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范文大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789815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范文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范文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范文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范文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范文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范文大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范文大全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话中有诗,意蕴深远。下面由为大家收集了了,希望大家能喜欢。答谢中书书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味*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以

2、背诵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的诗情画意;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回忆旧知,导人新课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以回忆诗词导入可以巩固所学,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入境。)2.学生自己书写标题,解题,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有关作家作品

3、介绍:齐高帝曾经召陶弘景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fllI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把书写标题及解题的权利教给学生,教师从旁补充,意在强化学生是学

4、习的主体这一意识。)二、反复诵读,师生探讨背诵的方法1.指名读,弄懂字音,大致把握骈文的朗读节奏。2.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文。3.教师提问:根据你们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如若要求大家很快将短文背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教师总结:翻译记忆法(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记忆);情境再现法(将内容想象为丰富的画面方便记忆);举纲张目法(抓住*脉络记诵,就能条理清晰地记住全文内容);关键词句记忆法(抓住句中一些关键的字词带动全句的记忆)。学生的回答大多是自己的经验之谈,可能概括性不强,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回答加以提升明确。师:学无定法,关键是适合自己。今天咱们不妨用这些办法来学习这篇小品,看看最适合你的方法是什么?

5、(这一环节为全堂课的学习定下主调,以诵读作为学习的主旋律,将文言文的背诵作为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克服畏惧文言背诵的心理,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与规律。)三、利用翻译记忆法,初背全文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学生圈点短文中的重点字词,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如有拿不准的可以与同桌商量,仍然无法解决的可以直接写在黑板上老师预留的地方。2.教师明确重点字词。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夕阳欲颓:坠落四时俱备:都能与其奇者:参与;杰出3.请一个小组接龙翻译短文。4.学生尝试背诵短文。(若不能背可以读文)(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仍是落实文言字词的积累,为学生打好扎实的文言基本功打基础。)四、品读

6、短文,感受文字魅力,再背短文1.理清短文结构层次,尝试背诵短文。师:有的同学记性不错,已经背的八九不离十,有的同学还需努力。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不妨一起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殿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人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2.合

7、作学习,赏读语言,美读全文。分小组承接任务,小组合作共同描绘美景,赏析重点词语。师:已经有更多的同学可以背诵短文了,可是我的遗憾是这样一篇漂亮的*我们却还没有读出情味,让它焕发出生命。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描绘文中抒写的美景,让文字美起来。集体交流各小组讨论成果,创造意境,描摹美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人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人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绚丽动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各自在音乐中尝试美诵全文。(这一环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理解*所创造的意境。)五、小组竞赛,美诵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