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历程与趋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784756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历程与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历程与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历程与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历程与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历程与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历程与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历程与趋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历程与趋势 摘要:土地规划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划管理实现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经途径。最近四十年来,GIS、决策支持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中逐步应用和推广。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土地规划管理的信息化进展,从理论方法、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三方面分析总结,继而针对我国问题探讨解决思路与重点,展望将来趋势。 关键词:土地规划;信息化管理;GIS;国内外比较;发展趋势 Progress and Trend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Land Use Planning* SHEN Ming G

2、uangdong Province Institute of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Abstract: I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use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the planning is a necessary way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use in land resources. In r

3、ecent decades, GIS, DSS and other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been applied gradually i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T progress of land planning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 analyzes features in theoretical method, system application and technical spec

4、ifications.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in China and the trend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land use plann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IS;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rends 一、引言 规划是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龙头,土地规划是其核心工作内容。土地规划是对肯定区域土地的将来用途的支配和支配。从管理的角度,土地规划可以分成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两部分。土地规划具

5、有剧烈的空间特征,和地理信息有着自然的联系。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GIS是土地规划信息管理的基础与平台。土地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其管理信息系统属于GIS的分支领域,三者关系如下图1所示。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可以从源头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因此其理论与应用探讨历来受到各国重视。 二、国际相关探讨及特点 自全球信息化浪潮以来,世界各国重视应用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并向社会供应空间信息服务。在以

6、西方学术界为代表的国际探讨中,土地规划较多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并与土地管理、资源利用、城市建设等领域有紧密联系。土地管理系统已从侧重于地籍记录的数据处理系统转向侧重于支持规划决策的智能用户系统。目前,发达国家大多数城市已建设基于Internet,集成RS、DSS等新技术的GIS综合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成为很多机构必备的工作系统,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在理论方法方面,西方学界提出了规划支持系统(Planning Support System,简称PSS)理论并开展了相关探讨。土地规划支持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在当前国外战略性规划探讨中得到了初步尝试。PSS支持多方参加规划的模式

7、,可以为代表不同利益群体、不同价值观参加规划各方(决策者、专业规划师、一般公众)供应一个互动、沟通、沟通的平台,提高规划过程的可参加性,适用于规划编制管理2。 在系统应用方面,GIS、DSS、RS等技术主要在规划编制、决策支持、环境和社会问题模拟等环节采纳,应用领域包括土地植被和土地利用、景观爱护、土地运用管理、区域与城市规划、综合管线管理等。土地管理系统以空间数据作为核心,不仅提高了土地登记的精确性和精度,而且为制作土地交易、资产评估、征收税款等供应了技术基础和发展空间。很多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已经实现了操作行为的计算机化,正逐步运用完全集成的GIS进行资源勘查、现状分析、规划模拟、方案拟订、方

8、案选择、规划实施、规划评估、监测与反馈等,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 在技术规范方面,世界各国特殊是发达国家对地理信息的技术标准的探讨、制定工作极为重视。ISO于1994年成立地理信息标准化委员会(ISO/TC211)。同年,美国发布总统令,要求全国执行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标准(SDTS)和元数据标准。近几年成立的开放地理信息系统联盟(OGC),致力于探讨推出地理空间数据互操作规范,使不同的GIS和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达到在线实时共享与互操作空间对象的要求。 三、国内探讨最新成果 中国的GIS与规划信息化探讨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90年头以来,随着“数字国土工程”与“数字城市工程”接连启动建设,城市

9、建设、土地规划等部门与技术团队合作,做了大量的探讨和开发工作,建立了城市建设、区域规划、土地利用等管理信息系统3。 在系统应用方面,管理系统已由档案管理导向、日常办公导向发展为以“办公决策服务”为导向的综合、多层次信息系统。依据管理业务范围,可大致将些系统划分为综合性城市建设管理系统和房地产建设、交通建设管理、综合管网建设、土地规划管理等专项业务系统4。 在技术规范方面,国家于1997年成立了全国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委员会,先后制定基础地理信息编码标准、地球空间数据转换标准等国家级标准。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行业部门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地理空间信息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初步形成信息化标准体系。 在数据基

10、础方面,全国其次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基本完成,技术路途较成熟规范,成果较丰富完整,数据现势性强,为城市建设、土地规划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四、我国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1、面临问题 较之发达国家,我国规划管理探讨与应用水平仍相对滞后,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在理论方法上,适合我国体制和机制的土地规划支持系统须要在理论、方法上开展探讨;在系统应用上,主流信息技术整合、多源数据整合相对薄弱,须要融合更多最新的专业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集成方法;在技术规范方面,土地信息化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各个部门及行业之间的标准相互独立甚至存在冲突,造成数据难以共享,须要更高层次的技术标准进

11、行规范与协调5,6。 此外,采纳统一标准可能须要更改内部程序,变革实施将致昂贵花费,而且工作对部门没有干脆利益。另外文化和法律上的异议也会阻碍数据的发布,如军事部门可能会限制对一些测量和绘图数据的访问。 2、解决思路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思路是依据“试点先行、统一标准、全面规划”战略,依据当前规划管理的现状和信息化水平,以最新的地籍、地形数据为基础,以规划流程为主线,满意规划编制、成果管理、协助决策等管理需求,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以省、市、县、乡四级规划信息的管理为核心,以规划的实施管理为主导,构建自上而下限制和自下而上落实的省、市、县三级规划数据库和规划管理信

12、息系统,重点开展省级管理系统和县级数据库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框架见图2。 图2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框架 在详细技术上,进一步扩展GIS集成,尤其是与PSS的集成,从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和平台集成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基于空间元数据的集成、GIS与应用模型集成、GIS与学问规则库集成、GIS与超媒体的集成、GIS应用平台集成等多项技术。 五、前景展望 1、系统支持下的实施管理、评估修改和综合监管 我国规划修改是下级报上级批准,规定“凡涉及变更土地利用方向、规模、重大布局等原则性修改,必需报原批准机关批准”,但未对修改幅度进行限制。随着信息系统的实现

13、,数据精度显著提高。传统的规划管理和用地管理模式已难适应规划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否符合规划、是否满意规划修改条件,亟需确定合理的数据内容、数据质量与数据精度等一系列技术规范。规划修改既要考虑规划的弹性,有利于依法定程序进行修改,又要尽量避开随意变更规划内容而损害国家或地方的长远利益。明确限定规划修改的程序、范围和幅度,有利于维护规划的相对稳定性,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须要。 结合调查技术、遥感技术,系统可以用来监测土地利用的变更。随着现状调查、遥感影像、土地规划等三个数据库的完善,系统可以此为基础建立综合监管体系,今后将广泛应用现状调查图、遥感影像图及其它专题图叠加在土地规划图上,可检查土地开发是

14、否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2、以WebGIS的公众参加 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是近几年的新发展,它对土地规划会有很大影响。将图像、视频、遥感影像、航空照片、声音等多种媒体和GIS结合起来,可帮助规划人员和决策者更全面地了解所面临的问题7。互联网对设计思想在专业人员之间的即时沟通有所帮助,也便于向公众传播,提高规划过程的公众参加程度。在将来,公众可以在办公室或住宅里通过互联网随时查看规划的详细内容。借助互联网络,可以开发出基于多媒体的协作式规划系统,便于公众参加规划的GIS,并有可能影响到公众参加规划的模式和规划管理的体制。 (*本文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支配重大项目“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

15、关键技术探讨” 的部分成果,课题编号为2006BAJ95A10。) 参考文献: 1 Paul A. Longley,Michael F. Goodchild: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Volume 2,Management Issues and Applications,John Wiley & Sons,Inc,1999. 2 叶嘉安,宋小冬. 地理信息与规划支持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陈述彭,鲁学军.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 张新长,曾广鸿.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 龙瀛. 规划支持系统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6 龚健雅,杜道生. 当代地理信息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 宋小冬,钮心毅. 城市规划中GIS应用历程与趋势J. 城市规划,2010,34(10). 作者介绍: 沈明,36,男,硕士探讨生,高工,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可以从源头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因此其理论与应用探讨历来受到各国重视。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