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奥运促和谐演讲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794490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迎奥运促和谐演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迎奥运促和谐演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迎奥运促和谐演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迎奥运促和谐演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迎奥运促和谐演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迎奥运促和谐演讲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迎奥运促和谐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迎奥运创和谐。   在热烈庆祝北京申办2008 年夏季奥运会成功的喜悦气氛中,奥运会的脚步也慢慢向我们走来,2007 年是北京奥运筹备的决战之年, 奥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启动。如何办好此次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新北京、新奥运,展现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时代名词, 体现千年东方礼仪之邦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化,是 2008 北京奥运会是否成功的关键。   文明礼仪作为人口素质最基本的要素,需要我们对

2、此有新的认识,做出新的实践。   今天,我们即将向全世界敞开大门, 在 2008 年 8月 8 日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和国际友人。 能够在中国举办一届奥运会,这是新中国体育工作者和无数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今天,梦想即将在我们这一代变成现实,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学习,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让我们的伟大祖国成为真正的名符其实的礼仪之邦。1 / 4我有幸作为本班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4月15日晚在 J2-210 由社会发展学院管新华老师做的关于“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精彩讲座。整个讲座过程,管老师让我有了如沐春风的感觉。以下就是我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本次讲座给我带来的一些思考和

3、体会。首先,管老师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 他说话相当地“ elegant ”,声音很富有磁性,很快就把我吸引进了他的话题。同时,必要时候的一次次幽默让满堂趣味横生的同时, 也丰富了这位老师的形象。 我很喜欢这位老师,他让我对他产生一种尊敬可亲的感觉。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是他给我最深的印象。 说到管老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 可谓妙趣横生,幽默诙谐,深入浅出。他讲民生,讲民权,又通过两会的一些贴近人民生活的观点, 指出我们政府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他谈到幸福指数,谈到未来人一定会超过纯粹的经济人的观点。他介绍了去年中国 GDP的发展情况以及解释了原因并展望了中国的未来,一系列的观点都得到了

4、下面同学的一致认可。他说,他因为写了些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而受到他人的横眉冷对, 可我觉得他讲的东西恰恰是公众喜欢的, 是群众需要的。 老百姓关心的不仅仅是我们国家 GDP33.5万亿的总额,还有他们自己分配到的有多少;他们不仅仅在意整个国家发展得有多快, 还有他们的收入是否与其他阶层缩小了差距。而他谈到了这些,尽管语言并不慷慨激昂,但在淡淡的评述中,我听出了他对中国发展的肯定与期望。这或许就是一个老师最平实却又最不平凡的风采。 其实,他讲什么都-范文最新推荐 -可以,主要是面对我们这个群体, 他把角度把握得恰到好处。 我觉得,他讲的是什么并不重要, 因为这些东西并非一成不变; 可是这一位老师,

5、以他特有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着每一个值得被感染的人。这对于他而言,可能只是一次小小的经历,但对于我们,就是高屋建瓴般不可多得的财富。很幸运很感激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今天(4 月 16 日),我们的班会主题是“关注玉树,认识地震”。08 年 5. 12汶川地震我们还记忆犹新。可是,就在前两天,地震这个恶魔又一次侵犯了我们的同胞, 无情的剥夺了无数同胞的生命。 神州大地上我们的祖国人民再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此时此刻,青海人民正在经历重大灾难,伤痛,死亡。各方面力量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汇集到灾区。 4 月 1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青海玉树指挥救灾抢险。而此时,我们开展主题

6、班会, 祝愿青海人民早日战胜灾难,脱离苦海。同时我们也学习和了解有关地震的知识。此次班会我们安排了几位来自四川和陕西的同学讲述了汶川地震时他们的感受。从他们的有点颤抖的话语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地震给他们带来的心灵创伤, 但他们依然站出来讲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证明了他们在国家强有力的后盾下,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那最坚强的一面;地震不可怕,坚强不可摧。此时此3 / 4刻,我们也看到了玉树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时刻。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灾难,痛苦自然是难免的。然而,当我们面对灾难的时候,坚强最重要。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的万众一心,一次次的众志成城。灾难面前,有国家,有军队,有志愿者,有名人的赈灾呼吁,也有我们普通的爱心,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早已形成。 一切自然灾害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 我们都是黄颜色皮肤且血脉相连。今天,我们与玉树人民手拉手,心连心。我们同甘共苦,共同抗震救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