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75950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第二单元测评A(基础过关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氓隶/流氓渐染/逐渐果脯/胸脯B.偕老/诙谐垝垣/诡计牲畜/畜牧C.宴席/晏晏绿林/露水殷红/殷实D.偌大/若非霓裳/衣裳模范/模样解析:A项,分别读mng/mng,jin/jin,f/p;B项,分别读xi,gu,ch/x;C项,分别读yn,l,yn/yn;D项,分别读ru,chng/shng,m/m。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获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某些标准或

2、者避免某些问题,而在于保持着一种谦卑而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痛苦和希望。(2)乐伎俑眉目刻画清晰,姿态各异,神情专注。特别是执拍板俑,侧耳凝神,像是陶醉于那美妙的音乐中,给人以的感觉。(3)对于学生大众而言,生僻字虽然不是汉字学习的重点,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又何乐而不为呢?A.遵循呼之欲出甚至B.遵守呼之欲出乃至C.遵循栩栩如生乃至D.遵守栩栩如生甚至解析:“遵循”意为遵照;“遵守”是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联系(1)句语境,与“标准”搭配,应选用“遵循”。“呼之欲出”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栩栩如生”形

3、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甚至”和“乃至”都表示强调和突出,有时可以互换。从语意轻重来看,“乃至”语意较轻,有意料之中的意思。“甚至”语意较重,有意料之外的意思。从语体色彩来看,“乃至”多用于书面语,“甚至”则书面语和口语都常用。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一些古村落,本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见证与象征,理应得到保护,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却无视这种传承,为了建设新城镇,遭到肆意破坏。B.湿地尽管有着天然的“城市之肺”的美誉,但仍然面临着面积越来越小,湿地的功能越来越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C.不要小看一副副春联,眼前这些春色跳跃的大红门对子,展示的不仅

4、是中国诗歌传统的魅力,而且还有汉字书法艺术的神韵。D.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已是华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节日。解析:A项,偷换主语,“遭到”的主语应是“古村落”。B项,成分残缺,可在“破坏”后面加上“的局面”。D项,搭配不当,“春节民俗”与“节日”不搭配。答案:C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一连好几天,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可我竟然

5、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A.B.C.D.解析:句意思相同,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与之对照呼应。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

6、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

7、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现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才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

8、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

9、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有删改)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A.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B.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

10、,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C.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D.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解析:C项,这是作者的评价,不属于刘兄的做法。答案:C6.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B.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C.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D.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

11、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解析:D项,这是文中退一步来证明刘兄不是“帮凶”的话,因此不是得出作品主题的理由。答案:D7.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其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B.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C.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D.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解析:B项,对“现代人”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唯

12、一原因”理解错误;D项,对作品的主题的理解不当。答案:A三、古代诗歌鉴赏(8分)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孟冬寒气至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注: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十月。惨栗:寒冷。蟾兔:月亮,传说月中有蟾兔,故以“蟾”为月的代称。区区:真挚的情意。(1)“愁多知夜长”一句的含义是什么?在整首诗中具有怎样的作用?(4分)解析:对这句话的理解,要紧扣“愁多”与“夜长”的关系。因愁多而夜不成寐,才仰观星辰,写相思。参考答案:由于愁

13、多,故而不能成寐;由于不能成寐,方才知晓冬夜何其漫长,从而凸显出思妇备受相思之苦的心理状态。引出下文对月亮、愁思和远方人书信的描写。(2)钟嵘在诗品中称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请谈谈这首诗是怎样抒写“别离”之哀的。(4分)解析:这首诗开篇不言别离而写季节,由季节的变换,景物的凄清写心情,由夜不能寐写相思。因而“文温以丽,意悲而远”。参考答案:这首诗先写季节转换、外界风寒,用景物的凄清衬托主人公内心凄凉,再集中描写她夜不能寐,只好仰观星月,借以打发漫漫长夜的生活场景,然后用一个最令人唏嘘感叹、惊心动魄的情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写出她对远方的游子可悯可哀的感情,最后向读

14、者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既表现了她真挚不变的感情,又展示了自己可悲的遭遇,令人同情。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

15、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魏晋之前,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安静,是一种哲学。历史上许多文人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也曾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这样一个陶渊明,使大家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人们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可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人们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大众的关注之外。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