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管网七氟丙烷说明及技术参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78930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管网七氟丙烷说明及技术参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无管网七氟丙烷说明及技术参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无管网七氟丙烷说明及技术参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无管网七氟丙烷说明及技术参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无管网七氟丙烷说明及技术参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管网七氟丙烷说明及技术参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管网七氟丙烷说明及技术参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管网柜式七氟丙烷(HFC-227ea)自动灭火装置工程名称:柜式七氟丙烷(HFC-227ea)自动灭火装置第1 页共6 页设备说明、设计依据:1、GB16670-2006柜式气体灭火装置;2、 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GB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4、其它有关规范。、设计说明:1、自动灭火装置工作程序图2、设计技术参数表型 号GQQ70/2.5AGQQ70/2.5BGQQ70 X2/2.5AGQQ70X 2/2.5BGQQ90/2.5AGQQ90/2.5BGQQ90 X2/2.5AGQQ90X 2/2.5BGQQ120/2.5AGQQ120/2.

2、5BGQQ120X 2/2.5AGQQ120X2/2.5B名称柜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装置主控箱体增设箱体主控箱体增设箱体主控箱体增设箱体主控箱体增设箱体主控箱体增设箱体主控箱体增设箱体储瓶个数1212*2灭火剂储瓶 容积(L)7090120公称工作压力(MPa)2.5灭火剂充装量(kg)702 X 70902X 901202X 120灭火剂储存压力(MPa)当环境温度为20 C时,储瓶内压力为2.5当环境温度为50 C时,储瓶内压力为4.2最大工作压力(MPa)4.2启动气瓶容积(L)0.3启动气体充 装压力(MPa)6单机最大保护容积(m3)100200130260170340保护高(m)3.

3、5灭火剂喷射 时间 10s启动方式主控箱体:自动、手动电启动增设箱体:灭火控制器输出信号电启动温度C)环境温度:-1050延时(s)030可调主电源主控箱体:AC220V、50Hz ;增设箱体:不带主电源备用电源主控箱体:DC24V , 2A或5A , 2X 7Ah蓄电池;增设箱体:不带电源及蓄电池喷射类型喷头内藏式外形尺寸(长X宽X高)500 X 520 X 2050900 X 520 X 2050500 X 520 X 2050900 X 520 X 2050500 X 520 X 2050900 X 520 X 2050整机重量(kg)210190380360250230 460 440

4、300290 500 4903、对防护区的要求防护区必须为独立的封闭空间,防护区应进行有效的防火隔断,其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电缆进出口应用防火材料封堵。 防护区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防护区不宜有不能关闭的开口,防 护区内与其他空间相通的开口,除泄压口外,应能在灭火剂喷放前自动关闭;否 则应将防护区扩大到与之相通的空间或采取防止或补偿灭火剂流失的措施。 释放灭火剂后,应将废气排尽后,人员方可进入进行检修。如需提前进入,必须 佩带空气呼吸器。 防护区必须按设计规范开泄压口。三、设备配置清单:1、柜式装

5、置部分:防护区型号名称单位数量机房GQQ120/2.5SF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台22、泄压口序号产品型号产品名称单位数量1300*400机械型自动泄压口只2四、安装与调试1、本装置安装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环境温度为050C,要求室内干燥,相对湿度V90%,通风良好。 安装场所环境空气中不应有易爆、导电尘埃及具有腐蚀性的有害物质。 安装场所应备有AC220V专用电源。2、装置搬运应做到轻装、轻卸,防止磕碰、震动、倒置、卧置及倾斜。3、本装置安装、调试要求: 本装置应安装在防护区内远离热源,不易受到震动和碰撞、不易引起火灾的地方。 安装时将柜式灭火装置箱体平稳地放置在预先设定的位置,一般应靠墙安

6、装,保证安装 后箱体平稳、牢固。 箱体正面操作面距离不应小于 1.0m。 需要连接的管件、管路,要安装到位,连接牢固,螺纹连接处加生料带辅助密封。启动 气瓶与启动管路暂不连接。注意:在整个安装、调试过程中和交付使用前,严禁将电磁先导阀上的保险销拔掉,严禁将 七氟丙烷灭火装置瓶头阀上的安全装置拆掉,严禁将启动气瓶与启动管路连接,以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导致误喷。4、按接线图要求,将感烟、感温探测器、火灾报警及灭火控制器、气体手动控制盒、气体释放门灯、远动控制模块、(信号输入模块)、声光报警盒、警铃等内外部设备通过柜内接线排连接好。注意:此时不允许接入电磁先导阀(电磁先导阀接线可暂时不接)。5、 对于

7、电气控制部分, 首先检查各部件的固定情况及接插件的连接情况,检查外接线是否 短路,经判定无误后开机(先开主电,后开备电),检查液晶显示是否正常,然后进入自检程序;接着通过编辑功能设定探测器地址,设定完后,接上探测器回路线,按系统图将探测器依次接入,进行整个系统功能测试。6、整个系统调试、功能测试完成,系统复位,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将电磁先导阀与报警、第#页共6页灭火控制器接通,将控制方式选择开关设定为用户所需的“自动”或“手动”位置。7、将启动气瓶与启动管路连接, 去除电磁先导阀上的保险销, 拆除七氟丙烷灭火装置瓶头 阀上的安全装置, 装置即可投入使用。 拆除电磁先导阀保险销之前, 应检查电磁先

8、导阀处于 “上锁”复位状态。8、本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使用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人员应熟悉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工作性能、动作程序及各部件的结构和工作状态。六、验收:1、本灭火系统安装完毕后,经调试、检验合格,可提交验收。2、验收合格后,经消防主管部门及使用单位认可,可交付正式投入使用。七、标志:防护区门外应设警告牌和声光报警及释放信号标志。八、使用与操作 灭火控制器控制面板仓门内有自动、手动启动方式转换开关,供选择电气自动启动 或电气手动启动。1、 电气自动启动 当防护区内无人值班或工作时,应将开关设定为“自动”档,灭火装置即处于自动 控制状态。当防护区发生火情,报警及灭火控

9、制器接收到感温和感烟探测器同时报警, 发出火警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安装于防护区内的警铃、防护区门口的声光音响器发 出声光报警信号,以提醒人员迅速撤离现场,经过约 30 秒延时后,灭火控制器发出灭 火指令,触发电磁先导阀使启动氮气瓶气瓶阀开启,释放启动气体,通过气控管路打开 灭火剂储瓶瓶头阀,从而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在灭火剂开始喷放时,点亮防护区门口 的气体释放门灯,直到手动消除。为防止因探测器误动作引起灭火剂喷放, 或遇值班人员能自行扑灭的较小火灾等在 延时过程中发现不需启动灭火装置的情况, 可按下设在防护区外的气体手动控制盒上的 “急停按钮” ,即可阻止灭火指令的发出,停止系统灭火程序,避

10、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和混乱。2、 电气手动启动当防护区内有人值班或工作时, 应将开关转换为“手动” 档, 灭火装置即处于电气 手动控制状态。 在该控制方式下,即使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 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灭 火装置也不会启动。 当防护区内发生火情, 则要求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关闭防护区开口 及联动设备, 在防护区外设有气体手动控制盒, 当防护区内发生火情, 启动灭火装置时 应击碎气体手动控制盒的玻璃, 按下气体手动控制盒上的 “急启” 按钮, 也可启动灭火 装置, 实施灭火,或按下设在控制面板仓门内的直接启动按钮,也可启动灭火装置,实 施灭火。本装置经灭火喷放后, 应对装置各部件进行严格检查、

11、 试验和复位, 重新充装灭火 剂和启动氮气,方可继续使用。建议用户与我公司联系,由本公司给予解决。注意:由于安装在防护区内,为安全起见,禁止采用机械应急手动控制方式操作。九、维修和保养1、本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密封要求严格,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制度,并有专 人负责经常性的维护检查,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2、检查、维护人员应熟悉本装置的结构原理、工作性能、主要技术参数、动作和操作程序、拆装工艺、维护保养规程。必要时,可与我公司联系,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3、经常性地对装置进行外观检查。每月应对装置的各主要部件进行维护检查,若发现 有故障情况,应及时维修,必要时可通知我公司来人维修,经检查、

12、维修无异常情况后方可 继续使用。4、每月应检查储瓶,当七氟丙烷灭火剂压力低于绿线区时,应及时补充灭火剂;当启动氮气压力降至2.5MPa以下时,应及时补充氮气至2.5MPa。充装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建议充装时与我公司联系,以便获得帮助。5、每年应按安装与调试之要求进行系统功能测试。6、每年应对电磁控制头进行动作试验:将电磁控制头从气瓶阀上拆下用控制气原有的控制线路进行通电,在最高、最低电压(24V 15%)下各做 5 次,正常工作,方可继续使用。否则,应及时维修或更换。7、每三年应对灭火剂储瓶、启动气瓶、启动手动启动头、瓶头阀、气瓶阀、高压金属 软管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包括强度试验、气密试验、功能动作试验、更换密封件、 安全膜片及其他腐蚀件。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8、检查、维护、保养、试验必须有专用的详细记录,并有相应人员的签名。第# 页共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