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下降与资本收益率的矛盾统一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78469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润率下降与资本收益率的矛盾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利润率下降与资本收益率的矛盾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利润率下降与资本收益率的矛盾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利润率下降与资本收益率的矛盾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利润率下降与资本收益率的矛盾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润率下降与资本收益率的矛盾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润率下降与资本收益率的矛盾统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润率下降规律与资本高积累的矛盾统一关于资本论与21世纪资本论的矛盾解决(发表于财经研究2015年第1期)鲁品越(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433)内容提要:皮凯蒂关于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的统计结果,与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 规律构成表面的相互冲突;然而,这种冲突实质上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表现。 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资本的自我否定的必然结果,无论在逻辑上与实践上都是不可 驳倒的。而由其所形成的竞争压力,驱使资本加深对社会自然力的深度汲取,驱使资本向广 大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导致资本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转化,由此不断将利润率下 降的压力转嫁给全社会,而实现垄断资本的

2、收益率高企,导致资本的高积累。资本的高积累 的必然结果是贫困的高积累,由此造成的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在当代的深化,造成当代世界 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矛盾,是资本自身内在否定性的展现。关键词:资本积累贫困积累一般利润率资本收益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收入分配是趋向于两极分化,还是不断缩小?1971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在1955年发表论文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中,经过对 18个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实证资料的分析,得出了下述结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 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而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 此即著名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此文被列为“美

3、国经济评论100年一一最顶尖的20 篇论文”的第四,可见其影响之大。然而,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却推翻了主流经济学的这一所谓“公认”观点。此书“回顾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收 入及财富分配的历史,利用20多个国家众多研究人员精心收集的最新数据,尝试梳理出一 部关于财富及其分配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矛盾的历史,一部生动鲜活的人类历 史”,并由此得到了下述结论: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球主要国家的资本收益率r 一直稳定地保持在4%5%,而经济增长率g却不到2%。而20世纪1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发 达国

4、家的资本收益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r/g小于1,造成这一时期的社会收入差距下降,乃 是战争导致资本亏损以及政府社会福利政策和收入再分配政策所造成的不正常状态,而不是 库兹涅茨所说的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自动进入收入差距缩小时代。他指出,收入的两极分化 并非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结果,恰恰相反,“资本市场越完善(以经济学家的角度),r的 可能性就越大”,这是因为资本收益率r大于经济增长率是“根本性不平等”,与任何形收稿日期:2014-09-1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066)作者简介:鲁品越(1949- ),男,安徽芜湖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见 Kuznets S

5、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 955,45( 1 ) :1-28 引自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中文版自序,第XIII-XW 页。 引自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式的市场缺陷无关。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经济的低迷反而使前1%的高收入群体拥有 了更大的国民财富占比。而那些原本的高收入群体只要拿出原有财富积累的一小部分,其资 本收益率就能超过经济增长率。在今天,这种两极分化仍在继续,富裕者权势无节度增长

6、, 其财富增长速度是其他群体三倍。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依赖遗产的不劳而获的“拼爹资本主义” 富裕与贫困靠血缘来遗传。在华尔街金融危机阴影未散、“占领华尔街”的民众抗议声浪余音未息的时刻,皮凯蒂 的这一著作被西方评论家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复活”。其犹如重磅炸弹,对当代资本主义 制度的合理性提出极大挑战。这本长达700页的学术著作,其英文版出版仅两个月,销量已 达4.6万册,荣登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可见其影响之巨。对它喝彩赞扬与批评谩骂之 声同样甚嚣尘上,赞扬者与反对者都将其作为马克思资本论在21世纪的回声。而皮凯 蒂本人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那么,这部21世纪资本论到底与马克思的资本论 是怎样的关系

7、?乃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集中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将 指出,皮凯蒂的资本收益率高企的结论与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之间表面上存在着巨大的 矛盾,然而这种矛盾正是资本的自我否定性的集中表现,最后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 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深刻矛盾,资本收益率的高企以全社会(包括全球劳动者及其生态环境) 的贫困积累为代价,最终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矛盾:皮凯蒂的资本收益率高企与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下降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虽然书名的主语资本” (Capital) 相同,但研究性质完全不同。资本论是建立了宏伟理论体系的理论著作,是真正的“资 本论”。而21世纪资本论

8、只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的统计为主的描述性科学著作,讨论 “资本”而非真正的“资本论”。“资本论”一词只是中译本加给这部著作的译名。这部长 达700页的学术著作只是简单地分析了历史上的相关理论,其中包含马克思的理论,对其既 有肯定也有否定。他认为马克思的主要结论“可以被称为无限积累原则,即资本将不可 逆转地不断积累,并最终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这是一个没有天然界限的过程。这就是马 克思预言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的分析依据:资本收益率稳定降低(这样将遏制资本积累,并导 致资本家之间的激烈冲突),或是资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无限制地增长(这迟早将变成工 人运动的导火索),不论发生何种情况,社会经济均衡或是政治

9、稳定都将变成奢望。”他同 时认为,“同李嘉图一样,马克思的悲观预言也没有实现”,因为工人的工资开始缓慢地增 长。与此同时,他还认为,“在许多经济理论中,资本收益率都是一个核心概念。马克思 主义者的研究尤其强调利润率会不断下降一一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历史预言,尽管这其中确 实包含了有趣的直觉判断。”我们由此看到,虽然在财富的两极分化上,皮凯蒂的结论上 与马克思是一致的。然而其产生机理与依据却似乎相反:马克思的根据是资本收益率稳定降 低(马克思本人的说法是“一般利润率下降”),皮凯蒂的根据是资本收益率高企,大于经 济增长率。这是我们遇到的深刻的理论矛盾。那么,这两种结论到底谁是谁非?这是关系到 马克

10、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生命的重大问题。 引自罗斯多塞特:马克思主义的复活,黄铮、王译,青年参考2014年04月23日第2版。 参见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10页。 引自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53页。(一)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性意义表面看来,既然皮凯蒂用统计数据证明了市场经济导致资本收益率高企不降,那么就可 以直接否定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而只承认马克思经济学的其他主要理 论,这个理论矛盾就得到了解决。然而问题远非如此简单。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决不是 可有可无的规律,而是

11、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规律,反映了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自我否定的趋势,对它的否定必然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性 否定。资本论第3 卷的第三篇专门讨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可见这一规律在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否定这一理论,意味着对马克思经济学全部理论的否定。 正因为它极其重要,它和劳动价值论一样,从诞生之日起,围绕它的争论就不曾停止。而只 有理解了这个规律的重要意义,我们才能理解它的本质,从而不是轻率地、表面地看待它, 而是慎重地看待它以及由它引发的争论。在我看来,马克思之所以如此重视这条规律,是因为它至少具有两大极其重要的理论功 能。第一,它指

12、出了对劳动价值论的验证途径。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参加生产劳动过程的所有 生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及其相关的科学技术)共同创造,这一马克思主义 观点的正确性无法挑战。但是商品在市场上的价值是由谁创造的?各种经济学理论对此存在 根本分歧。西方经济学认为商品的市场价值由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劳动创造了工资、土 地创造了地租、资本创造了利润,三者各取所得。而马克思则认为,商品的价值乃是市场中 人与人的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不可能由并非人的活动的生产资料所创造,而只能由人们相互 服务的活劳动所创造,它负载在劳动产品之中。生产资料只能向商品转移价值,而不能创造 新的价值,因为物不可能创造出人与人的关系

13、,而只能是人与人的关系的载体。因此,地租、 利润并非由土地和生产资料(资本的物质载体)所创造,而只能来源于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这两种关于价值来源的学说,到底谁是谁非,至今仍然处于争议之中,需要实践来检验。那 么如何检验呢?创造价值的过程是个“黑箱”,我们无法深入到价值创造的实际过程中去直 接观察,需要用这两种理论所产生的差异性结果来检验。而利润率下降规律则提供了这种检 验机会: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随着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提高,能够创造剩余价值的活劳动在总 资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那些只能转移价值、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 占比重越来越大,因而创造出的剩余价值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小。而剩余

14、价值是利润的唯一来 源,因此利润率便越来越下降。反过来说,利润率随着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而越来越低, 说明活劳动是转化为利润的剩余价值的唯一来源,不变资本不创造价值,这正是对劳动价值 论的实践验证。利润率下降规律更重要的理论功能,则是本文即将论述的主题一一它展示了资本的自我 否定性,资本在自我否定中运行。所谓资本的自我否定性是指:资本从来都是追求最高利润 率的,为此,资本不断提高有机构成,提高剩余价值率,不断向客观物质世界汲取各种自然 力一一作为劳动者的人的自然力、自然资源的自然力、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然而这种对高 利润率的追求的最终结果却正是它的反面利润率下降,这正是对资本的自我否定,是资

15、本内在矛盾所产生的结果。而资本正是在追求自身的高利润率与总体上的利润率下降的矛盾 中运行的:正是这种利润率下降迫使资本寻找新的出路,由此涌现出许许多多复杂的经济现 象。资本正是在这种自我否定的矛盾中不断展开自身,演绎出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的活剧。参见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428、702、720、443页。 它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持续,从而需要不断被新的生产方式所取代, 人类社会将由此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二)关于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的争议与证明那么,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中如此重要的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到底是否正确?我们 来看马克思

16、是怎样论证的。为了叙述的方便,马克思最初是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剩余价 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如何变化。他通过数学演算证明了下述结论:“在劳动的剥削程度 不变时,同一个剩余价值率会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因为随着不变资本的物质量的增加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量也会增加,虽然不是按相同的比例增加。”其理由很简单: 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除以总资本(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和),因此s = s 二 ec+v v 1+kk+1上式中 k=c/v 是资本的有机构成,而 e=s/v 是剩余价值率。可见剩余价值率不变时,利润率 自然随着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提高而不断减少。然而问题出在“剩余价值率不变”这个前提上。根据马克思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 理论,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带来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使单位可变资本(劳动力)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