紧接着研究无限

13、小数,从而引出循环小数及对循环小数的分类。这样重组教材后,知识脉络分明,结构清晰。学生也容易接受。四、 对动态的教学过程估计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还是自己对动态的教学把握估计不足,应变不够灵活。一是自己过于拘泥于教案,没有能够灵活把握,导致在计算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在教学尝试着使用计算器来计算,可能效果会更加的好一些; 二是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表示方法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还需更加的明确。新课堂不确定因素很多,有许多生成性的知识,我们不可能按步就班地执行自己的教学设计,所以今后教学中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教师不仅要具有这种意识,更要具有这种能力。2006-1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