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新兴终端崛起促进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行业持续增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80930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游新兴终端崛起促进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行业持续增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下游新兴终端崛起促进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行业持续增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下游新兴终端崛起促进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行业持续增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下游新兴终端崛起促进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行业持续增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下游新兴终端崛起促进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行业持续增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游新兴终端崛起促进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行业持续增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游新兴终端崛起促进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行业持续增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游新兴终端崛起,促进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行业持续增长一、 下游新兴终端崛起,促进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行业持续增长受益于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以物联网、人工智能、汽车电子、智能手机、智能穿戴、云计算、大数据和安防电子等为主的新兴应用终端领域强劲需求的带动下,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巨大。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革命为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下一轮进化提供了动力,形成对半导体行业长期旺盛的增量需求。精密洗净服务作为这些应用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将直接受益于下游行业持续强劲的市场需求。AMOLED在新型显示技术的驱动下具有长期的成长性。AMOLED可以实现自发光,因而无需额

2、外配备背光模组,仅需非常薄的有机涂层和玻璃盖板或柔性有机基板即可成像,可以让手机更轻薄、质感更好、反应速度更快;此外基于AMOLED自发光的特性,可以使屏幕的视角更广、分辨率更高。同时相较于LCD屏幕,AMOLED在非白光状态下的耗电量仅为LCD的6成。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曲面屏手机采用的都是AMOLED显示屏。对于手机面板而言,AMOLED显示技术正在成为中高端5G机型的标配,尤其是折叠手机成为新的手机形态,带来行业历史性的成长机遇。2019年AMOLED在智能手机机型渗透率已达310%(Omdia数据),未来这一渗透率将进一步上升。从需求端来看,智能手机端,AMOLED屏幕由高端向中低端机型渗

3、透,可折叠形态带来新增量,Counterpoint预测2022年配备AMOLED屏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8亿台;叠加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应用拓展,AMOLED需求前景可观。由于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产品生产和组装的精度要求极高(达到微米级),同时产品品质要求日益严格;作为面板行业的新技术,对配套提供洗净服务企业的技术和工艺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加速推动洗净技术的迭代更新,同时有望带来洗净服务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二、 半导体设备清洗服务对象专用半导体设备一般指生产各种半导体产品所需的生产设备,属于半导体行业产业链的配套环节。半导体专用设备是半导体行业的技术龙头,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都需要

4、在设备技术允许的范围内设计制造。设备的技术进步反过来促进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以半导体产业链中技术难度最高、附加值最大、工艺最复杂的集成电路为例,集成电路领域使用的设备通常可以分为前工艺设备和后工艺设备两大类。其中,在之前的晶圆制造中,有七大工艺步骤,即氧化/扩散、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清洗抛光、金属化。相应的专用设备主要包括氧化/扩散设备、光刻设备、刻蚀设备、清洗设备、离子注入设备、薄膜沉积设备、机械抛光设备等。晶圆制造设备的市场规模占集成电路设备总市场规模的80%以上。其中,刻蚀设备、光刻设备和薄膜生长设备是集成电路前期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三类设备。上述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氧化/扩散

5、、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机械抛光等设备都是本公司的清洗服务对象,覆盖集成电路几乎2/3工序的生产设备定期维护。三、 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现状亚太地区在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中超过60%。1999年美洲、欧洲、日本、亚太地区分别为32%、21%、22%和25%,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地区为主要市场。此后,亚太地区市场半导体销售额快速提升,1999至2021年CAGR达106%,超过美洲市场的44%约62pct,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逐渐超过其他地区总和,至2021年亚太地区市场份额达到62%。中国大陆2021年市场份额35%,是全球第一大半导体产品消费地区。2021年中国大陆市场以1877亿美元销售

6、额成为全球半导体产品最大消费地区,市场份额35%。1983年美国厂商在全球半导体销售市场占据超过50%的供给份额。但是在此后几年间,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在激烈竞争中逐渐崛起,向美国倾销大量半导体产品,叠加1985年至1986年的行业衰退,美国半导体企业全球供给份额在约1988年左右下降至低点,总共下降约19个百分点,日本实现反超,占据了全球半导体行业领导地位。1988年后,美国半导体产业开始反弹,且日本半导体行业受到日美半导体协定影响,市场份额逐渐下滑。至1997年,美国半导体产业以超过50%的供应份额重新回归全球领导地位,且一直保持至今。集成电路占半导体产品销售额的比重维持在80%以上。2021

7、年,集成电路产品销售额约4630亿美元,占半导体83%市场份额;分立器件销售额约303亿美元,占6%;光电子器件销售额约434亿美元,占8%;传感器产品销售额约191亿美元,占3%。集成电路产品份额始终维持在80%以上,是半导体产品的最主要类型。集成电路产品中,逻辑IC和存储IC比重最高,MCU份额呈下降趋势。集成电路产品中,2021年:模拟电路销售额741亿美元,占半导体销售额的133%;微处理器销售额802亿美元,占151%;逻辑电路销售额1548亿美元,占308%;存储电路销售额1538亿美元,占277%;以MCU为代表的微处理器产品份额在1999年至今呈现下降趋势,从346%下降至20

8、21年的144%;以CPU、GPU等通用芯片为代表的逻辑电路产品份额从1999年的155%上升至2021年的279%,呈现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是,用于工业、通讯等领域嵌入式系统的MCU在过去二十年中增速不高,而个人电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出现极大拉动了通用逻辑芯片的需求。四、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周期性半导体产业新技术从最初研发储备到终端产品应用并量产的周期大约在10年左右,驱动信息市场的引擎(下游应用市场主要产品)也大概10年左右产生一次新变化。中期维度上,半导体产业表现出由企业设备投资和产能扩张驱动周期波动,称为产能周期(也称资本支出周期、朱格拉周期、设备投资周期等)。投资端观测:全球半导体产业资本

9、支出从1983年的43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53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0%。以同比增速的极大值点划分,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周期平均约34年。销售端观察:产能周期在半导体产品销售端上也有所体现,以全球半导体月度销售额为例,1976年3月至今,半导体月销售额同比增速(3个月移动平均值)呈现出周期波动特征,每个周期间隔大约在3-4年,平均数值为295年。短期维度上,由销售端(市场)短期供需驱动库存周期,也称基钦周期,约36个季度。由于下游需求端向上传导存在时滞,导致了库存周期的产生。半导体产业库存周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主动补库存:在新一轮库存周期的起点,由于短期需求端指标上升,企业提升产线稼

10、动率,主动补充库存水平,产成品存货环比上升,行业处于短期繁荣阶段。被动补库存:这一阶段需求端指标已经见顶,但企业稼动率无法立即下降,存货水平仍然保持上升,导致利润率水平到达顶部后开始下降,行业开始进入短期衰退阶段。主动去库存:需求端指标持续下降,企业稼动率开始下降,但已经出现库存过剩,企业主动降价去库存,减少存货压力,行业处于萧条阶段。被动去库存:需求端指标企跌回升,企业稼动率降至低点,库存水平持续降低至低点,库存压力得到缓解,随着需求回温,行业开始进入下一轮库存周期起点。五、 中国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市场分析半导体(Semiconductor):狭义上是指半导体材料,包括以硅(Si)、锗(G

11、e)等元素半导体(也是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和以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碳化硅(SiC)、氧化镓(Ga2O3)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第二代至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广义上是指基于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各类器件产品。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中国台湾称为积体电路),是指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器、电容器等被动元件及布线集成、封装在半导体晶片上,执行特定功能的电路或系统。芯片(Chip),通常就是指集成电路芯片,因此绝大多数时候,芯片、集成电路、IC等术语可以混用。按产品类型划分4大类: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子器件、传感器。除以上分类外

12、,半导体产品还有多种分类维度,例如按照下游需求场景可分为:民用级(消费级)、汽车级(车规级)、工业级、级和航天级等。供给端由企业主导;需求端由下游应用主导;供给、需求、贸易创造市场;市场影响供给与需求;技术迭代是根因。六、 精密清洗服务行业市场利润规模精密清洗服务业概述:工业清洗是指工业产品或零件的表面受到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形成污染物或涂层,并将这些污染物或涂层去除,恢复其原有表面状态的过程。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工业清洗领域出现了专业化的新型清洗技术,精密清洗服务也逐渐发展起来。精密清洁是指根据非常严格的标准进行清洁,对残留颗粒或其他污染物的容忍度非常低,通常在环境受到严格控制的洁

13、净室中进行。在许多高科技行业的重要应用中,如半导体、显示面板、航空空航天和医疗,精密清洗服务是新制造零件装配前的先决条件,也是工艺设备日常维护的先决条件。以芯片制造为例,如果制造过程中有污染,就会影响芯片上器件的正常功能。因此,提高生产设备部件的清洁度是保证芯片生产良率的重要环节。在芯片蚀刻、化学气相沉积、扩散等过程中。各种污染杂质层,例如金属杂质、有机物、颗粒、氧化物等。会附着在设备部件上,一段时间后会剥落;对于芯片制造企业来说,杂质的污染导致芯片的电气故障,导致芯片报废,进而影响产品的良率和质量。通常,影响精密清洗服务价格的关键因素包括清洗零件的市场价值、厚度、材料、几何形状、零件的研发成

14、本、污染杂质的种类、清洁度要求等。专业的精密清洗服务商根据工艺、机器设备品牌、零部件材质、涂层要求等分类提供精密清洗及衍生处理服务。,从而配合客户提高产品良率和制造设备的生产率。七、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概况设计,设备属于技术(研发)密集型,需要参与厂商不断投入研发支出用于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从而保持自身竞争力。材料和晶圆制造属于资本(CapEx)密集型,通过成长性的资本开支将企业产能提升一个台阶,进而带动未来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对于晶圆材料和晶圆制造企业至关重要;对于以台积电为首的晶圆代工龙头,维持成长性资本开支的能力,本身也是企业的护城河之一。封测属于资本+劳动力密集型,封测环节通常技术含量

15、较低,而对劳动力需求较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大陆的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等OSAT厂商主导的产业格局。价值量:设计占60%,其中逻辑IC占30%、存储IC占9%、DAO占17%;设备占12%;材料占5%;晶圆制造占19%,封装与测试占6%。区域分布:欧美在设计、设备绝对主导;美国在EDA&IP核一家独大;韩国主导存储IC设计;日本在DAO、设备优势显著;中国在封测代工环节占比最高。全球IC产业链分工实例(以某款智能手机AP为例):欧洲和美国主要负责提供EDA工具、IP授权和芯片设计环节;OEM厂商通过选型确定供应商和型号,芯片供应商将图纸交付给位于中国台湾的代工厂量产;晶

16、圆厂产线设备主要由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供应商提供;晶圆片则先由一家美国公司提炼出冶金硅,然后交由日本多晶硅制造商加工厂电子级多晶硅,再由韩国厂商将单晶硅锭切割成硅片,最终送到中国台湾晶圆厂的产线上;中国台湾晶圆厂加工好的芯片送往马来西亚完成封装,最后在中国大陆的工厂被组装到智能手机中,然后智能手机OEM厂商将产品销往全球。八、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成长性1976年以来,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金额从最初的约29亿美元成长为2022年的5832亿美元,增长了约202倍,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22%,远高于全球GDP同时期约31%的年均增速水平。截至2022年底,费城半导体指数涵盖包括台积电、英伟达、阿斯麦在内的设计、设备和代工制造等环节共30家头部企业:2005至2017年间的29家企业的合计收入在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比重从49%提升至67%。2021年GF上市后,指数成分拓展至30只股票,30家企业合计收入占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比重也提升至784%。1980年至今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