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2篇).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78572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2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2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2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数量上:总量多,人均少;时间上:夏多冬少,年际变化大;空间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较少2.南水北调的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3.长江作为水源区的地理条件(1)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广,水量大,是我国丰水区(2)流量稳定:年径流量较稳定季节分配较均衡(3)贯穿东西:流经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东线工程(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优点:水量大,可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前期投资少

2、,工期短;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耗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二次污染)。2.中线工程(路线: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再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优点:可自流供水;缺点:需挖河道,工程量大。3.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等西北地区)优点: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北、西北,可自流供水;缺点: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的矛盾,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大大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促进社会经

3、济的发展;改善北方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控制地面沉降;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调水区为例):(1)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期,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下游水质(2)还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3)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物带来不利影响(4)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渍化(5)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附1:西气东输路线:一线:轮南上海。二线:霍尔果斯到广州、上海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4、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附2: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2.影响因素:重要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a.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b.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c.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如导致产业移入区环境污染加剧d.改变劳动力就

5、业的空间分布;珠江三角洲”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也属于产业转移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二)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一、自然环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东北地区气候条件:(1)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2)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南北温差大3.土地资源丰富:(1)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2)宜农荒地多(3)土壤肥沃,有黑土、黑钙土分布,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生产力高小结: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1.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平原广阔,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土地肥沃:黑土和黑钙土广布,利于农业发展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山地多

6、可以发展多种经营草场资源:草场面积广,利于发展畜牧业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多淡水湖,利于渔业发展林地面积广,既保护生态又可发展林业。2.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少,人均耕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场经营,便于管理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为现代化农业奠定基础二、农业生产与布局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1)农业结构比较完整,耕作业占主导地位。(2)地位: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全国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2.农业布局:A: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B:具体表现:东北地区农业自东向西的变化体现的地域性是: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

7、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东北地区农业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的地域性是: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和农林牧地带三、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黑土的开发A.存在问题: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荒地开垦后植被破坏,表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使农作物单产和品质逐年下降B.改良耕作制度,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尤其是秸秆还田;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减少水土流失2.林业的发展:A.存在问题:重采轻育,采伐量超过生长量森林火灾滥砍乱伐和毁林开荒现象比较严重B.措施:坚持以营林为主,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以促进珍稀树种的更新,特别是红松的更新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生态环境恶化3.湿地的保护A.存在问题: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B.措施: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