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764353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 该院区分医老区和养老区。 医老区为全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料理、康复治疗、医疗护理等服务;养老区为生活能自理老人提供日常生活帮助、文化娱乐、康复冶疗等服务。 该院区按照无障碍和老年心理元素设计,绿树成荫,环境优越,布局合理,装修高雅。公寓(病房)设施功能齐全,配备空调、电视、家具、热水、床头(卫生间)中心呼叫、中心供氧系统、老年独立卫生间及电梯等设施。同时配有1000余平米的康复治疗室、音乐治疗室、棋牌室、门球场、室外作业治疗区等专业康复治疗及娱乐设施。 -1-该院区技术力量雄厚,专业医护人员照料。目前已安排副主任医师1

2、名,医学硕士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若干名,护士20余名,康复治疗师10名,赴人实行24小时生活料理。 根据广大老年人的需求,我院今年在新住院大楼腾出一层楼试运行医养结合项目。目前,已有住院老人30余人,还有200余人预订我院老院区房间。 该项目将建设成为一所省内一流、与国际接轨,集养老和医老为一体的现代化老年人生活中心,为赣南苏区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促进赣南民政事业振兴发展和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项目实施的保障1.人才队伍保障。 。每年培养大量的各类专业毕业生,如: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和心理学专业,可以保障老年护理

3、院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每年还可以选派大批各类专业实习生到该院实习和优秀毕业生充实该院的人才队伍。 有第三附属医院综合性医院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障,有提供康复治疗保障,有人文学院心理咨询师作心理疏导保障,有护理学院培养的专业护理人员作生活保障,将有效解决社会所面临的养老、医老、防老的问题,全面实现老人医疗、康复、生活保障一体化的养老模式的需求。 2.技术水平保障。 医院能开展运动、语言、吞咽、认知及等地接受老年康复专业培训。另有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工团队,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2-adl等康复评定和pt、ot、st及针灸推拿等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脑外伤、骨关节及运动损伤、急慢性疼痛、老年性疾病康复

4、、工伤康复、职业康复、儿童脑瘫临床康复及内、外、妇、儿科疾病的诊治具有坚实的技术保障。 3.人才队伍培养优势。2021年,医院根据当前的医疗形势,避免激励的医疗市场竞争,开辟自己特色发展之路,成立康复医学科和老年病医学科,并作为康复医学临床教学基地进行重点建设。医院现每年承担康复专业理论教学约300余学时,并承担学校康复临床实践带教任务。每年接受大量及其它院校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等专业实习生实习。所承担课程神经康复学是精品扶持课程。 4.科研技术水平。校级课题5项,市厅级课题。立项6项,省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16篇,其中核心13篇,副主编教材1本。康复医学科是重点扶持建设学科。

5、赣州市社联3项关于养老院建设方面的项目研究。 5.进修学习情况。近年来,医院着力提升医院康复学科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省、市学术年会、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如:全国物理治疗师师资培训班,全国康复医学年会,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吞咽培训班学习。 参加全国学术年会及国家级培训。 选派人员赴北京、上海、广州、佳木斯等地进修学习。 6.地理位置的优势。该项目位于我院老院区,现有30亩地,位于赣州火车站旁,赣州市环城高速路口边,离赣州市汽车总站-3-大约一公里路程。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布局合理,疗养相宜。 该院建筑面积9138,业务用房面积7600,绿化面积达6794.99。

6、院内绿叶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爽,适宜疗养、康复和治疗,更适宜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医老、养老和老年康复的老年护理院。该老年护理院建成后,将与第三附属医院临床治疗达到医养融合的效果。 7.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为更好建好医养结合项目,我院积极加强同赣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残联的支持,同时在积极协调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关系,争取该中心对我院进行帮扶,促进我院事业发展。 四、运行机制我院成立以医院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其它院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内部将实行“项目主任室主任工作人员”三级责任制,项目主任全面负责实训项目的运行与管理。医院制定总体规范

7、、服务宗旨、入住须知和出入院制度、护理员交接班制度、饮食管理制度、意外事件处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 五、未来展望我院将秉承“让老人安心,让儿女舒心,让政府放心,让社会宽心”的宗旨,以专业的医疗团队、一流技术水平提供精湛的医疗、保健、康复、养老服务;以独立院区优雅的环境,提供养生康复的场所;以国家收费标准的规定、国家医保政策的支撑,努力减轻老年负担,为赣南苏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依、老有所医、-4-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安全、优质、实惠的养老、康复服务。为探索一条成熟的医养结合模式多作贡献。 医养结合“整体照料”模式案例一:患有帕金森综合症的赖一光老人是今年6月20号入院的,赖一光的爱人告诉

8、记者,老伴自2021年后就不太能动 同志们: 大家好。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医养结合已成为养老服务最基本的需求。为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市在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工作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了医务室,完善了医疗设施配备,建立了医疗卫生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 落实全国、自治区政策,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现就民政部门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养老服务基本情况目前,全市总人口78.8万人,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63万人,占总人口13.5%。 全市现有建成运行的养老机构13所(公办5所、民办8所),设有养老

9、床位3567张,入住老人1666人。 全市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27个、日间照料中心28个、农村幸福院106个、农村老饭桌48个(其中幸福院与老饭桌捆绑建设33个),农村互助养老院8个,基本形成了城乡分级分类养老服务供给发展格局。 二、探索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成效“医养结合”是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既包括传统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应有医疗、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和护理、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等服务。近年来,-1-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对接模式。 (一)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子,政策环境得到优化。 认真贯彻落实

10、全国、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出台实施石嘴山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积极配合市卫计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石嘴山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工作的实施方案,探索推进医养有机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健康养老,实现养老机构供养康复、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一体化发展。市财政逐年加大养老服务机构资金投入,认真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的场所建设、医疗服务、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为加快发展养老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组织保障。 (二)积极争项目引资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1年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建成石嘴山市失能失智护理院等养老设施。 2021-20

11、21年争取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自治区支持总投资1.607亿元的养老服务项目97个,新建市县区老年活动中心4所、敬老院3所、农村老饭桌4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个、农村互助养老院8所。目前,全市48个农村老饭桌、8所农村互助养老院已建成,市县区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在建,15个日间照料中心已建成12个,19个城乡社区服务站在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推进医养结合奠定基础。 (三)探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经近几年积极探索,我市城乡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统筹发展,公民办养老机构、农村幸福院、老饭桌、互助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县区均建立了智能化社-

12、2-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免费为3000多户老年人家庭安装了固定或移动式呼叫器,累计为万余名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为老服务。并开展高龄独居老人邻里守望等社区助老活动。协调督促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建立医务室,完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没有条件设立医务室的,日常基本就医依托社区卫生站、医务室,满足老年人基本诊疗服务,非常规医疗服务由养老机构和当地就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为机构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促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有效对接。 (四)落实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开办医养结合。探索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我市利用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大武口沟口分院闲置房屋等资源,支

13、持民营资本设立了宁夏第一个“医养结合”老年康复中心,目前运行良好。2021争取支持年民营资本投资3.58亿元建设的宁夏银北“医养结合”养老院主体工程已封顶,设医疗床位128张、养老床位675张,包含100张康复床位。积极争取自治区、市“十三五”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储备项目(石嘴山市精神病康复中心、惠农区老年养护院建设等项目),以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医养融合发展机构。 (五)合理布局有效资源,推进运营模式多元化。不断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合运行,形成了一批“集日间照料、康复保健、老年教育、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生活关爱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

14、。 鼓励各类社会组织、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搭建了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网络体系。探索农村“以地-3-以权养老、奶牛托管养老”模式,为高龄、独居、留守、空巢、残疾、困难老人提供就餐、日间照料、休闲娱乐服务。通过“12349”服务热线、微信平台、集中配餐等方式,向城市社区高龄、独居、空巢等困难老年人和残疾人集中配餐送餐。 (六)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落实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和按比例配备护理人员制度,把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率作为养老机构开设许可经营的硬指标,要求公办、民办养老机构结合从业人员现状,逐年培训护理人员,淘汰非专业人员。通过在市福利院设立培训基

15、地集中培训,每年选派养老机构管理、护理人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人员分批分期参加民政部、民政厅专业资格和业务培训,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护理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已达80%以上。 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当前,医养结合已成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我市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是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适宜的医疗服务。医养结合需要有效整合利用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顺畅对接,一方面需要养老机构有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医疗需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医疗机构进一步获得医保支付资格,降低老人负担。对于有医疗机构和医疗能力的养老机构来说,能否将护理院纳入医保定点关乎入住老人医疗护理质量,也是影响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经营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4-二是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着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服务人员流动性较强,可持续性发展程度低。目前,我市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人员参差不齐,大多数是来自城乡的4050人员,自身文化素养不高,缺乏医疗专业护理知识,需要经过医疗护理等专业化培训认证后方可从业上岗、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三是养老机构标准化程度低,与医院衔接程度不高。养老机构主要依靠完善设施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