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特殊治法及名词解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74980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特殊治法及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方剂学特殊治法及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方剂学特殊治法及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方剂学特殊治法及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方剂学特殊治法及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特殊治法及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特殊治法及名词解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治法及名词解释1. 辛甘化阳: 指用辛味药与甘药相互配伍以扶助阳气,强壮阳气的 治法。例如:桂甘汤(桂枝之辛与甘草之甘相互配伍,辛甘 合化为阳,从而起到通心脉,和血气,振奋心阳的作用,用 治心阳不振的心动悸等证。以及小建中汤(饴糖+桂枝) 苓桂术甘汤 桂枝汤。2. 酸甘化阴:指酸味药和甘味药相互配伍以益阴的治法。化阴,即 敛阴,滋阴并进而使阴血日长之意。临床常用于阴不 济阳之风。例如:桂枝汤(白芍之酸与甘草之甘相合配伍,酸甘并用,既敛又滋,从而起到化阴滋营的作用,以补充营阴的不 足)。以及小建中汤(白芍+饴糖)。3. 釜底抽薪:指用寒苦降下,通导大便以泻除实热之邪的方法。本 法好比实抽取锅

2、底下燃烧底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 一样。泛指寒下法,以其苦寒泄降,清除实热积滞, 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例如:大承气汤4. 急下存阴:指在热性病过程中,热邪积滞内结,津液日益不耗损 此时急须应用寒下方剂以通导大便,清泻实热,从而 达到保存津液的一种治法.例如:大承气汤峻下热结,以治疗实热积滞,内结肠胃 之阳明腑实证。大承气汤(还有通因通用)。5. 通因通用为反治法之一,指应用通下的方药来治疗表现上有通泄的病症的一种治法。例如:-芍药汤,大承气汤6. 逆流挽舟:为治疗痢疾初起而有表证(外感夹湿型痢疾)的一种 方法。例如:败毒散7. 营卫不和:正常状况下,卫行脉外,固护营阴,为卫阳提供营养

3、营卫调和。病理状态下,卫气虚弱,腠理疏松,卫阳 不能固守营阴,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故见汗出恶风是为营卫不和。例如:桂枝汤8. 增水行舟:指以滋阴增液的药物组成方剂,功能滑润肠道,导下 便结津枯,尤偏于阴亏液涸之便秘的一种治法。滋阴 增液,润肠通便,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故名之。例如:增液汤 增液承气汤9. 制性存用:指的是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他 的药物所制约,但又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起到相反相成的 作用。例如:银翘散荆芥、大黄附子汤大黄、麦门冬汤半夏10. 热结旁流:指的是肠中实热结积较重,机体为排除邪气,逼迫粪水从旁而下,其虽有下痢,但下之乃臭秽粪水,且泻后脘腹的胀满痛不减

4、,是为“热结旁流”也。例如:-大承气汤11. 脾约:指胃中燥热(胃强),脾津不足(脾弱),脾被热邪所 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因而津液不能输布,肠道失以 津液濡润,故大便干结,但术膀胱,故小便数。例如:麻子仁丸12. 滋阴疏肝:指以滋阴补肾药与疏畅肝气药相合组方,使肝气和畅,柔达的方法。例如: 一贯煎,治疗肝阴虚,肝气不舒之胸脘胁痛证。13. 滋阴潜阳:指用滋阴的药物配伍重镇潜阳药,具有滋养肝肾,平 肝潜阳的作用,用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病证的一种治法。例如:镇肝熄风汤14. 补气止血:治法之一,又称益气摄血。是指通过益气健脾以统血, 摄血,从而治疗气虚脾不统血所致出血日久不止之证 的一

5、种治法。例如:归脾汤,固冲汤,(补中益气汤)15. 补气活血:是指重用补气之药,以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的一种 治法。用治气虚血瘀,“因虚致瘀“的中风证。例如:补阳还五汤16. 益气升阳:指以补气药配伍升举阳气药组合成方,以治疗中气虚 弱,清阳下陷病证的一种治法。例如:补中益气汤17. 透热转气:是治疗温病热入营分的一种治法。当邪热初入营分之时,证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 舌绛。治疗除清营解毒外,可清气透热,导营热向外 透发,从外而解的治法。例如:青营汤18. 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阴液已伤,而邪热仍稽留阴分导致夜热早 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时,用养阴退热药 (鳖甲),配合

6、芳香透热药(青蒿)治疗,使阴复热退 热透邪出的一种治法。例如:青蒿鳖甲汤19. 化痰熄风:是治疗风痰上扰证的一种治法。风痰上拢证以眩晕, 呕恶,舌苔白腻为症,其由脾湿生痰,痰阻清阳,加 之肝风内动,风痰上拢清空所致,治疗上应采用化痰 熄风药,以祛除风痰。例如:半夏白术天麻汤20. 补火生土:指温壮,补益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的治法,用以治疗命门火衰,不能上暖脾土,脾失健运之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之证。例如:四神丸21. 辛开苦降:当寒热互结,肠胃不和而见心下痞满,呕吐下利时 用辛味药之辛散以开通心下之痞结,配以苦味药之苦 降,苦寒以清降泄热,降泄胃气以止呕,两者合用, 平调寒热,开结降泄以

7、治心下痞证。例如: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22. 温阳止血:指用温补脾阳的药物,来恢复脾统血的功能。以达制止出血的治法,用治脾阳虚寒所致的出血证。例如:黄土汤 理中丸23. 凉血散瘀:凉血兼散瘀。主治热入血及热伤血络证,因热与血相 持和离经之血易致瘀,治宜凉血养阴,使热清血宁而 无耗血之虑,又配散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例如:犀角地黄汤24. 滋水涵木: 即滋肾养肝。指运用滋肾阴、补肾水以达到润养肝阴 的方法。此法常用治肾阴亏虚肝木偏旺的病症。例如:杞菊地黄丸 一贯煎25. 补气摄血:是指通过益气健脾统血、摄血。从而治疗气虚脾不统 血所致出血日久不止之证的一种治法。例如:归脾汤 补中益气汤26.

8、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指用补脾土的方法,使脾气健运,能正 常地生化水谷精气,上养于肺,以治疗肺脏亏虚病症 的一种治法。例如:参苓白术散 六君子汤 麦门冬汤27瘛疭(chizong):俗称(抽风),使小儿惊凤的一种证候。使紧急挛缩。疭,使筋缓纵伸。瘛疭是形容手足时伸时缩,无力地抽动 不止的状态。它是一种因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所致,其抽动缓而无力。例如:大定风珠28. 凉开:即清热开窍。指用清热药配伍开窍药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用治温热之邪内陷心包的热闭证的一种治法。例如:温病“三宝”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至宝丹)29. 凉燥:是因深秋感受风寒燥邪,津液不布而致,属小寒,次 薄白为主

9、,治疗以苦温甘辛法。寒,临证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例如:杏苏散30. 甘温除热法: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治疗因虚而发热 的一种治法。例如:小建中汤,治疗阳虚发热。31. 协热下利: 表邪未解。热邪内陷阳明而出现的身热下利,胸脘烦 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的湿热泄泻证。例如:葛根黄连黄芩汤32. 滋水涵木: 滋肾养肝,指用滋肾阴,补肾水以达到养肝阴的方法 常用于治肾阴亏虚,肝木偏旺的病证。例如:菊杞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之眼睛昏花,干涩等证33. 喑痱:中风症候之一,“暗”指语言不利或不能说话;“痱”, 指四肢萎废,不能运动,临床上又有虚实之分,实证 是由于风痰阻塞;虚是肾虚精气不能上承。例如:地黄饮子治疗下元虚衰,痰阻窍道所致暗痱证(虚)34. 反治法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叫从治。包 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自 己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