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782640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同时 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修复工艺学科。本实习教程以把修复理论与工艺制作有机的结合为目 标,融合了口腔医学、材料学、冶金学以及医学美学等知识,系统地介绍了牙体、牙列缺损 及牙列缺失后常见修复体的制作理论、方法和技能。通过学习和操作,使学生能掌握各类修 复体的制作方法和要点。根据大纲要求,本教程共介绍了九类修复体制作,安排了三十个实 习内容,共 152 学时。实习 印模和模型(4 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制取一次印模、二次印模和灌注模型的方法和步骤。2了解印模和模型材料的性能。实习内容 学生间相互取印模,并灌注

2、石膏模型;无牙颌模型的全口义齿印模并灌注 成模型实习用品 口镜、镊子、探针、漱口杯、托盘、酒精灯、火柴、印模膏、弹性印模材 料、石蜡油、水、橡皮碗、调拌刀、平头钳、振荡器、模型修整机等。方法和步骤一学生间互取印模1操作前准备(1)准备检查器械和漱口杯。(2)选择托盘:两名同学为一组,每人选择一副大小、形状合适的有孔有牙颌托盘, 要求托盘与牙弓内外侧间约有34mm间隙,足以容纳印模材料。翼缘不超过粘膜皱襞, 以不妨碍唇、颊、舌组织活动。上颌托盘后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下颌托盘后缘应盖 过磨牙后垫区。若托盘边缘伸展不够,可用红膏加深或加长至合适为止;若托盘某部位与口 腔情况略有差异,可用平头钳

3、调改。2制取印模(1)调节体位:被操作者头部直立,使其下颌与操作者的肘部相平,牙合平面与地平面 接近平行。(2)取上颌印模:取适量弹性印模粉放在橡皮碗内,按合适水粉比加入清水,快速调 拌均匀,放入上颌托盘内。操作者站在被操作者的右后方,左手持口镜牵引其左侧口角,右 手将托盘用旋转方式放入口内,对正牙列,并使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均匀加压,使托盘就 位。同时在印模料未凝固前,迅速用右手固定托盘,左手将上唇、左侧颊组织向前、向下牵 动,以作肌功能修整。然后用左手固定托盘,同法作右侧肌功能修整,最后用双手的中指和 食指在双侧前后磨牙区固定托盘。待印模材料凝固后,将托盘从口内取出,对照口腔情况检 查印模

4、是否清晰,边缘是否完整,有无气泡等。若符合要求,用清水冲洗后立即灌模。(3)取下颌印模:同法调拌印模料放入下颌托盘。在被操作者的右前方,左手持口镜 牵引其右侧口角,右手用旋转方式将托盘放入口内,令被操作者舌尖稍向后上卷起并边抖动 边压托盘就位,以防产生气泡。同时以同法作舌、颊肌功能修整,并在双侧前后磨牙区固定 托盘,待印模料凝固后取出,符合印模要求后立即灌模。二无牙颌印模1托盘选择:采用圆底无孔托盘,其形状、大小与牙槽弓相一致,托盘长度,上颌超 过腭小凹24mm,二侧盖过翼上颌切迹,下颌盖过磨牙后垫,托盘宽度应比牙槽嵴宽2 3mm,周边高度离唇、颊、舌沟2mm左右,腭穹隆区形状要协调、合适。个

5、别托盘可用印 模胶或自凝塑料制成,也可利用旧义齿作个别托盘。2. 印模膏准备:将印模膏放入70C热水中浸泡软化,要求内外均匀软化,取上颌时, 将适量印模膏搓成团状,放置在上颌托盘,牙槽嵴区微下凹,表面光滑,印模膏略包过托盘 边缘,以免脱落。取下颌时,印模膏搓成条状,放置在托盘上,其它要求同前。3初印模制取:取上颌初印模时医生在病人的右后方,取下颌初印模时医生应位于病 人的右前方。右手持托盘,左手持口镜或用手指牵引口角,将托盘引入口内,托盘就位时要 注意不能偏斜,前牙区牙槽嵴先就位,托盘柄对准患者鼻尖,同时用两手中指在两侧 65 虫区按压,使托盘全部就位。然后作唇、颊、舌部的肌能运动,冷却后取出

6、,即获得初印 模。检查初印模范围及边缘情况。初印模范围应包括整个牙槽嵴,上颌后缘超过腭小凹至少 24mm,二侧包括上颌结节,下颌包括整个磨牙后垫及其舌侧翼缘区。印模边缘应反映唇、 颊、舌沟区的高度与形状。印模应完整,无气泡、缺损等,与组织面贴合,解剖形态清晰, 有一定吸力且无翘动,边缘圆滑且有一定厚度,约3mm左右(系带区较薄)。4. 初印模边缘修整(肌能整塑)(1)初印模边缘过长、过多、过厚,应削除多余的印模膏,用酒精灯或喷枪烤软 , 浸水后控制温度,再次就位口内进行肌功能修整,使之符合要求。(2)不足的边缘应加添印模膏,烤软,在口内进行肌功能修整使之合适。(3)初印模边缘分区烘软作肌能整塑

7、(通过病人主动运动或医生牵动口腔周围肌肉 运动来修整印模边缘)。上颌分三个区:上唇向下内运动 左、右颊侧向前、下、内运动。下颌分六个区:下唇向上内运动 左、右颊侧向前、上、内运动 舌侧向前上及左、右侧方运动 左、右舌侧翼缘区嘱患者作吞咽运动(4)上颌后堤区印模加压处理,用印模膏条烘软后放置在上颌印模后堤区,放入口内, 嘱病人发“啊”音时,作后堤区加压处理。5终印模制取 在终印模前将上下颌缓冲区(如上颌腭乳头,腭隆突区,下颌隆突,内斜嵴突出区) 作相应的缓冲,即刮去部分初印模材料。终印模常采用流动性较大的印模材料,藻酸盐印模 材料,石膏或硅橡胶印模材料。将印模材料调拌以后置于印模膏个别托盘上,以

8、取初印模同 样方法取上下颌终印模,并作好印模边缘的肌功能修整,凝固后取出,即获得终印模。 三灌注模型及脱模修整1调拌石膏:在盛有适量水的橡皮碗中缓缓加入石膏粉,水与石膏之比约为1: 2。用 调拌刀搅拌均匀,并将橡皮碗振动数次以排出空气,亦可在振荡器上灌注模型以排空气。2灌模:取少量调好的石膏置于印模的腭顶或舌侧较高部位,左手持托盘轻轻振动, 使石膏流入印模的牙冠处,继续灌石膏至注满整个印模。将多余的石膏堆积在玻璃板上,将 印模翻转置于堆积的石膏上,托盘底与板平行,模型底座厚度不小于0.5cm,修整周缘多余 石膏,石膏包住印模边缘一定范围,形成 35mm 宽的保护边。若为制作义齿的工作模, 则先

9、用人造石或超硬石膏灌注牙列及软组织面,再用石膏灌注其余部分。3脱模:灌模后静置约半小时,待石膏发热凝固后,修整模型周缘及下颌舌侧石膏突 出部分。然后顺牙长轴将模型与印模分离,小心取出模型。若用印模膏作初印模者,脱模时 用热水泡软化后脱出模型,不要强行脱模而损坏模型。4修整模型:将脱出的模型置修整机上,按要求磨除周围多余石膏,并对好上下颌咬 合关系。要求上下模型最薄厚度应在10mm以上,模型基底面与假想牙合平面平行,模型的 后面、侧面与基底面垂直,模型的边缘宽度以3-5mm为宜。注意事项1印模材料比例要适当、调拌要均匀,取模过程中要保持稳定不动,以免影响印模准 确性。2灌注模型要振动,避免产生气

10、泡;脱模应顺牙长轴小心取出模型,防止牙冠折断。 思考题1良好印模有哪些基本要求?2灌注模型有哪些步骤?应注意什么?3全口印模的范围和要求?实习报告与评定 评定学生对制取印模要求及方法掌握情况。 (插入评分标准)实习二 全口义齿的制作(一)制作基托、牙合堤(4 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基托制作要求及制作方法。2熟悉蜡牙合堤的作用与要求,掌握蜡牙合堤的制作方法。实习内容 在上、下无牙颌模型上制作蜡(或塑料)基托及蜡牙合堤。实习用品 仿生头颅模型、上、下无牙颌模型一副、基托蜡片、蜡条、酒精灯、烤蜡 箱、金属丝、蜡刀、工作刀、蜡匙、小毛巾等。方法和步骤1 确定基托范围 在已翻制好的标准上、下无牙颌模型上

11、用红笔画出基托伸展范围。上颌的前弓区、后弓区适当伸展,包过上颌结节,并充分伸展至颊间隙内。唇、颊系 带要让开,后缘以两侧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连线后约2mm处为基准。下颌前弓区、颊翼缘区要适当伸展,舌翼缘区基托伸展要适度,以不妨碍舌及口底软 组织功能活动为宜。唇、颊、舌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后界盖过磨牙后垫前1 3 或 l2。2制作后堤区(1)对后堤区的要求:在模型上作一条凹陷的后堤沟。后堤沟各段宽窄、深浅不同, 在腭中缝及两侧翼上颌切迹区浅而窄,从腭中缝区向两侧及从翼颌切迹向中逐渐加宽加深。(2)制作方法:从腭小凹后约 2mm 到两侧翼上颌切迹,用铅笔画一线,作为后堤区 的后界。然后用

12、蜡刀沿后缘线刻入模型,刻入深度为:腭中缝两侧区2mm左右,翼上颌切 迹区1mm左右,腭中缝区0.5mm左右,然后按不同部位不同的宽度(腭中缝处约1一1.5mm, 两侧上颌切迹处宽约1mm,在两处之间的区域宽45mm),以后界为最深处,向前逐渐变 浅,刻成斜坡状。3. 制作基托(蜡或塑料)(1)要求1)基托必须与模型完全贴合,表面光滑平整,厚度约 1.52mm。2)边缘长短要求与将来完成的义齿基托要求相同,边缘区形态应圆滑而略厚。3)蜡基托容易变形,应埋入加强金属丝。上颌加强金属丝横跨腭中缝,位于第一磨牙 间;下颌位于牙弓舌侧止于双侧第二磨牙。(2)制作蜡基托方法1)画好基托线,制备好上颌后堤区

13、后,将上下无牙颌模型放人水中,浸透后取出,用 小毛巾吸去浮水。2)将烘软的蜡片放在模型上,轻压使之与模型完全贴合,上颌应从腭侧开始,下颌应 从舌侧开始,压向唇、颊侧。3)用蜡刀或剪刀沿基托线修去多余部分,用蜡匙烫光边缘。4)取金属丝用平头钳弯制加强丝,上颌加强丝横跨腭中部,两末端超出牙槽嵴顶。下 颌放在牙槽嵴的舌侧。5)将弯好的加强丝烘热后按上述要求压入蜡基托内,喷光蜡基托表面。(3)自凝塑料基托(恒基托或暂基托)制作:将工作模型涂上分离剂,调拌适量自凝 塑料,放置在模型上,厚约1. 52mm,牙槽嵴顶略薄,边缘与唇、颊、舌沟一致,塑料 凝固后,取出磨光。4. 制作蜡牙合堤(1)要求1)宽度约

14、8mm,前部可略窄;高度为前部78mm,后部56mm,亦可根据颌间距 离及牙槽嵴宽度适当增减。2)位置应在牙槽嵴顶,与牙槽嵴形状一致,牢固粘着在蜡基托上,表面应平整光滑。3)长度上颌至上颌结节区,下颌应在磨牙后垫之前。4)上、下颌牙合堤形状应相互协调,在咬合时应均匀广泛接触,上下牙合堤高度大致相 等。(2)制作方法1)从烤蜡箱中取出烘软的蜡条,根据牙槽嵴形态弯成马蹄形,并置于上颌基托上,用 蜡匙将蜡牙合堤与基托粘牢。2)确定牙堤平面:将带牙合托(蜡基托和蜡牙堤)的上颌模型固定于仿生头颅模型 上;用牙面导板确定牙堤平面,前面与瞳孔连线平行,唇下约2mm,侧面与鼻翼耳屏连 线平行;根据上唇系带位置

15、,在上颌蜡牙堤唇面确定并画出中线。3)下颌蜡牙合堤:亦可在确定记录颌位关系时同时制作。 注意事项1. 操作中不应损伤石膏模型。2. 在修整蜡基托边缘时勿使蜡流入基托组织面,以免造成基托与模型的不贴合。3. 蜡牙合堤的高度、宽度适中,尽量对称,牙合堤不可过低,以免影响排牙。思考题1. 何谓全口义齿的后堤区?2. 在模型上制作后堤区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制作? 实习报告与评定 评定学生对牙合托制作方法掌握情况。实习三 全口义齿的制作(二)确定、转移颌位关系(4 学时)目的和要求1. 基本掌握颌位记录及转移的步骤和方法2. 加深对无牙颌颌位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实习内容 在仿生头颅模型上确定颌位关系并转移至牙合架上。实习用品仿生头颅模型、Hanau牙架或机械固位式牙架、垂直距离测量尺、橡皮 碗、调拌刀、石膏、抗膨胀液(4%K2SO4和少量硼砂的溶液)、上、下无牙颌模型一副、蜡 刀、工作刀、蜡匙、小毛巾、牙合面导板等。方法和步骤1确定、记录颌位关系(1)确定垂直距离:将带蜡基托的下颌模型固定于仿生头颅模型上。用垂直距离测量 尺测定下颌姿势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4mm的间隙,作为垂直距离的高度。(2)制作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