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2019年整理(内蒙古适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803922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2019年整理(内蒙古适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2019年整理(内蒙古适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2019年整理(内蒙古适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2019年整理(内蒙古适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2019年整理(内蒙古适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2019年整理(内蒙古适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2019年整理(内蒙古适用)(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整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年印刷版整理第一章1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 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 代高等教育的开端。3 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大学主要是围绕 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分 科教学)4 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5, 19 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一方面,高等教 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美国形成了研究型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 院、社区学院。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2、。出现了“中等后 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概念。6, 1998 年 8 月 29 日,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7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 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高等教育是多样的,既有学术型、研究型、也 有应用型,技术型。8 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 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9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 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 于政治。(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 政治决定了高等

3、教育的领导权 (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 取决于政权的性质)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 高等教育的体制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 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0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 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 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 经 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 育体制的改革 3 经济

4、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1)斯特鲁米林的研究。提出劳动简化率 的概念,运用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化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 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凹。(2)舒尔茨的 研究。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 献是 33%。(3)丹尼森的研究。应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计算 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35%。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 调整和完善 3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11 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一)科技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四次教 育

5、大革命”: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 次,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 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 其是电子计算机。1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2 科学技术对 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传 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高等教育通过创 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12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 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

6、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 和发展文化的功能13 高等教育两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西方:个人本位观 追溯于亚里士多德 “自由教育”理论(文 雅教育、和谐教育) 赫钦斯也主张教育自由;社会本位观则是柏拉 图最早提出;中国:老子是个人本位观,强调个人修养完善;孔子是社会本位 观,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4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 1.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2.通过科研 发展科学 3.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三大职能。15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一)18 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 能。人才培养的职能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 现代高等学

7、校最基本的职能。高等教育的出现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柏拉图 公 元前 387 年创立学园;在我国,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奴隶 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创建于齐国桓公年间的“稷下学宫”是当时 唯一的官办高等学府。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有意大利(萨莱诺大学,创建于11世纪初)。中世纪大学的代表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 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16世纪整 个欧洲都有了大学。美国哈佛学院,1636年;1895年 天津中西学堂, 1898 年 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二)19世纪德国大学首先确立了发展科学的功能1810年 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提出“大学自治与学术自

8、由” “教 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三)19 世纪末美国大学首先确立了社会服务的功能1862年 美国莫里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乃尔、威斯康 星大学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海斯提出的“威斯康星思 想”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V16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培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对象创 办的宗旨,现在依旧是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第二章V 17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V 18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

9、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 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19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 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 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核心内容)3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高校总是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培养目标。20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950 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教育要“为工 农服务,为生成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V 1961年,在教育部直 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

10、5年3月颁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8.8.2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V1999以提高国民素质为 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一个宗旨,两 个重点)。21 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 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 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22 教育

11、目的的性质:1 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2教育目的 又具有客观性(现实)。(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3 教育目的(总的)与高等教育目的(该阶段的)是一般与个别的 关系。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24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2调节作用 3 评价作用4 激励作用25, 1961 年,我国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 案),简称“高校十六条”。 1998 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

12、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6 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是专业,高校培养目标在不同的专 门化领域中落实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在高校总的 培养目标指导下根据各自的专业定向进行的。27 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1 德与才的关系2身与心的关系3 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2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理论基 础)(简答)1 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 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作为出发点。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 力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 运用。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对

13、人的 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 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2 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 具体的生活条件,也离不开所处的群体。同时人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分 工的制约。3 马克思还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唯一方法。29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30 高校德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性质的体现,是坚持社会 主义搞定教育方向,全面实现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31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 诸育德基本途径;2科学研究,是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之一; 3

14、社会实践,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三章32 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教育者个人的需 要还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构成两种不同价值观念。以个人为中心 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 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33 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 活的完满幸福,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 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 展,其核心是个体社会化。两种价值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腊时期。个 人本位观源于

15、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社会本位观源于柏拉 图。18 世纪卢梭把教育本质归结为造就自然人,终使“个人本位” 思潮在西方占据上风。孔子把教育看成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占主导地位。老子则主要强调个人的修养完 善,更好地理解“道”。34 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一)两种价值观 是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了各自的由来 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二)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三)在现实社会背景下我们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 合。35 杜威 美国教育家,“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地价值协调起

16、 来”。36 通才与专才教育之争,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的整个过 程。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一种通才教育。37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1在我国殷商,西周时期,教育 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2 在西方,古希腊, 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音乐、算术、 几何学、天文学),到了中世纪,实行分科教学,在“七艺”通才教 育的基础上,在通过法学、神学、医学三科的分科教学来培养律师、 牧师和医生。38,20 世纪通才教育回归:巴格莱,要素主义;赫钦斯,永恒主义; 马利丹,新托马斯主义,均强调人类文化的“永恒不变”,倡导“人 的理性”原则。39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在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及社会政治制度等 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