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用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790967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常用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常用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常用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常用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常用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常用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张琴(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英语和汉语中均存在大量委婉语,这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在表达形式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之处,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这一共同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以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委婉语;英语;汉语 委婉语是世界各个民族都有的语言单位和语言现象,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语言形式。委婉语可以说是人们交际活动中的一种“润滑剂”,“如果没有委婉语,世界的运转会因摩擦而停止,人们将充满仇怨。”(Enright,1985)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

2、量的委婉语,这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在表达形式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之处,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这一共同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以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并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看待和使用委婉语提供借鉴。 1英汉委婉语的内涵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英语中的委婉语(euphemism)源自希腊语euphemismos,由前缀“eu”(pleasant,good)和词干“pheme”(speech)构成,因此,euphemism就是说“好听的话”或“讨人

3、喜欢的话。”汉语辞海对“婉转”所下的定义是:“修辞上辞格之一。不直言本意而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在他的汉语修辞学里解释:“婉曲,指的是不能或者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转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英汉委婉语的定义表明,英语中的“euphemism”和汉语中的“婉转,婉曲”是基本对应的。 2常用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差异,英汉委婉语的表述和文化寓意也存在诸多差异,下面以关于年龄、死亡、贫穷等方面的常用委婉语为例加以说明。 21有关“年龄”的委婉语 有关“老”、“老人”的委婉语在英语中十分常见,这充分体现了了西方国家尤

4、为忌讳“老”的社会心理。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老”意味着“不中用”,所以英语中多用elderly或advanced in age(高寿)来表达“老”的概念。对于老年人,人们忌讳说old man(老人)或old woman,而用senior citizens(年长者)、golden ager(黄金年龄的人)等作为替代。 在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中国社会,老人普遍受到尊重,人们称上了年纪的人为“老人”、“寿星”。在汉语中,“老”指“年岁大”时并无不尊重的意义,而是成熟、阅历、学识、可靠的代名词。比如,汉语姓氏前后可以添上“老”字以示尊敬,如张老,老李,老王等。再如“老革命”、“老前辈”、“老总

5、”等称谓中,“老”字还是一种资历和地位的象征。 由此可见,中国人和西方人在这方面的观念恰恰相反。 22有关“死亡”的委婉语, “死亡”(die)在中西文化中都是一件忌讳谈及的事情,因此古今中外的人们均采用委婉语来表达死亡的概念。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的差异,中西方关于死亡的委婉语也存在一定差异。西方人一般信奉基督教,认为人死之后升入天堂与上帝同在,从而使灵魂得到拯救,因此多数用比喻的手段陈述这一事实,表达了人们一种要去天堂,要去极乐世界的良好愿望。比如:pass away;pass out;pass over; to go to a better world;to go to anoth

6、er world(到另一个世界去了);to begone(走了,没了);to breathe ones last(咽下了最后一口气);troublesbe over now(罪受完了,解脱了);to go to heaven(去天堂)。而在中国文化中,神仙一样的生活是人们向往追求的状态,所以中国人往往用仙逝、去世、辞世、谢世、归天、上天、故去等词语,把死比作像神仙一样飘然而去,不再在人世上遭受苦难了。 汉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所带有的鲜明的等级色彩,这也是与此类英语委婉语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古代等级森严,君主的死被讳称为“崩”、“山陵崩”、“驾崩”、“宾天”、“晏驾”;诸侯王,妃子们死叫“薨”,

7、等级再低一些的叫“殁”;大夫死讳称“卒”、“弃堂帐”、“捐馆”、“捐馆舍”;士死讳称“不禄”;文人死讳称“地下修文”;一般人死讳称“没”、“填沟壑”等等。而英语中则没有这种鲜明的等级区别。 23有关“贫穷”的委婉语 在西方文化中,经济情况属于个人隐私。由于人们对于“贫穷”十分忌讳,英语中有关贫穷的委婉语层出不穷。如:依照委婉程度的高低,“poor”一词可以被needy,culturally deprived,underprivileged,disadvantaged等表达代替。下面这段话很生动的表现了“poor”的委婉语的含义。 “I used to think I was poor.Then

8、 they told me I wasnt poor,I wasneedy.Then they said it was self-defeating to think of myself as needy,that I was culturally deprived.Then they told me deprived was a badimage,that I was underprivileged.Then they told me that underprivilegedwas overused,that I was disadvantaged.I still dont have a d

9、ime but Ihave a great vocabulary!”然而,在中国文化中,传统价值观崇尚“士不理财”,“视金钱如粪土”,人们对穷困等字眼并不十分忌讳,但是仍会避免“贫穷”、“穷困”的字眼,所以汉语中常用“拮据”、“手头紧”、“揭不开锅”、“手头不方便”等委婉语表示与贫穷有关的意思。 24有关“醉”的委婉语 英语中关于“醉”的委婉语很多,如用intoxicated(酒精中毒)替代drunk,以alcohol problem(酒精问题)替代drunkest(酒醉)。如:He wasasked to attend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an alcohol

10、 problem(他被叫到医院治疗酒醉)。 汉语中“醉”字不像英语drunk那样忌讳,常带有“满足豪迈”的含义,甚至带有浪漫色彩。因此古代文人骚客的诗词中经常可见用“醉”字的不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 3结语 通过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熟悉和掌握英汉委婉语,了解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仅可以增强语言交际能力,还可以从中窥视英语国家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习俗,以便英语学习者提高文化意识,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辞典Z.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4张敏.英汉委婉语的文化意蕴对比J.安徽文学,2009(7). 5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6Enright,D.J.(Ed.)Fair of Speech:The Uses of Euphemis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85. 作者简介:张琴,女,河南农业大学,讲师,硕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