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生态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790505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畜生态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畜生态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畜生态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畜生态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畜生态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畜生态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畜生态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畜生态学名词解释: 家畜生态学:把家畜及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有机整体,运用生态学和 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调关系、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 学科。家畜的环境是指环绕于家畜生产与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条件的总和 家畜的生态因子:明显的、直接的影响家畜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因子。 适应: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生理机能反应或遗传反应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但一般所指的遗传多 样性是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生态型:同一个种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逐渐适应环

2、境而产生 了遗传分化,经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形成了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 的类群。风土驯化:是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应激:是家畜机体对内部或外界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动物福利:就是动物适应期所处的环境后所达到的状态又称“康乐”状态 种群:同种个体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通过种内关系构成的一个统一体 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非本地产的生物或本地原产但已灭绝的生 物从原产地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致使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 展的过程生态系统是英国植

3、物生态学家 A.G.Tansley 于 1936 年首先提出来的。是指在一定空间中 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流动过 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 能量的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动能单位。 食物链: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锁链关系 食物网: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 系,这种联系像是一张网把所有的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生态金字塔:是指各

4、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 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来表达,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就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 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生态效率:是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 生态平衡: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环境和人)的 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良好状 态 畜牧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由家畜、饲草、饲料、土壤及其外部环境等 要素共同构成的,依赖于自然和人工调控的,以不断提高人工可控能力及物流、能流信 息效率和效益的多样化亚系统的生态系统。生

5、态防治是利用生态学的方法,如培育天敌,实施不育技术,改造生物地理群落,破坏 病原、病媒、中间宿主的环境等措施来防治畜禽流行病和传染病 加环设计:是通过增加某些食物链环节,使系统能够充分利用资源,生产出相应的可利 用产品的过程痕量分析:是指检测样品中低含量物质浓度的分析方法第一章绪论家畜生态学既研究环境对家畜的影响,又研究家畜及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家畜在自然环境、半人工环境或人工环境条件下的生物 习性、健康生活、生产性能、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等;二是研究家畜对其环境及环境条 件变化的适应,以及环境条件变化对家畜与其环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的影响;三是研究家 畜生产过程

6、对环境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家畜极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家畜生态学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明显特性: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协同性1866 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了生态学一词,并将其定义为“研究动物与有机环境 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开启了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发展。1935 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尼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1954 年英国的赖特提出了“家畜生态学”的概念1964 年,汤逸人首次明确给出了家畜生态学的定义 郑丕留编写了中国家畜品种及其生态特征 家畜生态学的地位与作用:家畜生态学是基于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与畜牧学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门应用生态学学科。它有别

7、于畜牧科学的任何一个分支学科,如动物遗传学、 动物营养学、家畜繁殖学等。畜牧学的这些分支学科为家畜生态提供了各种数据来源和 技术手段,而家畜生态学则为畜牧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思想与系统观。在 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家畜生态系统是家畜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研究内容在于揭示 畜牧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规律、功能运转规律、输入输出构成规律、效益与效率提高规 律、系统调控规律与系统演变规律;在应用研究方面,家畜生态学对生态畜牧业建设、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生产等进行评价与预测,为畜牧业结构、发展模式、工程 设计和配套技术和政策提供建议。掌握了家畜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就可以很 好地协调

8、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合理调控畜牧生产过程,知道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从这个 意义上讲,家畜生态学又是畜牧学科的发展观与方法论,是畜牧产业化发展的总纲和行 动指南。家畜生态学有利于学生建立生态系统观、培养生态意识和 可持续发展意识,有 利于学生将畜牧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了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和基本 思路,实现畜牧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矛盾统一第二章家畜与环境的关系家畜的生态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社会 习俗生态因子的基本作用规律 :综合性、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可调节性、阶段性和限制 性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最小因子): 184

9、0 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量因素的 营养元素适用于稳定状态,要考虑因子间的代替作用。影响畜牧业效率和效益的四大主要因素:家畜品种、饲料、环境、疫病 适应的基本原理:格罗杰法则、白格曼法则和艾伦发展、威尔逊法则、白纳德法则 家畜的适应可分为表型适应和遗传适应,表型适应又可分为形态适应和生理适应 家畜引种应遵循的原则:(1)必须在引种钱认真研究该品种原产地与新引种地区之间在海拔、地形、气候、饲养 管理条件等方面的相似性,分析该品种能否在新地区适应。如果要引种,则需进一步研 究放在何地饲养,引种后在小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方面需做哪些改善(2)引种时要考虑到家畜、家禽有逐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10、或通过一个地理过渡阶段后 有逐渐适应新环境的可能性。例如,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引种,必须让家畜逐渐 过渡,使其对缺氧的低气压条件能逐渐适应(3)一般来说,家畜从低劣环境引到优良环境时,比较容易适应;由温暖地区引种到寒 冷地区,宜在春夏季运输,以便逐渐适应寒冷的变化。家畜在性成熟年龄迁徙最适合, 而母畜在妊娠后期迁徙时最不合适的(4)绝不多数情况下,在一个品种范围内,较小的、中等体型比大体型动物有较大的耐 受力,能顺利的完成风土驯化过程。这是由于较小动物有强度较高的物质代谢和有效地 调节温度的能力 适应性良好的家畜,应具有:(1)发病率和死亡率不超过正常水平(2)各种生理表现没 有异常(3)

11、体格达到品种标准,体型外貌正常( 4)在不利的条件下(如营养缺乏、气 候应激、运输应激等)体重下降最少,繁殖力不受影响,对幼畜生长发育影响不大(5) 生产性能良好,达到品种标准的要求 家畜的总适应能力是一种生态经济学指标,可以衡量引入种的适应性 就绵羊而言,所谓“总适应能力”就是指绵羊品种在引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饲养管 理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繁殖力、生产力和经济效果的总和。它既反映了有机 体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又考虑到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是一种数量化指标 应激反应三个阶段:惊恐方应阶段、适应或抵制阶段、衰竭阶段 动物适应环境所达到的状态不同,其福利状态也会有所差别。这些状态包

12、括动物的感觉、 健康状况、生理功能及是否受到伤害等,这些状态可以通过一系列科学、客观的指标来 衡量。衡量动物福利的指标包括行为指标、生理指标、生产力指标、受伤或疾病等通过人工选择和育种而获得的高产家畜,往往存在着遗传品种(品种、类型)固有的生 理不协调性,形成了高产应激。高产畜禽品种对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普遍较低,机体对 逆境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环境变化影响而出现应激,容易受细菌和病毒感染而发病。 家畜生产性能愈高,福利愈容易遭受威胁 保障和改善家畜的福利:1.为家畜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2.满足家畜的行为表达需求3.保证 最佳的营养和饮水供应4.对家畜精心管理 家畜对环境的影响:1.家畜饲养占用大

13、量土地资源:家畜放牧活动占用了陆地总面积的 26%,而饲料作物生产需要可耕地总面积的1/3 左右,家畜放牧地的扩大,后果是导致大 量林地被毁。2.家畜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 a 致使天然牧草难以保持最高的生产力,并破坏草地群落的 稳定性b使优质牧草种类由于家畜的选择性采食而逐渐减少,一些适合于干旱条件,而适口 性差以及不可食的植物种类增加 c 导致土壤的结构因家畜过度践踏而遭到破坏,导致土 壤盐渍化。3.家畜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a集约化畜牧生产产生家畜粪便、废水、废气和其他废弃 物,引起水体、空气和土壤的污染b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c温室气体不容忽视。d 甲烷很难被畜体消化,通过暖气排出体外,

14、其生成过程有特定生物学机制调控。第三章家畜种群与环境家畜种群是在物种以内交配和亲子关系相联系的,具有血缘关系的集团,包括品种,品 系,地域群体,类群等 种群的生态学意义:有利于改善小气候、捕食猎物、防御敌害、繁衍后代、行为的形成 家畜种群的社会经济学意义表现在 : 1.有利于形成或保持符合商品生产要求的家畜品种 (系) 2.有利于自然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3.有利于增加同种畜产品数量,改善畜产 品品质4.有利于提高家畜的商品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家畜种群的基本特征: 1.数量特征 2.空间特征 3.遗传特征 4.系统特征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增长时,随着数量的增长,种群密度不断加大,

15、种群内的个 体必然竞争性的争夺空间和食物等资源,从而影响种群出生率和存活率,这种现象被称 为种群的密度效应。也就是说,种群密度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负反馈机制,过高的密度 可以使种群的实际增长率受到阻抑。许多学者将这种抑制作用称为 拥挤效应,将拥挤效 应产生的抑制作用称为环境阻力。种群遇到环境阻力时,其增长率开始下降,甚至停滞, 这种情况下描述的种群增长曲线就由“J”形变成“S”形-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外来物种生态入侵一般分为4个阶段,即物种的引入,逃逸,种群建立,危害 生态入侵的后果:1加快了当地某种物种的灭绝速度,使物种多样性锐减2入侵种与本地 种的杂交,导致明显的基因渗透,遗传多样性丧失3生态

16、系统紊乱,生物多样性降低 第四章生态系统与平衡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1.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与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 层次 2.内部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 功能 4.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巨大损 失,故数目不会超过56 个。5.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 熟的发育过程,其中早期发育和晚期发育具有不同的特性 食物链的类型:1.捕食食物链 2.腐食食物链 3.寄生食物链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三类,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生态平衡 3 个要素:系统结构的优化及稳定性;能流和物流收支平衡;自我修复和自我 调节功能的保持生态平衡失调的影响因素:(一)自然影响因素:1.系统内部的自然因素:由于养殖规模 和密度的增大,动物的产热、产气以及排泄物可以迅速降低系统的环境质量,养殖区内 粉尘和病原体种类、数量增加,养殖环境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