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773521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 化关系【知识回顾】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图 学习完酸、碱、盐一章后,同学们常常会有一种内容太 多、没有头绪的感觉。其实,只要稍加整理,就会发现物质 之间的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化命物丿广YC化删(酸碱件帆化物一、首先将物质进行简单分类(只分到如下的七类物质即可)二、将上述七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和相互反应的关系列表如下:轼化物盐酸FI:II劲盐盐另两种盐 t盐和金局盐和氢气盐利耶碱和盐酸利盐竖的关系:1.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2Mg + O 蜃燃 2MgO22碱性氧化物+水碱;(一般仅:K,Na,Ba,Ca的氧化物可以。)*只有四种可溶性碱KOH,NaOH,Ca(O

2、H) ,Ba(OH)对2 2应的碱性氧化物K O,Na O,CaO,BaO可直接与水化合生成相2 2应碱,其 余不能如:Na O+H O=2NaOH2 2CaO+H O=Ca(OH)2 2故:上述四种氧化物溶于水时得到的都是相应碱的溶 液,除Ca(OH)是微溶碱外,其余都易溶。2CaO + H O = Ca(OH)2 22.碱亠碱性氧化物+水;(除K,Na,Ba,Ca的氢氧化物外一般 都可以。)Cu (OH ) =CuO + H O2 2a、不溶性碱受热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特别注意金属元素 的化合价)如:2Fe(OH)亠Fe O + HOCu(OH)亠2CuO+H

3、O3 2 32223碱盐(有三种方法);(即:酸性氧化物+碱盐+水;碱+酸f盐+水;碱+盐新碱+新盐)4.非金属+氧气f酸性氧化物;4 P + 5O =燃 2 PO2 2 55酸性氧化物+水f酸;(一般都可以,但SiO不行。)2CO + H O = H CO2 2 2 3* a除SiO外,其余酸性氧化物一般都能直接与水2化合生成相应酸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特别注意除氢、氧外的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如:CO+ H O= H CO SO+ HO= HSO22233224故:酸性氧化物溶于水时得到的都是相应酸的溶液。6酸亠 酸性氧化物+水;(一般都可以,但硫酸不行。)H CO = CO T

4、+ HO2322* a、仅有含氧酸才能分解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特别注意除氢、 氧外的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c、酸性氧化物又叫酸酐(原因是:酸性氧化物可看 作是含氧酸脱水的产物)如:HSO亠23HO+ SO t HCO .2223HO+ CO t2 2例1。根据下表列出的氯的含氧酸跟它对应的氧化物(叫酸酐)的化合价关系.判断HN0的酸酐是3( )含氧酸HCIOhcio2hcio3HclO4对应酸酹C12O56叫5A.NO B N2O5 C N2O3D.NO2例2,写出下列几种含氧酸的酸酐:HSO HNOHPOHSO24 334237酸盐(有三种方法)横的关系: 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

5、化物盐(含氧酸盐);1.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2 Na + Cl =燃 2 NaClCaO + CO = CaCO233.碱+酸f盐+水(中和反应);Cu(OH ) + 2 HCl = CuCl2r + 2 H O2 24.盐 + 盐f 新盐+新盐()AgNO + NaCl = NaNO33+ AgCl J 白色)斜的关系:1.碱性氧化物+酸盐+水;FeO + 6HCl = 2FeCl + 3H O23322酸性氧化物 +碱 f 盐 + 水;SO + 2NaOH = Na SO + H O22323碱+盐f 新碱+新盐;()Ca(OH) + Na CO = 2NaOH + CaCO J

6、白色)2233* a、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都是可溶的b、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c、可溶性碱跟铵盐一定能反应(原因是该反应一定有 水和氨气生成)如 : 2Na0H+CuS0 =Na SO+Cu(0H)I4 2 4 2 3NaOH+FeCl=3NaCl+Fe(OH) I33Ca(OH) +2NH Cl=CaCl +H O+NH t242234酸+盐f 新酸+新盐;()CaCO + 2HCl = CaCl + CO T+ HO3 2 2 2*a、只要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可b、碳酸盐跟酸一定能反应(原因是该反应一定有水和H SO +BaCl = BaSO2424二氧化碳生成) 如:HCl+

7、AgNO 二二AgCl I +HNO33I +2 HCl2 HCl+CaCO =CaCl +H O+CO t3222Zn + H SO = ZnSO + H T- 亠 24亠 4 亠2亠5.金属+酸f盐+氢气;()* a、这里的酸通常是指盐酸和稀硫酸(硝酸、浓硫 酸跟金属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b、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c、铁跟盐酸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如:Mg+2HCl=MgCl +H t2 26.金属+盐f新金属+新盐。( *a、盐必须是可溶的 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等活泼金属放入盐溶液时,Fe+H SO = Fe SO + H t2442Fe + CuSO = FeSO +

8、Cub、参加反应的金属必须发生的反应有两个,但不 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如:把钠放入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2NaOH+CuSO 二二Cu(OH) |22Na+2H O=2NaOH+H t2 2+Na SO24d、铁跟盐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FeSO+Cu 如Fe+CuSO=4Cu+Hg(NO ) =Cu(NO )+ Hg3 2 3 2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反应物一般要能溶于水;但 在4中,若酸是强酸,盐是碳酸盐,则盐能否溶于水,不做 要求。按金属元素活动顺序,进行反应。酸碱盐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试题:一.两个置换反应规律1 酸+金属=盐+氢气反应条件: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

9、用稀硫酸、盐酸)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 Fe)Mg+ HCl=Mg+H SO =2 4Al+HCl=Al+HSO =2 4Zn+HCl=Zn+HSO =2 4Fe+HCl=Fe+HSO =24=2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反应条件:盐(反应物)必须溶于水金属单质(反应物)比盐中金属活泼,不用钾、钙、钠Fe+CuSO =Al+ CuSO =4 4Zn+CuS0=Cu+ AgNO =Cu+Hg(NO )=33 2二三个分解反应规律1酸(含氧酸)=非金属氧化物+水=H O+CO? t2碱(难溶性)=金属氧化物+水2ACu(OH)旦Fe(OH)2 3碳酸盐(难溶性)二二金属氧化物+二

10、氧化碳 laCO3三.四个化合反应规律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Fe+ O2Mg+O2 Cu+ O22金属氧化物+水=碱(可溶性)CaO+H O=Na O+H O=2 2 2 .3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S+O2(碳充分燃烧)点堪P+O点魅2理(碳不充分燃烧)24非金属氧化物+水二二酸CO +H O= SO +H O=22 32,四五个复分解反应规律 (亚硫酸)1酸+碱=盐+水C+O一 2H+O2 2SO +H O=2 2HCl=Cu(OH)+2Al(OH)+ HCl=3Mg(OH) +2Cu(OH)+HSO=224HNO=32.酸+盐二二新酸+新盐反应条件: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际反应

11、条件很复杂)CaCO + HCl=3HCl=AgNO + HCl=3Na CO +H SO =232/4 、 H SO +Ba(NO )=3盐+碱=新盐+新蹴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CuSO+ NaOH二二Na CO +Ca(OH)/、232CuSO +Ba(OH)=4Na CO +23H SO +BaCl =242FeCl + NaOH二二34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 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NaCl+AgNO =3Na SO +BaCl =242Na SO +Ba(NO )=243 25酸+金属氧化物二二盐+水FeO+ HCl

12、=2 3CuO+ HCl=Fe O +H SO =2324CuO+HSO=24MgO+ HNO =3五其它反应1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不属于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NaOH+SO =2NaOH+CO =2NaOH+SO =3Ca(OH) +CO =2 22.三种还原剂(H、C、O)跟氧化物反应2 dH +CuO 2(置换反应)CO+CuOCO+FeO2 3高逞C+CuO(置换反应)JC+CO2 .(化合反应)3.实验室制取三种气体(常用方法)KMnO4 n0 2 AKClO3Zn+ HCl=Zn+HSO24CaCO +HCl=34盐分解Cu (OH) CO223高逞CaCO3KMnO4 n0 2 AKClO35.三种有机物燃烧CH+ O42.点燃C H OH+O2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