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792405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亦雅亦俗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亦雅亦俗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 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 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集集舍中均有购 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 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 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 月 5 日)就要到了。我不懂,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 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 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 致好似是,又好似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

2、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 问题假设有所悟。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 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 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 “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 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 “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燕窝、海参,虚名之士 也,盗他味以为己味。”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 “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 过

3、,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那么,过犹不 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 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 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 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 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 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 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 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 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 细愈好。加

4、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黄瓜 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断,用水果刀从外至内 旋成薄条,如带,成卷。 扌千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 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 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 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 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 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 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

5、,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 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 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 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 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 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 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 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 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 怀”。陶、

6、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 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 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 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 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 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 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 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那么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 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 很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 传统不致消失了。(

7、1)以下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 味。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 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 世俗生活。C. 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 配、下厨的全过程都单独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D. 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 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E. 汪曾祺为文,表达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 味,其选材

8、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 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2)请你结合文意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6 分)(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 试说说这两处比照的异同(6 分)(4)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 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亦 俗亦雅”,结合原文,探究作 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并谈谈你对“俗”、“雅” 的理解。(8 分)12实用类文本(1). B理解全面给3分,E,理解准确,和主旨关系密切, 给2分,A项正确,但过于直白浅显,给1分,C项“喜欢从菜市选 料如萝卜、黄

9、瓜、鱼翅类”错,D项“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 不多见 ”与原文不符。)(2).(6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端。 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 写诗为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 可)(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是要比出二人的同中之异: 袁枚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汪曾祺 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两者如出一辙,然而汪曾祺对家常小菜 的喜欢才是真喜欢。与陶渊明和苏轼比,是要比出异中之同:他们身上的一个共 同点,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

10、苏的风雅自不消 说,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 苏东坡的余韵。(6分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4)(8 分):观点明确,给 1 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 给 4 分;联系现实谈看法 3 分)文中写汪曾祺先生的雅:有“不喜 大菜,只喜 小菜 这样的文人故习”;作画是 写意,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 子。(1 分)他的俗:喜欢的小菜都是家常物什,喜欢画的对象完 全的生活化平民化。(1 分)写他的“俗”,其实是写他对世俗生 活的本真热爱,同时又突出了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雅”。亦俗亦 雅,相得益彰,写出了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 可亲可感的汪老形象。(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