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7811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习心得体会(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历史其实很简洁,并不需要死记硬背,绞尽脑汁,“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历史学习心得体会10篇,盼望大家喜爱。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1 这次我参与了20_年学校历史科义务训练新课程培训。在培训中,先后听取了几位骨干老师关于新课程课标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争论,让我对学校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熟悉,对实施的学校新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多详细环节进行着诸多思索。 一、转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育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育同学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给予训练工的使命。作为一名老师就应当激活同

2、学的情感,养分同学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同学的盼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同学的素养。 二、引导同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乐观引导同学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养训练的进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进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究。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爱好、拓展讨论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育富有个性的同学为动身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老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同学畅所欲言。 三、讲授力求新奇,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关系,阻碍了同学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进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公平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

3、能激发同学的学习艺术爱好,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同学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同学获得胜利感和表现欲望,充分进展同学的艺术表现力、制造力。为突出老师的主导作用,同学的主体作用,激发同学学习爱好和求知欲,老师应力求应用新奇独到的艺术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同学参加,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奇妙地寓于课堂中去,擅长激发同学的学习艺术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要擅长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同学思想实际相吻合的学问,这样才能使同学在“我要学”愿望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乐观参加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把每个同学的乐观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同学感觉

4、到自己是班上的公平的一员,大胆地参加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同学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猎取学问并进展智力、培育力量的教学方法。 四、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 强调同学的.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学问的构建和同学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学问和.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熟悉还很肤浅,但我信任,用我对一颗对训练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熟悉自己、丰富自己。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2 我教历史课也只有几个月,简洁谈谈我的阅历吧:比起传

5、统的教学方法,我可能比较有个性一些。我讲历史课会穿插许多小故事,还会联系到其他科目。比如,讲到秦王扫六合以及伐无道诛暴秦之前,我会给同学读语文课中的过秦论,先从六国联纵到秦王逐一灭六国,再讲秦朝强盛时的状况,这样同学就慢慢明白当时的形势。同时我还给同学看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纪录片,片中有情景再现,讲秦的暴政,以及秦二世时的黑暗。又讲“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的含义,详细让同学明白秦这个短命王朝结束的缘由。同时,我还联系诸子百家思想中的法家,讲到秦的刑罚残酷,并结合商鞅变法与焚书坑儒大事来评价秦朝。当然,也评价秦王在经济,军事方面的有效措施,以此,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我曾经去一些地方旅游过,也会给

6、同学讲自己的见闻和当地的历史。在讲商朝时,就给他们讲到安阳的殷墟,叙述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些足以让我们中华民族骄傲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讲三国的诸葛亮时,我特意讲到南阳的诸葛庐,诸侯祠,让同学对诸葛亮的了解更为深刻。此外,我把出师表也拿出来给他们翻译一下,借此让同学知道诸葛亮的忠心和献身国家的志向。在讲到佛教和道教时,给他们讲洛阳龙门石窟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一些状况。还讲到湖北武当山这个道教圣地,还结合西游记给他们讲道教中神仙的位子排列。讲远古人类时,也会给他们提到北京七日游就含有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这个项目。同学听我的课就比较有爱好。有时,我还拿出来地理书,给他们穿插一些城镇的历史故事。 在教学中,我

7、发觉同学还是很喜爱我这个新老师的,但是,他们喜爱我讲课,喜爱听,不喜爱动脑。每次考试,同学的成果都不抱负,我开头思索我的教学方式。后来,才了解到,同学虽然喜爱历史,但是,历史对我们现实生活太远了,一些成语典故,一些闻名战役他们都没有听说过,在写连线题时,总是张冠李戴,朝代和人物都混淆了,鉴于此,我用了两节课,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将给他们听,然后又让他们复述一遍,这样,同学对每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年月,地点,人物,揭示的人生哲理也进行了把握。比如:在讲“纸上谈兵”时,我告知他们,这个故事形容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夸夸其谈。后比方一些人只注意理论而不切实际导致失败。 同时也告知他

8、们学习不要过于张扬,不重注平常的学习,而导致止步不前。在讲到“乐不思蜀”时,告知他们不要安于现状,乐而忘本。在讲到“一鸣惊人”时,告知他们平常没有突出的表现,喜爱悄悄无闻的同学也不要小看他们,由于他们不鸣则已,关键时会做出惊人的成果。这样,同学既了解了这个成语的大意,也知道是关于哪方面的道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在学习评价历史人物时,我让同学各抒己见,列举自己喜爱的历史人物,并说明喜爱的缘由,还总结这个人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同学们争论发言都很乐观,我又做适当的评价,不至于让他们的观点过于偏激。我想这对于他们学习历史也是有关心的。 为了使历史课堂不再枯燥,我每堂课找一个同学讲一个与本

9、单元有关的历史故事,像三国里的,还有兵书上的三十六计。同学讲完我还进行点评,有时再把这个故事引入到本课教学中,同学在得到充分确定后,学习爱好很浓,课下收集资料也很乐观,这样也丰富了他们的见闻和学问。学那些名人轶事,生活中的歇后语,也是我们常常开展的活动。当然,我知道,基本的学问还是要把握的,为此,在讲课时,我让同学总结本节课有哪些典故和流传至今的名言。在辅导同学写同步训练时,我引导他们多看历史年月表,尽量不看课本就能理出年月挨次和朝代更替中发生的一些重大大事。在复习中,我单独将学问分类汇总,哪些是有关战役的,哪些是关于改革的,哪些著作是文学的,农学的,医学,书法,及科学的,还特地把诸子百家的思

10、想列成表格去学习,这样,引导同学从整体上感知教材,再分类把握,同学在这种比较中不简单记混淆。 讲历史课,我还需要阅历,怎样能让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把握教材学问,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也盼望同仁们给些建议。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3 初学历史,心中不免有些空虚,历史,从学校便开头接触,洋洋洒洒六年了,不断重复着不变的故事,没有任何的创新。在过去的历史课堂,老师只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叙述历史学问,同学只是在下面挥汗如雨的愤笔疾书,这样老师是历史课主角,同学则成为台下的观众。殊不知,老师和同学都是历史课的主角。如今的高校历史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历史大事,入木三分的叙述了详细事实,生动而

11、引人入胜。 当今的训练应当注意同学个性,注意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同学对学习的热忱,使同学乐观主动地参加历史学习,这样才能渐渐提高同学综合素养,使同学在这个课堂里把握和运用学问的态度和力量,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正是由于这样既发挥了同学的特长,增加了同学的自信念和乐观性。 对于老师的分组作业,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能动性,加强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同学的表达力量,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同学对课文的理解。我们所在小组做的是有关慈禧的课件,虽然与其他组重合,但是通过资料的收集,我们了解到:从历史上看,慈禧在人们心目中始终是一个心胸狭窄、卖国求荣的娇奢太后;而从家族来看,慈禧则是一个有血有肉

12、、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我们更加知道慈禧太后是清朝政府腐败、脆弱、无能、残暴的代表,是1861年至1920_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这并不像我以前的熟悉,我以前的熟悉都是极其片面的,这样的教学对于更全面的了解历史大事与人物是非常有利的。 再者,我喜爱历史,特殊是古代的传统文化故事,在您的指引下,我们的熟悉肯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4 学校历史课,在象马营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和广阔农村地区,一直是被认为副科的。同学轻视,家长忽视,学校漠视(中考算分数后状况稍好)。甚至连担当历史教学的老师也有着几许无奈何可怕的淡然。可以说,历史教学环境在今日没有什么真正的改观,这严峻影响了历史的教学成果和老师

13、的教学热忱。同学把历史课当作赶写语数英作业的平台,是进行调整休息的乐土。即使是部分在听课的同学,他们的骨子里也并没有把历史与语数外等科目并驾齐驱,甚至连物理和化学都比历史重要。我在此并非争论科目的孰重孰轻,只是这种状况值得我们去反思。 层面说,同学对历史的“不买账”在肯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老师教学的缺失,“不能让同学走进自己的课堂,这是教学的失败。”近几年,学校历史不行避开的进行了新课改,可以说,课改后的历史教学更难教了。然而,据我所知,目前的大部分农村中学,包括我校在内对于初一初二的历史课根本不重视,直到初三,要中考了,才把历史课当作主课来对待,所以历史专业的老师年年把手毕业班,初一初二的历史课

14、,又严峻打击了任课老师的乐观性,只要老师能把课上完就行,似乎是综合科和体育课,实际上,这些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上述教学状况的出现让我很怀疑历史教学的成果会有多大?历史教学的明天在哪里? 历史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教学的层次感特别严谨。同学与老师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本专业的学识理解和教学钻研力量。我们提倡教学中应用构建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这些理论对教学成果的关心很大,应当提倡和推广。可是,这就需要老师具备丰富的学问储备和教学手段,需要在课下付出大量的时间来整合教材,课堂上有的放矢。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假如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静下心来钻研教学,不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学问的短缺,存在浮躁,无

15、奈,“得教且教”的心态,那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所建树,在教学成果上有所成就的。特别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在广阔历史老师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反思一:老师教学设计的落后于教学理念的困顿 本人在历史教学中有很深切的感受,同学能否接纳老师,能否走入老师的教学模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很重要。在很长时间里,历史等同于故事可以说是深化人心。我认为,历史不能没有故事,可以以故事为一节课的教学切点,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一味的故事里来故事里去,也不能在课堂上没有精彩的故事,一味地照科宣读。这两点都是误区。前者淡化了历史的学科系统性,无法把握教学环节上的诸多要求,同学在笑声中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16、后者忽视了教学对象,无法调动同学的学习热忱和对历史的爱好,让同学更加的拒绝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据我所知,很少有老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缘由可能是不屑一顾,可能是根本不会,或者是学校没有多媒体的教学平台。这在教学设计上就大打折扣了,笔者认为,必要的多媒体帮助教学,在教学上应用效果是特别好的,一则同学可以以视觉的冲击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得理解和把握,二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对教学内容赐予补充和升华,遗憾的是,农村学校的历史课进行多媒体教学者寥寥无几。教学设计依旧是黑板,板书,粉笔。老师提问,同学回答。没有教学设计的新意和制造。 教学理念上,许多老师墨守成规,开放教学与互听上课几乎不存在。老师无法引导同学从依靠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复制式向构建式转变,一味的继承和静听。 反思二:开卷开头对历史教学的更高要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