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教案观潮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780630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的互联网教案观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教案观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教案观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教案观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中的互联网教案观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的互联网教案观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山东诸城市文化路小学 许金红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了解课文大意。收集钱塘江大潮图片资料。发现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同学间互助解答。二、教学课题观潮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三、 教材分析 作者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四、学习目标:1. 理解

2、课文内容,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2. 理解重点词句。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五、教学重难点: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师: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略。 师:“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今天我们一起欣赏钱塘江大潮。板书课题,齐读。2.出示钱塘江大潮视

3、频http:/ 3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4、学生交流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三、精读课文: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出示图片,百度搜索http:/ a.理解重点词句。 b.读出人们的心情。 c.配上合适的音乐6、自由读读3、4小节,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欣赏钱塘江大潮图片,百度搜索http:/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择音乐,学生百度搜索背景音乐http:/ (四)、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这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百度搜索,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观看图片,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