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论述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76821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全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全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全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全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论述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论述题1 分析非电离辐射可引起的伤害? 非电离辐射引起的伤害是灼效应,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电磁场等。高频和无线电波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主要由电磁场能量所转化的热量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高频电磁场和短波电磁场主要是引起中枢神经失调,表现为神经衰弱的征候群,如头晕、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等症状。强烈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可引起职业性眼病。如接触到较大量的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主要见于各种电焊、气焊、氧气焰切割金属、电弧炼钢、紫外线太阳灯、水银灯的应用;冬天在冰雪上工作或行路,在沙漠、海洋上工作或航行,也有大量紫外线反射到人的眼部,引起紫外线所致的角膜结膜炎。微波和红

2、外线可导致眼的热性白内障,红外线来自高热物体,如融化的钢铁和电弧等。 2 分析高气压与低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人在正常大气环境下生产、生活,人体的内部压力与大气压力处于平衡状态。但在某些作业中,如潜水作业、航空飞行等,有时却须在短时间内在高气压或低气压下进行工作,此种气压与大气压相差甚远。当人体从正常大气压状态进入气压降低或升高的状态时,由于人体内部压力与周围气压的压差变化或由于周围气压降低导致氧气含量降低,将引起人体生理系统功能的一系列变化,严重时可引起病变,如高山病、潜函病等。 3 分析作业环境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 作业环境安全方面的检查可划分为3大类:作业环境布设状况、作业环境条件和作业环

3、境防护设施。作业环境布设状况的检查包括生产区域、车间布置和物料堆放。作业环境条件的检查主要是对影响作业环境质量好坏的各因素的检查,包括尘毒、噪声、辐射、采光、环境卫生等项。作业环境防护设施检查主要是检查防护设施配备及其运行状况或使用情况。 (要求对各类内容应做简要说明) 4 何谓有害作业点治理率?如何合理判定已治理的有害作业点? 已经治理的有害作业点数占全厂有害作业点总数的百分比。通过评价有害作业点的治理情况来评定有害作业点的治理程度,促进生产经营单位作业环境的改善,提高有害作业点的达标率,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有害作业点治理率可间接评定作业环境的状况,为制定改善作业环境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已

4、治理有害作业点的合理判定,可按以下方法来判定: 对于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作业点采取了通风、除尘、净化、屏蔽、吸咐、过滤、消除、中和、稀释等技术措施,系统运转正常,治理有效。 采用新的无毒或低毒材料或工艺,代替原危害大的材料或工艺,使有害因素含量或强度明显降低。 对生产设备和工具进行改造,使尘毒发生量或强度大幅度降低。 改进操作方法,使操作者脱离或减少与有害因素的接触。如铸造清砂采用湿法代替干法作业;又如空压机房、发电机房采用隔声观察室等降低接触噪声。 采用检测仪器测定评判。 5 不同作业环境的有害因素也不完全相同,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也不同。分析一般可采用哪些技术措施? (1)以无毒或毒性小的

5、原材料代替有毒或毒性大的原材料 (2)改变操作方法 (3)隔离或密闭法 (4)湿式作业 (5)隔绝热源 (6)通风 (7)个体防护措施 (要求适当展开分析) 6 试分析作业环境管理的内容体系? 作业环境布设方面看,包括作业环境的合理布设与定置管理、安全标志的布设、照明的合理布设、作业环境的和谐要求等; 有害因素对象方面看,由于不同有害因素的特性不同,改善和预防的措施也不同,因此就形成了各种有害因素的改善与管理内容,包括作业环境热湿环境的改善、生产性粉尘防治、生产性毒物防治、噪声危害防治、辐射危害的防治等的管理内容。 7 分析作业场所布置应遵循的原则? 作业场所布置是指对给定的作业场所,规划、安

6、排与定位生产设备、作业空间、显示器、控制器、物质流程、人的流程、各种管线等,使它们的空间定位达到高效、协调、安全舒适、美观。 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人机工程学原则 (2)重要性原则 (3)使用频率原则 (4)功能原则 (5)使用顺序原则 (要求对每一原则做简要展开分析) 8 如何进行厂区选址? 厂址布设要考虑环保和安全方面的要求,应综合考虑生产、污染特点 及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和当地布局情况。厂区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有严重污染和危害的厂区应远离城区内和居民区,三废排放要符合要求、不危害周围。 除了要考虑本厂区不对周围产生污染和危害以外,同时,还应考虑周围是否存在威胁本厂区的不

7、安全因素。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应注意周围不安全因素对本厂区的威胁,对周围存在可能威胁到本单位安全的施工单位、存在火灾、爆炸或其它危险的单位,应及时加以协调,督促这些单位尽快消除不安全因素。9 设计生产区布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生产区的布置首先应从整个生产的工艺流程来考虑,布置必须适宜生产程序和物料流程,应做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转运路线短、运输安全。其次,应考虑安全与卫生的要求,做到全面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蒸气、烟、雾、粉尘、臭气、噪音、震动、超声波和无线电磁波、静电及电离辐射的车间,应避免对其它车间的影响,必要时可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仓库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防火、防爆等保

8、障安全的措施。可燃材料和有毒材料应采取防护墙或防火墙,隔间存放。通往仓库的交通路线必须畅通和良好,以便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需要。管线敷设要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以及防火、防爆要求,应尽量采取直线少弯,平行道路中心线和建筑物走向,专用线路应沿管网较稀地带布置或有专用管道通行线。遇火燃烧、爆炸的原材料、设备和产品的上方,均不得架设架空管线。 10 如何设计车间布置? 车间布置首先应根据生产流程特点与要求,将整个车间进行功能分区。考虑控制装置的合理布局,将使用频率高的控制装置布置在最适于作业的区域,并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把它们相互之间尽量安排得近一些,形成一个流畅的作业线路。根据设备本身的特点(功能、形状

9、、色彩、数量和使用情况等),尽量把功能相同和相互联系的设备组合在一起,做到机器设备布局合理,以利于操作、监视和管理。 功能分区后,应进行作业空间定位。根据作业特点不同,一个车间可能有多个作业空间,每一个作业空间的大致范围、地点都应确定下来。 11 车间布置设计中,在进行作业空间定位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充分考虑作业者的行动空间 在作业空间中,作业者的各种动作是为了实现作业目的或作业者自身活动的目的。从观察实际的作业情况可知,在实现作业目的的动作中,往往要加进一些作业者自主目的的行动,如离开工作位置及移动等。因此需要比作业空间更宽敞些。使每个生产岗位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对于多人集体作

10、业应考虑协同作业空间 实际作业中,常常不是一个人单独作业,而是由多人组成的集体作业。他们在按照自身的任务独自进行作业的同时,还彼此交流信息,相互协作。这种集体作业的空间,并非单个人和物形成空间的简单迭加,必须考虑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和协同作业的需要。保证工人之间联系方便。 (3)考虑预留空间 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空间范围在生产中也是动态的。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堆放空间,车间内运输设备的移动空间等。因此,布置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 12 在进行作业空间总体布置时,应按哪些原则来布置? 在进行总体布置时,可按以下原则来布置: 把使用频率高和最重要的设备、操纵控制器及显示装置布置在最佳作

11、业范围内(最显眼和最易触及的地方),以便于操作者观察和操作; 依据操作的顺序进行布置,保证整个作业不空运,不倒流,有条不紊地进行; 符合人的生理和运动特性,做到人的手臂或脚活动的路线最短,最舒适,并能准确地进行操作,使人工作起来既高效又不易疲劳; 人流货流的交通组织既通畅又安全。 13 操纵控制器与显示器的布置应遵循哪些原则? 选择最佳认读区域和配置方法布置显示器,以提高认读效果,减少巡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操纵控制器布置的位置除应遵守时间顺序,功能顺序,使用频率、重要性及运动方向原则之外,还应考虑各种控制器本身操作特点,将其布置在该种控制的最佳操作区域之内。如颜色编码控制器应布置在最佳视觉

12、域之内。 显示器与操纵控制器的布置应符合相容性。 避免操作对显示的干扰。 各种控制器的形状、大小或颜色等应有所区别,以免操作错误。 14 分析在设计防止误操作时,可采取的措施? 将按钮或旋钮设置在凹入的底座之中,或加装栏杆等。 使操作手在越过此控制器时,手的运动方向与该控制器的运动方向不一致,例如,如果 操作时手是以垂直方向越过某杠杆,这时可以将此杠杆的动作方向设计成水平的,即使无意中被经过的手碰到也不会产生误动作。在控制器上加盖或加锁。 按固定顺序操作的控制器,可以设计成联锁的形式,使之必须依次操作才能动作。 增加操作阻力,使较小外力不起作用。 15 分析工作岗位设计包括的内容? 材料、工具

13、、操作台等设置部位便于拿放和操作; 设计制作合适的工具或固定器具代替手工操作; 工作台高度应能调整,以适应操作者的身高,避免过早疲劳; 坐椅设计要合理,高矮、宽窄及靠背角度应考虑人体工程; 指示灯及开关应按规定着色; 说明标签的字体应易读,位置应准确; 按坐、坐-站、站的顺序考虑人的作业姿势。力求使人能以坐姿操作; 保证适当的机器间距和足够宽度的作业通道。 16 为什么要对作业环境布置进行清理与整顿? 尽管车间及作业空间布置设计已经做到尽可能合理,但是,由于生产过程是动态的,不断输入原材料,又不断生产出成品、半成品,同时还形成许多废料、边角料,作业场所也随之无序化,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必

14、须经常对作业场所进行维护清理与整顿,以保持场所的整洁、有序。它是实现文明生产,保证作业高效安全的重要条件。 17 在进行作业场所的整顿时,应按什么原则来确定物品的存放位置? 使用频率高,即经常使用的工具、物品放在附近; 不常用的东西应整齐地放入箱、柜内,或物品架上; 很少用的东西应放进公用箱、柜内,由专人妥善保管; 本着安全、方便的原则确定材料和成品的放置地点; 化学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质。压缩气体、毒品、腐蚀品等)要有专门的场所存放、保管; 对于推车等简易搬运工具也应明确规定放置地点(包括工作中暂放的地点); 安全通道上在任何时候都绝不允许存放物品。 18 在进行作业场所的整顿时,分析确定物品的放置方式应遵循的原则? 物料堆放整齐,重物在下,轻物在上,易损物品要固定,易倒物品要挤压住;长物要放倒; 立体堆放的材料和物品要限制堆放高度,最高不得超过底边长度的三倍; 化学危险物品的放置、保管要符合国家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 对安全通道和堆放物品的场所要划出明显的界限或架设围栏;堆放物品的场所应悬挂标牌,写明放置物品的名称和要求; 在放置物品时要头脑清醒地加以确认是否保证了安全。 19 分析作业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 作业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作业空间布置和工作台、桌及座椅的设计。要设计出合理的作业空间,就应按照人的操作要求,对机器、设备、工具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