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黑龙江省绥化七中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793573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黑龙江省绥化七中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届黑龙江省绥化七中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届黑龙江省绥化七中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届黑龙江省绥化七中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届黑龙江省绥化七中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黑龙江省绥化七中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黑龙江省绥化七中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届黑龙江省绥化七中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到状态C,最后变化到状态A,完成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状态A到状态B是等温变化B状态A时所有分子的速率都比状态C时的小C状态A到状态B,气体对外界做功为D整个循环过程

2、,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是2、2019年7月9日,在沈阳进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来自上海的王雪毅以1米86的成绩获得女子跳高冠军。若不计空气阻力,对于跳高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雪毅起跳时地面对她的弹力大于她对地面的压力B王雪毅起跳后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王雪毅跃杆后在空中下降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D王雪毅落到软垫后一直做减速运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内部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一定增大B气体压强的产生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持续频繁的碰撞引起的C物体的机械能增大,其内部每个分子的动能一定增大D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一定减小4、如图所示,圆形线圈

3、在条形磁铁顶部S极处,线圈平面与磁铁垂直当条形磁铁缓缓沿竖直方向上升,直至远离线圈的整个过程中,从上往下看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始终顺时针B始终逆时针C先顺时针再逆时针D先逆时针再顺时针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放射性物质的质量越大,其半衰期越大B衰变所释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的核外电子C在、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原子处于较高能级时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6、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铍原子核,发现了质子B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

4、的结构C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阴极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中子变为质子时产生的射线D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如图甲,用强磁场将百万度高温的等离子体(等量的正离子和电子)约束在特定区域实现受控核聚变的装置叫托克马克。我国托克马克装置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稳定运行100 秒的成绩。多个磁场才能实现磁约束,其中之一叫纵向场,图乙为其横截面的示意图,越靠管的右侧磁场越强。尽管等离子体在该截面上运动的曲率半径

5、远小于管的截面半径,但如果只有纵向场,带电粒子还会逐步向管壁“漂移”,导致约束失败。不计粒子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离子在纵向场中沿逆时针方向运动B发生漂移是因为带电粒子的速度过大C正离子向左侧漂移,电子向右侧漂移D正离子向下侧漂移,电子向上侧漂移8、如图是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小车,若小车在平直的水泥路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前进距离s,速度达到最大值vm,在这一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恒为P,小车所受阻力恒为f,那么这段时间内( )A小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B小车做匀加速运动C电动机所做的功为 D电动机所做的功为9、如图所示,玩具飞机以恒定的仰角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至距离地面

6、某高度时,从玩具飞机上掉下一个小零件,零件掉下后,玩具飞机飞行速度保持不变,零件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计,则零件落地时A速度比玩具飞机的速度大B和玩具飞机的速度大小可能相等C在玩具飞机的正下方D在玩具飞机正下方的后侧10、如图所示,电路中有四个完全相同的灯泡,额定电压为,额定功率为,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若四个灯泡都正常发光,则( )A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B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C电源电压为D电源电压为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6分)为了精密测量一金属丝的电阻率:(1)如图甲所示,先用多用电表“1 ”挡粗测其

7、电阻为_,然后用螺旋测微器测其直径为_mm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进一步测其电阻,除待测金属丝外,实验室还备有的实验器材如下:A电压表 V(量程 3 V,内阻约 15 k;量程 15 V,内阻约 75 k) B电流表 A(量程 0.6 A,内阻约 1 ;量程 3 A,内阻约 0.2 )C滑动变阻器R1(05 ,1A) D滑动变阻器R2(02000 ,0.1 A)E1.5 V 的干电池两节,内阻不计F电阻箱G开关 S,导线若干为了测多组实验数据,则上述器材中的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_(选填“R1 ”或“R2”)请在虚线框内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并完成实物图的连线_12(12分)在测量干电池电动势E和

8、内阻r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S2为单刀双掷开关,定值电阻R0=4。合上开关S1,S2接图甲中的1位置,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下几组电压表示数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S2改接图甲中的2位置,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再记录下几组电压表示数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在同一坐标系内分别描点作出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两直线与纵轴的截距分别为3.00V、2.99V,与横轴的截距分别为0.5A、0.6A。(1)S2接1位置时,作出的UI图线是图乙中的_(选填“A”或“B”)线;测出的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存在系统误差,原因是_。(2)由图乙可知,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真实

9、值分别为E真=_,r真=_。(3)根据图线求出电流表内阻RA=_。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10分)如图所示,两平行长直金属导轨不计电阻水平放置,间距为L,有两根长度均为L、电阻均为R、质量均为m的导体棒AB、CD平放在金属导轨上。其中棒CD通过绝缘细绳、定滑轮与质量也为m的重物相连,重物放在水平地面上,开始时细绳伸直但无弹力,棒CD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其他摩擦和其他阻力,导轨间有一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场区域的边界满足曲线方程:,单位为。CD棒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

10、场中。现从时刻开始,使棒AB在外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从与y轴重合处开始沿x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CD棒始终处于静止状态。(1)求棒AB在运动过程中,外力F的最大功率;(2)求棒AB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棒CD上产生的焦耳热;(3)若棒AB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重物始终未离开地面,且满足:,求重物所受支持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14(16分)质量为M的滑块由水平轨道和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组成,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从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由静止开始滑下,以速度v从滑块的水平轨道的左端滑出,如图所示已知M:m=3:1,物块与水平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圆弧轨道的半径为

11、R (1)求物块从轨道左端滑出时,滑块M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求水平轨道的长度;(3)若滑块静止在水平面上,物块从左端冲上滑块,要使物块m不会越过滑块,求物块冲上滑块的初速度应满足的条件15(12分)如图所示,导热良好的细直玻璃管内用长度为10cm的水银封闭了一段空气柱(可视为理想气体),水银柱可沿玻璃管无摩擦滑动。现使水银柱随玻璃管共同沿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下滑,两者保持相对静止时,空气柱长度为8cm。某时刻玻璃管突然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水银柱静止,此过程中环境温度恒为300K,整个过程水银未从收璃管口溢出。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cm水银柱高。求:(1)水银柱静止后的空气柱长度;(2)

12、水银柱静止后缓慢加热气体,直到空气柱长度变回8cm,求此时气体的温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A从状态A到状态B,体积和压强都增大,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温度一定升高,A错误。B从状态C到状态A,压强不变,体积减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温度一定降低,分子平均速率减小,但平均速率是统计规律,对于具体某一个分子并不适应,故不能说状态A时所有分子的速率都比状态C时的小,B错误。C从状态A到状态B,压强的平均值气体对外界做功为大小C错误;D从状态B到状态C为等容变化,气体不做功,即;从状态C到状态A为等

13、压变化,体积减小,外界对其他做功对于整个循环过程,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代入数据解得D正确。故选D。2、B【解析】A王雪毅起跳时地面对她的弹力与她对地面的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项错误;B王雪毅起跳后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加速度的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B项正确;C王雪毅越杆后在空中下降过程中,她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加速度的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C项错误;D王雪毅落到软垫后,软垫对她的作用力先是小于重力,所以她仍然要做短暂的加速运动,之后才会减速,D项错误。故选B。3、B【解析】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并非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都增大,选项A错误;气体压强的

14、产生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持续频繁的碰撞引起的,选项B正确;宏观物体的机械能与微观分子的动能无关,选项C错误;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选项D错误;故选B.4、A【解析】当条形磁铁缓缓沿竖直方向上升,直至远离线圈的整个过程中,磁场方向一直向下,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逐渐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从上往下看线圈中一直产生顺时方向的感应电流,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D【解析】A半衰期和物体的质量无关,故A错误;B衰变的本质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以衰变中释放出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故B错误;C在、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故C错误;D根据波尔的原子跃迁理论,原子处于较高能级时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故D正确。故选D。6、D【解析】A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铍原子核,发现了中子。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故A错误;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证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B错误;C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但阴极射线不是原子核中的中子变为质子时产生的射线,故C错误;D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0)和镭(Ra)两种新元素,故D正确。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