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就是输消炎药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79261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液就是输消炎药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输液就是输消炎药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输液就是输消炎药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输液就是输消炎药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输液就是输消炎药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液就是输消炎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液就是输消炎药(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理解“输液(消炎药)好得快”?“输液就是输消炎药”或“输液好得快”是当下很多患者和家属/家长,甚至是一些医生盲目治疗的观点。输液,只是一种通过静脉给药的方法。正常情况下,依据疾病 属性、患者情况(包括患者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依从心理和经济能 力)、客观医疗和医药条件(包括药物、医疗技术和实施环境)或其 他影响给药途径(如消化道情况的限制)等特殊情况,医生会对患者 的给药方式进行合理选择的。有时,就给药方式而言,除非药物的剂型是惟一的,如只有口 服剂型,或只有注射剂型(皮下注射、深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其 他特殊注射),选择哪种剂型,则应根据上述情况进行选择。然而,在民间,甚至在一些医疗机构

2、中,“输液好得快”被无原则 地传播,几乎形成了医疗措施的一种定式。以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为例,一些错误意识和行为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输液(抗菌素)治感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常常见到新闻媒体报道,因近期感冒流行,某某医院门诊已是 人满为患,输液爆棚的大幅照片常赫然银屏或纸上。其实,普通感冒、 流感和多数上呼吸道感染(多数也是病毒性感染)是不需要输液(抗 菌素)治疗的;而下呼吸道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所致,预防性抗菌 素(“消炎药”)的使用也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由于民间对“消炎药” 的错误理解,形成了“输液=消炎药”的普遍意识。其实,这些病毒性 疾病是禁止使用任何针对细菌的广谱抗菌素的。一些发达国

3、家还为此 而立法。即使是一般性的细菌感染,口服抗菌素也是完全能达到治疗 目的的。“消炎要输消炎药”这似乎已“深入人心”。其实,这不过是字面理解性错误。首先,医学意义上的“消炎药”决不是抗菌素,而是激素类(糖皮 质激素)、解热镇痛类(部分属于非甾体类,常用于退热)、抗过敏 药物和新型的生物制剂等。抗菌素只是针对生物病原体(通常是细菌) 的化学制剂。几乎没有医学意义上的消炎作用。众所周知,病毒性心 肌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是不需要用抗菌素(“消 炎药”)的;至于非感染性炎症,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 后肾炎例外)、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感染 性多发性神经根

4、炎、甚至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病和过敏性鼻炎等, 仅仅考虑已经合并细菌感染或特殊需要时才允许有条件地使用抗菌 素的,因为,这些原发病的治疗根本不需要抗菌素。其次,仅就感染导致的炎症损伤而言,病毒、细菌、真菌和其 他生物病原体都可以导致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损伤,产生病理意义上的 炎症。有些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相似的表现。面对一个肺炎的患 者,医生无疑是要评估其致病病原体可能性的。然而,一句“怕转肺 炎或都肺炎了,输点液吧,输液好得快”,却很有可能得到求医者的 认同。于是,“都(咽炎、气管炎、肺炎)了,输液好得快”成了不懂 医学又有求医生的患者及家属(家长)的“共识”。当然,那些将“吃药、 输液,还是

5、打针”扔给患者/家长的医生显然是在应付,以解脱责任, 属于另类。“广泛应用抗菌素符合国情”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悖论。细菌耐药迅速产生的普遍现象无疑 是和滥用抗菌素相关的。在人群病毒感染率明显升高的今天,毫无例 外地滥施抗菌素或针对炎症无区别地从不舍弃抗菌素的医生,不仅违 背了医学,还造成了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在糟蹋人类开发医药成果 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伤害了患者的健康和利益。中国人就真的这样脏吗?客观地讲,我们的健康环境还很差, 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必 须客观地评估患者疾病存在的责任。以合理治疗为目的,对患者实施 合情合理的医学检查,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甚至

6、是错误治疗,不 仅不会受到患者的误解,相反,当患者认识到这是医生在维护其健康 利益的体现时,他们至少会认为你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医生。“没有输液病情加重了”在一些情况下,病情加重使很多人相信必须输液(抗菌素)。 但是,疾病是有规律的。以病毒感染性疾病为例,任何个体,多数病 毒感染性疾病本身的自愈性、产生并发症和严重性结局都只是客观的 可能性。无论怎样,除非已经合并了细菌感染或具有细菌感染的高危 因素存在,否则,疾病的加重与否和输液(抗菌素)是毫不相关的。 相反,不恰当的输液(抗菌素),还会给一些疾病带来加重的危险和 副作用。菌群失调性腹泻和易感性(被称作易感儿)的形成便是例证。选择治疗方式需要相互

7、理解反谪于医生您时,责任在哪一边呢?事实上,在所有的医疗过程中,医生必须是主体责任者,也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赋予的权力。因为,医生掌握着医学技能、 对医学的理解和经验。一个负责任的、有责任力的医生无疑是患者利 益最大化的福音。在医疗服务中,一个这样的医生,能得到患者与家 属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获得利益的无疑也是患者。当然,医生也将在 实践中得到有益的经验。放弃错误观念,相互理解,尊重医学规律,对医生和患者,乃 至社会和谐,都是非常有益的。至少,可以减少在拥挤不堪和空气污 浊的输液环境中交互感染(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尤其是一些传染 病。这是真诚的希望。输液就是输消炎药”或“输液好得快”是当下

8、很多患者和家属/家长,甚至是一些医生盲目治疗的观点。输液,只是一种通过静脉给药的方法。正常情况下,依据疾病 属性、患者情况(包括患者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依从心理和经济能 力)、客观医疗和医药条件(包括药物、医疗技术和实施环境)或其他影响给药途径(如消化道情况的限制)等特殊情况,医生会对患者 的给药方式进行合理选择的。有时,就给药方式而言,除非药物的剂型是惟一的,如只有口 服剂型,或只有注射剂型(皮下注射、深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其 他特殊注射),选择哪种剂型,则应根据上述情况进行选择。然而,在民间,甚至在一些医疗机构中,“输液好得快”被无原则 地传播,几乎形成了医疗措施的一种定式。以儿科常见的

9、感染性疾病为例,一些错误意识和行为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输液(抗菌素)治感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常常见到新闻媒体报道,因近期感冒流行,某某医院门诊已是 人满为患,输液爆棚的大幅照片常赫然银屏或纸上。其实,普通感冒、 流感和多数上呼吸道感染(多数也是病毒性感染)是不需要输液(抗 菌素)治疗的;而下呼吸道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所致,预防性抗菌 素(“消炎药”)的使用也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由于民间对“消炎药” 的错误理解,形成了“输液=消炎药”的普遍意识。其实,这些病毒性 疾病是禁止使用任何针对细菌的广谱抗菌素的。一些发达国家还为此 而立法。即使是一般性的细菌感染,口服抗菌素也是完全能达到治疗 目的的

10、。“消炎要输消炎药”首先,医学意义上的“消炎药”决不是抗菌素,而是激素类(糖皮 质激素)、解热镇痛类(部分属于非甾体类,常用于退热)、抗过敏 药物和新型的生物制剂等。抗菌素只是针对生物病原体(通常是细菌) 的化学制剂。几乎没有医学意义上的消炎作用。众所周知,病毒性心 肌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是不需要用抗菌素(“消 炎药”)的;至于非感染性炎症,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 后肾炎例外)、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感染 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甚至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病和过敏性鼻炎等, 仅仅考虑已经合并细菌感染或特殊需要时才允许有条件地使用抗菌 素的,因为,这些原发病

11、的治疗根本不需要抗菌素。其次,仅就感染导致的炎症损伤而言,病毒、细菌、真菌和其 他生物病原体都可以导致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损伤,产生病理意义上的 炎症。有些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相似的表现。面对一个肺炎的患 者,医生无疑是要评估其致病病原体可能性的。然而,一句“怕转肺 炎或都肺炎了,输点液吧,输液好得快”,却很有可能得到求医者的 认同。于是,“都(咽炎、气管炎、肺炎)了,输液好得快”成了不懂 医学又有求医生的患者及家属(家长)的“共识”。当然,那些将“吃药、 输液,还是打针”扔给患者/家长的医生显然是在应付,以解脱责任, 属于另类。“广泛应用抗菌素符合国情”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悖论。细菌耐药迅速产生

12、的普遍现象无疑 是和滥用抗菌素相关的。在人群病毒感染率明显升高的今天,毫无例 外地滥施抗菌素或针对炎症无区别地从不舍弃抗菌素的医生,不仅违 背了医学,还造成了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在糟蹋人类开发医药成果 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伤害了患者的健康和利益。中国人就真的这样脏吗?客观地讲,我们的健康环境还很差, 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必 须客观地评估患者疾病存在的责任。以合理治疗为目的,对患者实施 合情合理的医学检查,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甚至是错误治疗,不 仅不会受到患者的误解,相反,当患者认识到这是医生在维护其健康 利益的体现时,他们至少会认为你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医生。

13、“没有输液病情加重了”在一些情况下,病情加重使很多人相信必须输液(抗菌素)。 但是,疾病是有规律的。以病毒感染性疾病为例,任何个体,多数病 毒感染性疾病本身的自愈性、产生并发症和严重性结局都只是客观的 可能性。无论怎样,除非已经合并了细菌感染或具有细菌感染的高危 因素存在,否则,疾病的加重与否和输液(抗菌素)是毫不相关的。 相反,不恰当的输液(抗菌素),还会给一些疾病带来加重的危险和 副作用。菌群失调性腹泻和易感性(被称作易感儿)的形成便是例证。选择治疗方式需要相互理解反谪于医生您时,责任在哪一边呢?事实上,在所有的医疗过程中,医生必须是主体责任者,也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赋予的权力。因为,

14、医生掌握着医学技能、 对医学的理解和经验。一个负责任的、有责任力的医生无疑是患者利 益最大化的福音。在医疗服务中,一个这样的医生,能得到患者与家 属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获得利益的无疑也是患者。当然,医生也将在 实践中得到有益的经验。放弃错误观念,相互理解,尊重医学规律,对医生和患者,乃 至社会和谐,都是非常有益的。至少,可以减少在拥挤不堪和空气污 浊的输液环境中交互感染(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尤其是一些传染 病。这是真诚的希望。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细支气管炎需要抗菌素治疗吗? 孩子不到2 岁,近一周,咳嗽还喘,医生说孩子得的是“喘息性支气 管炎”,也有说是“肺炎”的。究竟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治

15、疗?最近,很多家长提出了上面的问题。所谓“喘息性支气管炎”,正确的讲应该是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一种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 染。导致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毒,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秋冬季是该病主要的流行季节。其他季节呈散发。在美国,仅出生后 第一年的婴儿,22.8%季节性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每年要耗去住 院医疗费用 70 亿美元(1997-2000年)。去年,华北地区呈现集中 发病的情况。临床表现主要是:初期可有1 至 3 天的发热、流涕,同时伴随 咳嗽和逐渐明显的喘息/气喘,疾病的高峰阶段是第4至7 天,年龄 越小症状越严重,3 个月以下的婴儿

16、发热可不明显,但喘息性呼吸困 难/气喘症状更突出,加重也来得迅速。因此,小婴儿患者通常需要 医生的监护而住院。病程后期,即恢复期,可能要持续到患病后的第 三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虽然,多数病例可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自 限好转,但仍有严重病例预后不良。严重病例,医生在查体时可能会发现类似肺炎的体征(细湿性 啰音),胸部放射检查也会比一般的支气管炎更严重。病理上,可呈现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后细支气管炎 (post-bronchiolitis)、支气管周围炎(peribronchitis)和肺泡炎 (alveolitis )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则不 多见。治疗侧重于对症用药,以缓解症状:1. 轻症患儿,口服止咳、平喘和化痰药物即可。此时,患儿 可能因喘息/气喘而哺乳困难,因此,还应保证适度饮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