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780625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法(一)清底放样。即对底基层进行质量检查,清除表面浮土及其它杂物,放出路中线、路边线和施工标 高控制桩、T程桩。(二)材料拌合及摊铺。根据工程和机械情况,可分为路拌和厂拌两种情况。1、采用路拌法。即根据测定的松铺系数,将碎石按粗、中、细的骨料顺序分层摊铺。提前1-2天将 碎石洒水闷透,然后将粒料表面用白灰打格,计算出每格粒料水泥用量,逐格摆放水泥,接着开袋摊铺 水泥并用刮板刮平,最后用拌合机拌合。2、采用集中厂拌。即在搅拌站对混合料进行集中拌合,然后用车辆将拌合好的混合料运至现场,按 实测松铺系数进行摊铺。摊铺前应将底基层提前洒水湿润。(三)初次整形。即用平地机或拖拉机带动刮

2、板,将混合料整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拱。无机械时,也可 组织人力用铁锨,刮板及时整形。(四)稳压。即用履带机械先在混合料表面稳压两遍,或用压路机轻碾两遍。通过稳压使混合料相互间 不易滑动,并且将不平整的地方暴露出来。(五)二次整形。即对稳定后的混合料表面进行高铲低补,并再次检查高程。此时的松铺系数也应由试 验段测定。(六)碾压成活。用12T以上振动压路机按”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低后高、先稳后振”的原则碾压 数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干 密度符合要求为止。(七)养生。碾压成活后的水泥稳定碎石要经常洒水养生,并封闭交通,养生期一般为一周左右。二、 施工控制要点(一)材料。材料是基层质量最基本的影响要素

3、。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所需材料必须严格控制质量才能确 保成活后基层质量。水泥稳定碎石所需材料为:碎石、石屑、水泥。碎石应采用多棱角块体,表面清洁无 土,具有较高强度,韧性和抗磨耗能力。石屑应严格控制其含泥量,若石屑含泥量太大,会使碾压后混 合料凝结时间延长,强度降低。水泥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一般不少于6小时),强度等级较低的普通或矿 渣硅酸盐水泥。(二)水泥用量。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的用量。过多的水泥用量虽可使水泥稳 定碎石强度增加,但不仅会增加造价,而且加大水泥稳定碎石的收缩裂缝。因此,在保证基层材料强度和 稳定性的前提下,应采用尽可能低的水泥用量。一般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含量

4、为5%-6%。混合料的水泥剂量应在施工现场或搅拌站按规定随时检查,检测方法 与灰土灰剂量检测方法类似,一般采用EDTA法。(三)含水且。水泥稳定碎石和其它基层材料一样,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才能以最小击实功达到 最大干密度。试验室提供的最佳含水量为5% 8%,但本人认为实际施工时含水量应在最佳含水量基础 上再增加2-3个百分点为宜。原因有以下儿点:1、水泥正常水化时仍需占水泥重量20%左右的水分; 2、当混合料含水量适量增加时,在振动压路机作用下,部分水泥浆被提至基层表面,从而使基层处表面 整体性得到提高,更加平整、坚实;3、水分蒸发会损失部分水量。适度增加含水量的同时应注意含水量 不宜过大

5、,否则基层的密实度不易达到标准。(四)拌合。在路拌时,应派专人跟随拌合机,随时检查拌合情况,及时调整拌合深度,使既能满足拌 合深度,又不破坏底基层上表面。局部拌合机不宜拌合的地方,如井周围、路边线等更应仔细检查,可 采用人工翻拌处理。务必使混合料上下均匀一致,避免出现夹层和水泥量不足,消除质量稳患。另外, 拌合时要随时检查含水量,若含水量较小,应采取边拌合,边洒水的方法使混合料含水量均匀。(五)二次挂形。二次整形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因水泥稳定基层一般为最后一步基层,高程、平整 度要求较高,通过二次整平能够较精确地控制标高及平整度;二是通过二次整平可对粗细骨料集中及表面 坑洼的地方进行较细致的处理,增强基层的密度的表面稳定性。(六)养生。养生是水泥稳定碎石非常重要的一步工序,应注意两点:一是基层表面要始终保持湿润,为 水泥的水化提供充足的水分;二是要封闭交通,因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用量少,其外表面较粗糙,耐磨性 差,若不封闭交通,极易使外表面受损,出现”飞砂”现象。最后,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必须加强管理、精心组织。这是因为,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 其混合材凝固时间较短,必须在拌合后数小时内碾压成活,若混合料湿拌结束后延迟压实时间,会使混合 料的强度及干密度下降。因此,必须提前作好水、电、材料、机械、劳力、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精心 组织,各工序紧密配合,使混合料尽快碾压成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