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754689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频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变频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变频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变频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变频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频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频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频器技术课程标准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本课程标准的依据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结合电气操作和电气维修工岗位技能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变频器技术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实施。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变频器技术是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及变频调速的特点、变频器的功能及预置、变频器外接电路与操作、变频器的安装、调试,变频调速的应用等知识、技能、基本方法和技术,对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适应电气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如表1所示。表1变频器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序号

2、前期课程名称对本门课程的支撑作用1电力电子技术变频器主电路分析故障判断2电机拖动变频器的控制原理3电气控制技术变频器外接电路设计4电工电子技术变频器主电路模块测试、分析5可编程控制技术变频器的上位机,通讯联系四、课程的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一)知识目标1. 了解变频器的作用、类型、发展及应用;2. 了解变频器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3. 了解变频器的运行原理;4. 熟悉变频器的常用功能5. 熟悉变频器的工作状态6. 掌握变频器的频率及启停信号的设定方式(运行模式)7. 了解变频器的安装环境。8. 了解变频器的典型应用。(二)能力目标1. 能正确连接

3、变频器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2. 能通过操作面板设定运行参数及恢复出厂设置;3. 掌握变频器面板运行模式的频率设定、启停方法;4. 掌握变频器外部运行模式的频率设定、启停方法;5. 掌握变频器组合运行模式的频率设定、启停方法;6. 掌握变频器多段速运行的频率设定、启停方法;7. 掌握变频器顺利启动时,需设定的相关参数及参数设置的原则;8. 掌握变频器顺利停止时,需设定的相关参数及参数设置的原则;9. 掌握电动机的运行能力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的方法;10. 掌握根据工艺要求合理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的方法;11. 掌握由变频器实现电动机的过载保护的方法;12. 掌握由变频器实现电动机的过电流保

4、护的方法;13. 掌握对变频器自身过电流保护的方法;14. 掌握通过参数设定实现变频器带不同类型负载的方法;15. 掌握选择不同类型的信号源设定变频器频率的方法;16. 掌握由故障报警端子实现对变频器的保护方法17. 掌握由模拟量输出端子监视变频器输出频率和电流的方法18. 掌握变频器的使用注意事项;19. 具有使用适当的工具,按照工艺要求,根据电气安装图进行安装变频器的能力;20. 具有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择变频器参数并合理设置参数值以及进行调试的能力;21. 熟悉典型变频调速系统的主要变频器参数及设置原则。(三)素质目标1 .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2 .养成高尚的

5、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礼貌待人的习惯;3 .培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4 .养成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5 .树立安全意识。五、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变频器技术课程共4学分、64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授课,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如表2所示。表2变频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序号教学任务名称教学时数小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1变频器基础知识662变频器的面板及输入输出端子10823变频器的基本运行方式10464变频器的常用功能8445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电路10466变频器的工程应用10107变频器的选择与安装448变频器的使用与维护642合计6444201六、课

6、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表3变频器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学习任务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学时建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教学环境考核评价(章、节)议源1 .了解变频器的分类方法;2 .了解变频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3 .了解变频器的基本运行原理。学习内容:1 .变频器定义、分类、作用和发展趋势;2 .变频器的整流模块、逆变模块、中间直流环小、控制电路的作用;3 .变频器的基本控制方式U/F控制;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法、讨论、总结教学资源:参考教1 .配有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2 .调速实训室(配有变频器基础知识6考核力式: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考核标准:过程考核占40%,期

7、末考核占60%;学习任务名称(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学时建议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考核评价4 .变频器的的能耗、直流、回馈制动方式;5 .变频器的整流模块、逆变模块、中间直流环节电路原理分析;训练项目:1 .画由变频器内部功能模块;2 .上网搜索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图片,分析技术参数;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变频器三菱变频器实验装置)。3.BBP变频器成绩权重:10%学习任务名称(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学时建议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考核评价3.分析变频器整流、滤波、逆变和回馈制动过程1.认识变频器学习内容:传统教学方1.配有多考核方式:过主电路输入输1.分析变频器的

8、型号含义;教学法:媒体教程考核与期由端子;2.变频器的名牌及所包含的信/多功能导学设备末考核相结变2.认识变频器息;媒体10向法的教室;合;频的操作面板,3.变频器的容量系列、与所带教学教学资2.调速实考核标准:过器了解其功能;电机容量的匹配关系;/现源:训室程考核占操3.掌握变频器4.变频器的主电路输入输由端场教变频器(配有40%,期末考学习任务名称(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学时建议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考核评价作主要控制电路子的连线;学使用说三菱变核占60%;面端子的功能。5.变频器的操作面板的发光二明书、多频器实成绩权重:板极管、各按键、监视器指示值媒体课验装20%及的含义;

9、件、参考置)。输6.掌握“运行模式切换”、“信教材、变入号监视与频率设定”、“参数设频器输定”、“报警历史”四种工作状出态的切换;端7.掌握运行信号的监视、参数学习任务名称(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学时建议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教学环Ou考核评价子设定、查看报警历史的方法;8 .开关量输入端子功能及应用;9 .模拟年输入输由端了功能。训练项目:1 .变频器操作面板与接线端子辨认;2 .变频器与交流电源和交流电动机的连线;学习任务名称(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学时建议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考核评价3 .变频器监视输由电压、电流、频率的切换;4 .由操作面板设定频率和操作面板启动电

10、动机时,电动机由正转运行到反转运行需要用到那些按键;5 .由外部端子设定频率和操作面板启动电动机时,电动机由正转运行到反转运行需要用学习任务名称(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学时建议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考核评价到那些按键。1.了解变频器学习内容:教学方1.配有多考核方式:过基本运行方1.PU运行方式;法:媒体教程考核与期变式;2.EXT运行方式;功能导学设备末考核相结频2.掌握各种运3.组合运行方式;向法、案的教室;合;10器行模式的参数4.变频器的PU、EXT、组合例教学2.调速实考核标准:过的设置;运行模式的切换。法训室程考核占基3.掌握各种运训练项目:教学资(配有40%,期末考

11、本行模式的调试1.参数恢复由厂设置;源:三菱变核占60%;学习任务名称(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学时建议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考核评价运及运行。2.参数设置;变频器频器实成绩权重:行3.PU点动参数设置与接线;使用说验装置)20%方4.PU连动参数设置与接线;明书、多式5.EXT点动参数设置与接线;媒体课6.EXT连动参数设置与接线;件、参考7.组合运行模式参数设置与接教材、变线;频器8.PLC控制的变频器多段速运行。学习任务名称(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学时建议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考核评价变频器的常用功能1 .掌握常用功能和参数设置方法;2 .掌握根据变频器所带负载

12、不同,设定/、同参数的技能。学习内容:1 .变频器的参数锁定与解除;2 .运行频率与加减速时间设八3 .运行频率限制;4 .适用负载选择;5 .不同负载对启动相关参数的要求;6 .电动机的过热保护功能;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8教学方法:功能导向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资源:变频器1 .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2 .调速实训室(配有三菱变频器实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考核标准:过程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成绩权重:学习任务名称(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学时建议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考核评价7 .过电流保护功能;8 .由不同规格和类型的模拟信号设定频率;9 .由外部端子设定运行频率;10 .开关量输由端子对故障报警信号的输生;11 .由模拟量输由显示输由频率信号;12 .输入输由端子的功能拓使用说明书、多媒体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