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小班科学狗是我们的好朋友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51377021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小班科学狗是我们的好朋友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小班科学狗是我们的好朋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小班科学狗是我们的好朋友(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小班科学狗是我们的好朋友1、教案小班科学狗是我们的好朋友 狗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通过本次科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小狗的主要特征及生活习惯,萌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让幼儿知道狗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爱护小狗,一起来看看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狗是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萌发爱护小狗的情感。 2.知道狗是人类的朋友。 3.了解小狗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小狗图片,与小狗有关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模仿动物导入课题 为幼儿播放小狗的叫声并提问:“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在叫?” (二)观看图片认知特征 “看一

2、看小狗的耳朵长得什么样?嘴巴是怎样的?小狗有几条腿?小狗的尾巴是怎样的?” 接下来请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种类的小狗。 (三)观看视频了解狗对人类的帮助 观看录像,看一看猜一猜这些狗在帮助人们做什么事情。 小结:狗的本领真大,它们有的能帮助我们看门,有的能帮助猎人打猎,有的能放羊,有的能表演杂技,有的能帮助警察救人。它们真是我们人类的好帮手。 (四)讨论交流情感培养 在了解了狗对人类的贡献之后,教师提问:“狗能帮助我们做那么多的事情,你们喜欢它吗?狗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呢?”幼儿间展开了讨论,最后由教师出示爱心卡记录保护小狗的方法。 (五)启发幼儿去寻找更多保护动物的方法 五、说活动延伸

3、 通过本次集体活动,幼儿对小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将鼓励幼儿用行动去爱护流浪的小狗,并邀请家长积极的帮助。2、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磁铁找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与了解吸铁石,知道它能将铁制品吸住。 2、愿意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难点:能在操作材料中吸到铁制品,并说出铁制品的名称。 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吸铁石,并了解吸铁石的特性。 活动准备 回形针、小积木、弹珠、纸片等小玩意每组一篮。

4、人手一块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一位客人,我们一起看看它是谁? 出示磁铁,看看是谁?(幼儿自由回答) 哦!原来它的名字叫磁铁。 介绍磁铁的特性并让幼儿帮助磁铁找朋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提问总结: 你们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都有谁? 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怎么知道它是磁铁的好朋友? 总结:原来磁铁的朋友都是用铁做的。 那我们把磁铁的好朋友放在盒子里,我们送给磁铁。 3、请幼儿拿磁铁到教室里找一找,教师里哪些物品可以被磁铁吸住? 总结:你们在教室里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三、活动延伸: 我们家里也有很多磁铁的好

5、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

6、限度的发展? 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3、小班科学活动找找好朋友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找出事物外形、颜色、功能等明显特征,发现相似之处,进行简单的分类。 2、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感受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满足。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7、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的分类经验。 2、材料准备: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小手套和小袜子;红、绿两个玩具筐;乐曲找朋友;幼儿用书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同特征。 2、活动难点:发现环境中物体、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四、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发现物体相似之处。 (1)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娃娃家中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袜子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关注:”小娃娃要出去玩游戏,可是找不到一样的袜子和手套了,谁能帮他找找呢?”(2)找配对。 找出成双成对的袜子、手套。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拿出一双袜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请幼

8、儿寻找另一只。 (3)找错误。 创设有错的问题情境,请幼儿找错,观察辨别手套、袜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对幼儿说:”我觉得这两种一样,你们觉得对吗?”“你们说说它们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边说边指出不一样的地方。 2、根据明显特征,进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1)袜子、手套送回家。 提示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将小袜子放在红筐里,将小手套放在绿筐里,在小筐上贴上相应的标志。 (2)游戏:找朋友幼儿听着音乐,找找与自己某一特征一样的朋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我们都是女孩子,你是我的好朋友。”或者:”我们都穿着红色的衣服,你是我的好朋友。”3、活动延伸: 指

9、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4、小班科学活动好朋友夹心饼干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不同形状的饼干对幼儿很有诱惑,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利用这一资源来开展活动,不是让幼儿仅仅徘徊在有趣、喜欢的层面上,也不是把饼干当作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工具。更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来讲解、示范,让幼儿机械地重复记忆而是设定问题情景与幼儿共同开展有意义的,互动的对话,促进幼儿的建构式学习。

10、让幼儿体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甜蜜美好的。 活动目标: 1、感知饼干的不同形状,获得对图形的初步概念。 2、自制夹心饼干,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事先告诉幼儿要制作饼干送给好朋友,请幼儿带两块一样的饼干来园。 果酱、炼乳、花生酱等容易按颜色辨认的酱料,一次性餐布、小勺、浅盘。餐巾纸(每人一块)纸篓(每组一个) 不同形状的饼干若干(事先了解孩子所带饼干情况,根据需要做调整或补充) 活动过程: 观察饼干 师:宝贝,你们的饼干真多呀,他们一样

11、吗? 幼:一样或不一样。 师:(如果有回答不一样的)哪儿不一样?让孩子们说一说不一样的地方能方。 师:你们的饼干像什么? 幼:象太阳、像屋顶、像书、像门、像盆口等 师:宝贝,你们的饼干有这么多形状,那他们都是什么味的?闻一闻告诉老师。 幼:菜味、香味、葱花味、芝麻味、油味等 师:宝贝都有好朋友,饼干也有好朋友,它们的好朋友是谁呢? 师:出示两块一样的饼干。饼干的好朋友,它们脸贴着脸,中间夹上一层甜蜜蜜的酱料,然后轻轻地合拢,就成为“好朋友夹心饼干”了。 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 师:宝贝,愿不愿意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呢? 幼:愿意 (一)、认识各种酱料 师:宝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幼:酱或不知

12、道。 师:教师一一出示不同的酱料,告诉幼儿酱料的名称。 师:示范:用小勺舀出酱料均匀地涂在一块饼干上,然后与另一块饼干合拢。 师:配合念儿歌:“中间夹层甜甜的酱,头碰头,脸贴脸,轻轻合拢真开心!好朋友夹心饼干做成了!” 师: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餐巾纸、纸篓的使用。 (二)、幼儿制作夹心饼干 师:宝贝,下面自己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看谁制的又快又好。 师: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酱料进行制作。 分享活动 师:宝贝太棒了,自己能制“好朋友夹心饼干”了,原意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吗? 幼:愿意。 幼:和好朋友互赠品尝。 师:好吃吗?哪个好朋友送给你的?启发幼儿说说吃好朋友送

13、的好朋友夹心饼干的喜悦心情。 活动反思: 设计比较合理,进行也比较顺利。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好朋友交换、分享的快乐。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5、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找找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一一对应关系。 2、发现物体、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在娃娃家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小手套和小袜子。 红、绿两个玩具筐。 活动过程: 1、利用娃娃家中(或幼儿自己的)混

14、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袜子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关注,教师:”小娃娃们要出去玩游戏,可是找不到一样的袜子和手套了,谁能帮他找找呢?” 2、提示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将小袜子放在红筐里、将小手套放在绿筐里、在小筐上贴上相应的标志,等等。 3、找出成双成对的袜子、手套。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拿出一双袜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请幼儿寻找另一只。 4、也可请幼儿找错或创设有错的问题情境,请幼儿观察、辨别手套、袜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对幼儿说:”我觉得对吗?”如果幼儿认为不对,可以接着问:”你们说说它们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边说边指出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几只小袜子是好朋友呀?”鼓励幼儿尝试点数1、2。 6、教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两个好朋友不分开呢?”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并动手尝试。如果小夹子夹上,把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