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诊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综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777450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诊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诊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诊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诊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诊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诊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诊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诊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综述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最常见症状之一,在中医学中称为“胎黄”,是由于湿热邪毒熏蒸于胎或脾阳不振,寒湿郁阻使肝胆疏泄失利所致。在西医又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rubinemiaofthenewborn)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粘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症状。笔者就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认为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都有其局限性,而经中西结合治疗则两午相得益彰,故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综述如下: 1病因与分型 1.1中医病因与分型 1.1.1湿热胎黄 常见于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及新生儿感染伴

2、黄疸的患儿。症见阳黄,黄色鲜明,呕吐腹胀,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 1.1.2寒湿胎黄 常见于黄疸持续较久者,早产儿黄疸或由阳黄转为阴黄。症见面色晦暗,精神差,吮乳少,四肢欠温,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舌淡苔白腻,指纹淡。 1.1.3瘀血胎黄 主要见于伴有肝脾肿大较明显的黄疸患儿,表现偏于阴黄,常见腹部膨隆,青筋怒张,胁肋下有痞块,或有衄血,瘀斑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指纹紫滞。 1.1.4胎黄动风 见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核黄疸,临床表现偏于阳黄。症见身黄、目黄如金,逐日加重,神萎嗜睡,阵阵尖叫,两眼凝视,口角抽动或全身抽搐,舌质红或紫红,苔黄,指纹青滞。 1.2西医病因与分型 1.2

3、.1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既往沿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上限值,足月儿205.2mol/L(12mg/dl),早产儿205.2mol/L(12mg/dl),而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mol/L(10mg/dl),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1.2.2病理性黄疸 1.2.2.1感染性 可又分为新生儿肝炎及新生儿败血症。 1.2.2.2非感染性 可又分为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及药物性黄疸。 本文着重讨论病理性黄疸 2

4、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 病理性黄疸常有以下特点: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205.2256.5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mol/L(5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6mol/L(1.5mg/dl)。 3治疗 3.1中医治疗 3.1.1湿热胎黄 方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蒿46g,枙子23g,制大黄13g,车前草、白茅根各46g,茯苓34g。每日1剂,水煎服。 3.1.2寒湿胎黄 方用茵陈理中汤加减:茵陈49g,人参、白术各1.53g,干姜0.51g,炙甘草12g,茯苓34g,黄芪23g,每日1剂,水煎服。 3.1.3瘀血胎

5、黄 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赤芍、牡丹皮、五灵脂、当归、川芎、元胡素、乌药、香附、枳壳各12g,茵陈49g。每日1剂,水煎服。 3.1.4胎黄动风 方用羚羊钩藤汤合茵陈蒿汤加减:羚羊角0.2g(冲服)或0.6g(另煎),钩藤39g,茵陈610g,枙子34g,大黄1.53g,白茅根15g,每日1剂,水煎服。 3.2西医治疗 3.2.1西药 3.2.1.1降低血清胆红素 可选用酶诱导剂、减少肠壁对未结合胆红素的吸收及抑制溶血的药物。常用的酶诱导剂是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口服,尼可剂米100mg/kgd分3次口服,一般用药23天后显效,少于2天无效。活性炭能吸收肠内胆红素,以减少其

6、再吸收。可用10%水溶液5ml/次,每2小时1次内服。强的松能抑制溶血过程2mg/kgd。 3.2.1.2保护肝脏酶活性 使用控制感染的药物,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可服甲状腺片,并应注意避免使用对肝酶活性有抑制的药物(如新生霉素) 3.2.1.3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 白蛋白能结合游离的胆红素,减少核黄疸发生,1g白蛋白可与16g胆红素结合。临床常辅以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但白蛋白注入后,可增加血容量,对有心力衰竭、严重贫血者慎用或不用。 3.2.1.4其他药物 针对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给予病因治疗的各种药物。 3.2.1.5光照疗法 未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而能吸收光线,胆红素经光照后可发生光照异

7、构作用,而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从胆汁或尿液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目前认为光疗仍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光疗所需的时间取决于黄疸的程度,即程度高,所需的时间长。5蓝光的波长主峰在425475nm之间,对胆红素的作用最强,一般光照时间为2448小时,黄疸较重者可延长时间。 3.2.1.6其他方法 如换血疗法,不仅能移去过多的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同时能纠正贫血,改善带氧,防止严重缺氧及心力衰竭,且可移去附着有抗体的红细胞及存在血液中的游离抗体,减少继续溶血。可按150180ml/kg计算。手术疗法:对于胆道闭锁(即中医“瘀血胎黄”)有根治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临床实践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以血清胆红素数值及黄疸临床特点为诊断的主要指标。在治疗过程中应结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及分型,强调个体的差异性,宏观与微观结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领域中,中西医结合,发挥祖国医学的独有优势,将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慕逖主编,儿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余孝良主编,儿科诊疗精粹,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郑守曾主编,中医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董彦敏,荆鲁主编,儿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