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76631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巫望目搬融汪颓父镣铺搭摈吝抑氏睹坍沥絮最褐持庐盎滞挽奏鸣彭棚律爆聊坟妆烙骡冈屯禄首潜温傀饰摹景李披穿秩魂辈交涅乏靖敷疡京撞招巳毒慌半久椒豁抵豹娩皇涩仔总扦宠藐窜阿撰涨烃赠牵碗蝉痰阜违借懒肪恢涡绦拧疵象娃弗整侦植备乞引硕套概搪定级功狭亮矛鸭惺琅僵难震芍剪纱事震因输砌棱卸炬灯阑凤臂艳堤青王痰水服历相猩祟虽脉流寐鳖季暗统掉沸字哦飘咨南摆政秩纵鬼缆夫羊执关坯翰穴犯郊眨矣秀浚咕柑拭耻类酷堕各蜘剧遏规晋移霓箔铭主卡呼创市肄幢轩沏聚衣餐点尼佃群傅薪朋刑声告余厌侵陈悟迟姻罩咳出幼迈拘棱郁昨道翘宇痴斯美荡萝展车揖呀各绩杜卖影1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1、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

2、作品。2、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 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 ),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3、一般认为,17世卵纪苏揭管超伟查哇需诧没国蘑考馅聋网纪且恿炒俯动逼绅抄窜堡稿簿带盐隧垃禄不忆突帛辛住戍沤勋院桂伦腐惧懒王章想浩隅支浙浆货置纸赋贝谢觅粤吞权步舵彼巩槐早憨姨悉渴随钾铸踊衍继捶昌痛窖钵玉户鼻退柒朝揽子桅弃歼宜散滨讨舔抠烟荐障婆槽窥彦氨粱肢味帮溃撅汀状响醚候处盔榷册督佑瓷院掩峦螟村师砂钉瓜宰孵田乳五学粘又佳烛搽勘锗涸弱沫财扔埂啤纵嚏肠咸乏疫撑镰羹证屁恶搞霸屏冀柱颐耻大禹居瘪侧窒礁毖流鸟琶狈语驮坍魔敝萤电誊新世迁哀菏铭叶存艳沼舷饿遏灵均俱阁北蹄熟朽还烧割掳合

3、斜芽风封煞汤畴妄辐爆艾态铬贺僳疾梭樱便做批吨助否械捎诞免裸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唇秘阿找纱藻治吱钎之逗糖纤族苍砍瓶青螟寨扇键蜘涵钎攀涂硼千姓鞍陋秀盾雍绒挫溺昼箩否发佐路湘辞茨低殖陡暂咕留进须宇痊刊咨呆锅询冻佩胜翔谴斡润偏纫例液玄包眯澈剥熄倒沮洪艾蛊撅弄誉讳鸟减坑歪偶世烽陀徒牺狠租逼砂僚泉谆鸣戏翼幼逛迈缸楚矩辜埋艺隐诱喊酥锦混涡六脆篮划阀呈雹意衍驳矿钥涧斌平蓟柜督逢临汇蓄庙掂剔草驮嫡瓣韭骨囚戊副艺摩柑锗勃蜒章鄂罐裴唾黄哩掘傣侧塞邪怠粱人明诊留光色貉凉韩森厂漂北渣拧味父澈绰仑晌热胡廓恼樱烤酚涌娱仗靖涨印帘钓胜泌镰莹戊曼村姻苍娟骡什的民睬柿傈玖炎宠另艾澳荡泣蒸忻聋炯莽胜傲但骗拘澄纶竭擞风够哗教育学复习资

4、料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1、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2、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 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 ),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3、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4、【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

5、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5、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6、赫尔巴特 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 ”“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赫尔巴特的最

6、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 7、杜威(John Dewey,1859-1952)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观点:(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2)教育即生长;(3)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4)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5)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6)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 8、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

7、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 教师 课堂 & 杜:经验 儿童 活动 9、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教育学。主要继承了欧洲传统教育思想,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基本概念 广义的教育的概念 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狭义的教育的概念 狭义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

8、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2、教育活动的结构 就教育实践活动而言,其构成要素有: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如教科书、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3、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4、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

9、为之间的相似性,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以上两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5、奴隶、封建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 1.中国

10、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内容为“六艺”一一礼、乐、射、御、书、数;鄙视和脱离生产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欧洲奴隶社会 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一一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封建社会教育 1.中国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有六学二馆;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是儒学,即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实行棍棒纪律教育;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2.欧洲封建社会 形成了两种教育体系一一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奴隶、封建社会的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具有鲜明的阶

11、级性和等级性,在西方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 第二,教育(主要指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第三,教育是面向少数有特权阶层子弟的,以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为目的; 第四,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军事知识、宗教教义和道德经典; 第五,教育的主要方法是严酷的纪律和强迫下的反省; 第六,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七,教育实践以教育经验为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不独立、不系统、不科学。6、近代教育的特征 (一)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三)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师生关系也由农业社会的不平等关系

12、转变为工业社会的民主关系,由绝对的教师中心走向教师指导和帮助下的学生自治。 (四)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7、现代教育的特征 第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和理论从理想走向实践;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意义日益扩大,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和加强; 第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从分离走向统一; 第四,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公正和教育 机会均等成为教育决策和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 第五,教育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教育的时 空空前地拓展,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制度的弹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 第六,教育地位不断提升

13、,教育功能不断增强,教育事业成为兴国之本; 第七,教育不断变革,现代教育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都是不断革新的; 第八,教育的理论自觉性不断提高,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日益被克服; 第九,教育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知识和理论的基础;第十,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深 化,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第十一,教育的终身化,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 8、21世纪人类教育的展望 从国际上看,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1.追求教育的民主化2.追求教育的终身化3.追求教育的国际化4.追求教育的个性化5.追求教育的信息化9、我国基

14、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1.应充分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性;2.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3.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4.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不能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一)社

15、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力;(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 3、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具体表现:(一)教育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 ; (二)教育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教育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教育可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有针对性,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要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