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情况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764171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农村建设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农村建设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农村建设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农村建设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情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中共XX县区委、X县区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市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我市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今年以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率先达小康、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主题和“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三化”战略,积极构建“农民增收、以工促农、财政支农”三大机制,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三大体系,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2、、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好了“六大工程”和“五大环节”。 (一)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六大工程”。 1、富民强村工程。致富农民、繁荣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也是不断把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的持续动力。我们通过八个方面的工作,使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是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我市把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作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积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目前,我市亩收入3000元以上的中高效作物面积达45.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0.64,中高效作物占比列全省第一。二是快速推进项目农业建设。今年以来,我市

3、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来发展农业,猛攻农业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在推进进程中,坚持做到“六个一”:即对项目农业建设情况每月督查一次,对基本情况每月汇总分析一次,督查结果每月向乡镇、园区通报一次,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关节点、制约点每月向市领导汇报一次,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观摩、讲评会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农业竞赛每季度严格、公正、公平考核奖励一次。1月份,全市新建续建农业项目432个,计划总投资349亿元,实际投入10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年度任务的5.64%,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三是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控。近年来,我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市民的健康工程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加以推进。

4、目前,全市实施市场准入的单位36家,产地准出单位28家,基本覆盖了全部瓜蔬基地和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监管与检测网络体系也得到不断健全。四是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今年我市专门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落实各项鼓励扶持措施,并把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30%奖励给村,支持村级经济发展。五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15月份,我市私营企业净增1484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净增1.9亿元,净增有限公司851户,净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额44.亿元,引进市外民资59亿元。六是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随着我市乡镇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转移劳动已成为现实。为充分发挥培训机构在农村劳动力

5、转移方面的作用,今年以来,我市有针对性地扶持一些实力和师资力量雄厚的单位,提高办学层次。目前我市有1家培训机构被省农村劳务输出协调小组办公室认定为省级定点,截止5月底已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人,新增劳务输出人数2150人。全市108名村干部中,103人带头创业,实施创业项目169个,累计投资额1.9亿元。七是加强特色镇、专业村的培育建设。今年以来,我市牢牢把握“一村一品,一镇多品”的发展方向,遵循“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模式,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修订了X县区特色镇、专业村认定标准,指导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制订了各自推进特色镇、专业村建设的规划。目前,我市共有专业村46个

6、,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八是各类市场快速发展。共形成专业市场32个,预计年内实现交易额亿元。 2、社会事业工程。为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了农村社会事业工程建设。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在年初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市提出了全面启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把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打造政府服务农民、城市支持农村、城市文明向农民延伸的直达综合平台。根据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标准为:集“两委”、商贸、健身、娱

7、乐、医疗、阅览、培训等功能于一体,交通便捷、特色鲜明,建筑面积达400平方米左右。具备行政管理、培训教育、文化活动、体育健身、卫生服务和便民服务个方面的功能。随后,市专门成立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领导组,召开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在资金筹集上,按照“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增加村级负债、不动用一事一议资金”的总体要求,立足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鼓励本村能人积极捐资,乡镇财政进行补助等渠道积累建设资金。市财政按照以奖代补的形式,待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竣工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个行政村万元的补助。目前,全市需翻建的5个村中已完成规划选址18个,占4.%,

8、建设资金已基本落实到位的有83个村,占65%,预计月底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程。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就业技能,解决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致富无门等问题,我们结合农村新五件实事的实施,深入开展了农民培训工程。我市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资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并完善了以乡镇农技站、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主的培训网络。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专门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部署了13个具体主题教育活动项目和41项“五进农家”服务活动。5月份,完成实用技术培训456人,完成就业培训150人,完成创业培训20人,共编印并

9、免费发放100册海门新农民教育读本到村到组。在此基础上,我市把3月定为农民教育服务活动月,启动农民教育服务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服务培训,到目前为止,共举办各类为民服务讲座00多场,发放宣传资料2X0多份。三是全力构筑农村文化阵地。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弘扬时代新风,我市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首先,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各类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普及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大力宏扬文明新风、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现代

10、文明程度,逐步把农民群众培养成为观念新、素质高、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其次,深入开展“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活动。精心编制了一批通俗易懂、具有时代特色、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及时送到村间田头。截止5月底,已组织送戏4场。再次,进一步推进广播电视“双入户”工程。目前,我市广播电视“双入户”工程已新发展用户904户,门樘入户率已达到78%,到今年年底将全面建成省有线电视示范市。四是全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202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72.万人,参保率达94%,与202X年相比,参保人数增加.5万人,参保率提高了5.%。全市共筹资436万元,较去年增加9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

11、326万元,人均筹资标准达到60元。五是全面启动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我市在组织调查研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先后0多次召开农村种养大户、村民代表、村支部书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乡镇分管领导座谈会,对农业保险推广的群众基础、主要政策条款、推广办法与可行性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细致的研究。目前,已初步拟定了X县区农业保险实施意见和玉米、水稻、大棚设施、生猪等7个险种的条款,准备提交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3、路网通达工程。一是大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为改善农村出行条件,提高农村路网密度,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镇村之间、村村之间、居民集中居住区和未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行政村的农路建设和农村

12、危桥改造力度。目前,全市农路在建14多公里,56座农桥已完成招投标。到今年年底,我市农村道路总长可达1866公里,预计到明年底可达到2170公里,我市公路的密度届时可达到每平方公里.6公里,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对200多座桥梁再用三年时间全部改造到位。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与镇村布局总体规划、区域干线公路网相衔接,并合理确定建设标准,防止浪费和重复建设。二是全面启动“宽带进村入户”工程。今年,我市出台了全市“宽带进村入户”工程实施方案,召开了“宽带进村入户”推进会,对“宽带进村入户”工作的实施意见、目标任务、办法措施、实施步骤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和部署。我市实施“宽带进村入户”工

13、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今年月底,重点抓好50个先行村达标工作;第二阶段到今年年底,再完成50个村的建设任务;第三阶段到0X年底前,全市所有村完成“宽带进村入户”任务。“宽带进村入户”工作达标标准为:村内住户在1户以上的,完成新增宽带用户200户;在00至1000户之间的,完成新增宽带用户150户;在30至500户之间的,完成新增宽带用户0户;在300户以下的,完成新增宽带用户户。在资金补助上,由市财政在电信部门优惠的基础上每台电脑再补助200元,电信部门对初装费和培训费用进行全免。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环境整治工程。为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我们加大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实施了

14、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环境监管向农村覆盖,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一是构建农村垃圾处理新机制。我市着力构建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垃圾治理新模式,按照“户袋装、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和日产日清的要求,做到“四个一”:即有一套规划体系,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乡布局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既有长远目标,又有阶段性重点;有一套管理体系,实行市镇村户四级联动,乡镇设立中转站,村组配备保洁员,各层级实行分工负责;有一套设施体系,在乡镇设置垃圾中转站,村组设置收集点,并鼓励农民袋装化处理垃圾;有一套保障体系,市财政每年安排0万元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镇村也安排5万元配套资金。同

15、时,积极引导农民把部分一事一议筹资投向垃圾处理,并切实加强对农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不断巩固垃圾处理的成效。我市还专门成立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突击整治方案和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6月份,我市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整治活动,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共落实保洁人员1230名,建垃圾填埋场35个,设置垃圾箱(房)818只,清运垃圾625吨。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整治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做到了“三个落实到位”和“三个基本落实到位”,即:组织领导落实到位、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和督查考核落实到位,垃圾设施基本落实到位、专业队伍基

16、本落实到位和化解重点、难点问题基本落实到位。二是开展水环境整治。从202年开始,我市采取“全面发动,重点推进”的办法开展水利重点推进村建设,每年全市2%以上的村实施重点疏浚。在资金投入上,市财政每村配套2万元,乡镇财政配套0万元。经过近两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已有145个村水利建设达标,占我市行政村总数的60%。今年我市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推进力度,将前两年未进行水利重点推进的村全部列入重点推进村计划,同时对已验收达标的村采取“回头看”,确保不留死角,力争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提前实现“利用-5年时间把需疏浚沟河全部疏浚一遍”的目标。对疏浚好的沟河及时进行发包,走上“一水多用”、“以河养河”的良性循环道路。在月初召开的全市新农村工作推进会上,我市提出了农村沟河长效管理的要求,拟定了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