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804981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完整word版)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完整word版)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完整word版)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完整word版)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讲了气温的变 化和气温的分布两个内容。 本节教材,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 更是理解第 4 节气候的基 础。因此,教材讲述气温,内容指向更多的是气候二、学情分析 地理对初一孩子来说, 是一门新学科, 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 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学困点是初一学 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1、

2、知识目标:(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 年较差的概念。(2)读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图,能说出该地气温的变化规律。(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气温资料,能绘制年气温变化曲线图;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 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会判读等温线图,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3、及分布规律 突破策略: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 结合实验,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 行学习。四、教法学法分析 :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学法: 教法方面: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 学法方面:采用实验法(举例说明) ,提升学生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从昨天晚上,今天早上,今天中午以及学生当天的着装入手,让学生 通过自己的感受,自然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气温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列举:A :青藏高原居民独有的服饰一一藏袍。一是可以保暖,必要时将全身裹在袍中,夜间可以当 睡袋;二是可以适应昼

4、夜温差大的变化。B: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水果。热带有芒果、香蕉;温带有苹果、梨。C: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气温高的地区,房屋大多讲究通风散热; 气温低的地区,房屋大多讲究取暖保温。所以,我国东北地区的人们住的房屋内有火炕、火墙;我 国南方有些气温高的地区人们居住在竹楼里。D:气温影响商业。冬季气温趋势如何,适合不适合棉衣销售,是服装个体户每年秋季都关心 的问题。温度偏低,棉衣畅销,应及早联系货源;温度偏高,棉衣则滞销,应少进棉衣,多准备其 他衣服。E:寒潮对体质较差的人(老人和小孩)危害大,容易引起疾病,如感冒。过度:气温和我们的关系太密切啦!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

5、很多和气温变化有关的谚语。 在 民间,就流传着“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天热扇扇子,天冷穿棉袄” ,“一场秋雨, 一场寒”等谚语,反映了气温变化的特点。那么:1、什么是气温及表示方法(空气的温度、摄氏度) ;2、一天的气温是怎么知道的(可用温度表测) ;3、如何测定气温(见书55页,明确四次时间,知道如何算出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观测的 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是一 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二)新授 转承: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一天中气温是时刻变化的,有时高,有时低,我们把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变

6、化。 一年中气温也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有的季节高(夏季),有的季节低(冬季),我们把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1、读气温曲线图-日变化(1)气温是时刻变化的,我们该怎么来表示气温的变化呢?(气温曲线图、学生读课本自己找出 来)(2)阅读气温曲线图是课标的基本要求,在以后的学习中也经常涉及到,初一学生又初次接触,因此,在教学中尽量从基础做起,详细而具体地处理好读图的每个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多次读图,用图,达成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出示“某地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教材 52页),和“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提出三 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观察、描述

7、气温曲线图的特点。(a)图的类型。(b)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 c)坐标系中的点是怎么来得?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学生能明确直观表现气温变化的图型是气温曲线图,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对应于不同时间的气温值;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把对应 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气温的变化曲线图。然后,让学生细读“气温日变化”图(课本 52页),完成练习。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试着自 己读图,读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及出现的时间,并计算差值,。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气温曲线图,肯定会出现读错甚至不会读的现象, 所以先让孩子自己读 图,然后组内同学相互交流,学习,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

8、在全班展示读图过程。通常,从日出前后 到午后2时左右,气温不断升高;从午后 2时左右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不断下降。即午热晨凉。(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来说明气温的变化。)至此,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读气温曲线图的基本方法了。通过读图孩子发现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与自己的猜测有差异,会产生疑惑。此原理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讲比较深奥。我认为教师可以简 单举例,让学生简单了解,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并在此提出离地面越远,气温就越低,高山顶部距 地面远,所以气温低。为后面的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打下基础。 通过实践-猜测-验证-质疑- 发现的过程,学生会初步了解发现自然科学规律的一般过程,有助于培

9、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思考: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指的是北京时间吗?由于地球的自转,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午后2时左右)指的是地方时,而不是北京时间。最后,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学生完成一组巩固、提高练习并展示,为学习气温的年较 差热身。陆地海洋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北半球通过练习学生会发现,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会提出疑问:为什么?海洋和陆地气温差异的原因,孩子理解困难,是教学中的难点。所以设计了以下的步骤突破难点: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的经历, 比如夏天在露天游泳池游泳时, 岸上和水中的区别。烧一块 铁和烧一壶水的区别,很自然的就能得出海陆的热

10、力差异: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冬 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增温慢降温也慢;陆地最高温北半 球在7月,海洋在8月;陆地最低温北半球在1月,海洋最低温在2月;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另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的气温变化要 比大陆晚一个月地点时间北半球南半球陆地海洋陆地海洋一年中最高气温(月)7812一年中最低气温(月)1278承接:一天中的气温值有如此大的波动,那么一年中的气温又是如何变化的呢?2、读气温曲线图-年变化读52页图B,完成以下问题备用词语:温暖、炎热、凉爽、寒冷、严寒;大、小;终年寒冷、 终年炎

11、热、四季分明 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约(27C),出现在(7)月,这说明夏季(炎热) 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约(-4 C),出现在(1)月,这说明冬季(寒冷) 气温年较差约(30C),这说明气温年较差(大) 该地气温的年变化:从1月到7月,月平均气温逐渐升高;从7月到来年1月,月平均气温逐渐下降。季节变化的 情况是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简单地说就是夏热冬冷。(说明气温年变化的方法与 说明气温日变化的方法相似。) 该地所在的半球,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该地属于大陆,还是海洋?北半球的大陆图中曲线的形状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 (教师草图示例)。另

12、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的气温变化要比大陆晚一个月。思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波谷为南半球,波峰为北半球,教师草图示例),能否根据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来判断南北半球呢?(陆地上北半球最高月均温在 7月,南半球最高月均温在1月)此练习能让学生学会比较气温年较差的大小, 并总结气温年较差大,气温年变化就大。并把知识进 行拓展,通过读气温的年变化,判断其所在的温度带位置,与五带的知识相联系, 进一步提高学生 读图、用图能力。最后,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学生完成一组巩固、提高练习并展示。题目是连线题:(教材52页图)读三幅气温曲线图,根据气温的变化特点,与其温度带连线。图号气温的变化温度带

13、A 各月气温都很低,年较差大温带B 四季变化显著,年较差大热带C 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寒带毛 iS ( a c )不同温度带备月吒温的变化学习小结怎样判读气温曲线图?首先,要分清你所判读的气温曲线图是“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还是“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如果是“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要注意观察曲线变化的最高值、最低值,要能够进一步计算气 温日较差,并学习描述该地气温日变化。如果是“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要注意观察曲线呈现什么形状。气温曲线呈波峰式,为北半球; 气温曲线呈波谷式,为南半球。要能在图上找出气温最高值、气温最低值, 并进一步算出气温年较 差。还要能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

14、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 气温变化就大。学习描述该地气温年变化,如夏热冬冷、四季如春、四季分明,等等。过度:同学们,我们了解了阅读和分析“气温曲线图”的方法了,如果给你各月的平均气温,你能绘制一幅气温变化的曲线图吗?3、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气温曲线图的绘制,还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完成。首先,小组讨论交流,如果绘制气温曲线图,步骤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讨论完毕后,请每 组代表发言,大家交流补充后,在书上绘图。学习小结绘制气温曲线图有哪些技巧呢?(1)把握图幅大小;(2)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太大或太小都不易画图;(3)将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在图上;最好先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

15、叉线,然后在交叉线处标上点;(4)画曲线时,既要使曲线平滑,也要使曲线通过每个点的中间。通过小组自主学习,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冋题的能力。(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大吗?这节课的课题是什么?从知识上我们学到了哪些?我们学会了什 么技能?我们领悟了哪些生活道理?(四)、当堂反馈学有所得,请你选择:1. 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A.中午12时B.上午10时C.午后2时D.午后4时2. 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这是因为当地的气温特点是()A.日平均气温高B.气温日较差大C.气温年较差小D.年平均气温低3. 南极大陆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A.7月 B.1 月 C.2 月 D.8 月读下图,回答4-8题:A.A地B.B地C.C地D.D地5.四地中,位于热带地区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6.四地中,位于寒带地区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