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辅助课堂教学的误区和建议 (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749747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辅助课堂教学的误区和建议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PPT辅助课堂教学的误区和建议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PPT辅助课堂教学的误区和建议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PPT辅助课堂教学的误区和建议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PPT辅助课堂教学的误区和建议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PT辅助课堂教学的误区和建议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辅助课堂教学的误区和建议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PT辅助课堂教学的误区和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林书兵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严州中等职业学校魏爽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以 PPT电子讲稿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媒体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中迅速普及、推广和运用。但由于缺乏对多媒体教学规律的认识,当前的 PPT辅助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PPT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几种误区,并就此对PPT作用于课堂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促进PPT辅助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方向。关键词:PPT课件教学设计误区一、PPT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教育媒体也愈来愈趋向多媒体化和多功能化,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课堂教学

2、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正在引起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可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领域的教学软件有多种,风格各异各有特色。其中,Office系列软件之一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凭借着操作简单,制作方便,呈现效果突出的主要特点在各类教育中应用较为广泛。一般认为,教师采用PPT软件,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制作反映教学的幻灯片课件,在授课时通过液晶投影机放映出来,辅助讲解,这种方式即电子板书授课,或称PPT辅助课堂教学。目前,PPT辅助课堂教学虽然应用十分广泛,但人们对此的态度却褒贬不一,在实践上也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方面,一些学者因其没有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交互性而不屑一

3、顾;另一方面,很多一线的教师却常常为自己能制作PPT演示文稿、提高课堂的“技术含量”而引以为荣。再者,部分教师由于课程压力和对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的缺乏,致使其没有足够精力或缺少理论按时精心准备每堂课的PPT教学课件。因此,长期在课堂中出现的设计不合理的PPT也就不足为怪了;最后,不能排除的是部分教师在利用PPT开展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在思想上缺乏足够认识,认为PPT是一种甚为简单的工具软件,无需在教学中多加考虑,认为通过简单的制作即可应用于课堂并产生良好效果,这种想法就直接导致了目前课堂教学中使用PPT课件时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缺乏教学模式和设计研究。上述情形总结起来,就是对PPT从不用和到滥用

4、的态度,使这一原本缺乏研究的新兴领域更加混乱。笔者就PPT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误区加以列举如下:1.课件制作代替了备课毫无疑问,多媒体课件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格局,这是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把握的一个有力契机,但如果把握不当,也可能引领我们走进一个盲目的教学误区。如在课堂教学思路上,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课,在备课方面往往占用大量的时间。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往往忽略了备课的环节,转而以课件制作代替了备课,甚至一个办公室共用一个PPT课件,数个学期重复使用一成不变的PPT课件,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则变成了照本宣科,以“读

5、”“念”的形式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大大弱化了授课的实际意义,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进入了以“读”代“讲”的误区。因此,在制作PPT电子讲稿之前,备课的环节必不可少,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确定哪些内容是要做到课件中去的,用何种方式表达,课件中所体现的内容要与自己的教学思路相吻合。在本质上,我们应该明白,课件只是教学内容的一种载体,目的是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它只是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并不能改变教学本身的含义。2.“书本搬家”式的课件内容的选择本来也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却作为了课件制作的核心。教师在制作PPT课件之前不能只考虑改善教学手段的

6、问题,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看看要进行课件设计的内容是否用常规教学手段不能表达或难以表达;不能只注重讲课时的教学形式多样化、使用的媒体多样化,还应考虑采用课件组织教学是否达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在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部分教师认为只需要简单地将要讲授的书本内容搬到荧幕中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需要将这些用传统板书呈现的内容改为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就已经实现了教学效果的飞跃,事实上这种“书本搬家”式的课件不仅不能起到多媒体课件所承担的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更是将我们传统的生动的课堂教学艺术拖入一个僵化的境地。PPT课件的页面可以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但在处理具体的页

7、面内容时,一般来说,首先要遵循一定的优先原则,即能用图的不用表格,能用表格不用文字,按照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使PPT页面在呈现上真正实现将抽象变直观的功效;其次,PPT页面的内容在排列分布上也是有技巧的,在制作PPT的过程中要准确地找出页面内容中带有数字、流程、因果关系、障碍、趋势、时间、并列、顺序等关系的重要内容,巧用图画的方式来形象化地呈现,只有这样的PPT页面才会让人产生一目了然的感觉。当然,要真正克服制作“书本搬家”式的课件的弊病,还有赖于课件制作者对内容的真正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只有理解了才可以准确地找出内容之间的隐藏的对比并列递进关系,也只有理解了才可以实现PPT制作

8、的条理性和结构性,从而真正实现PPT制作简洁的标准。3.“舍本逐末”式的技术误区PPT软件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软件,制作一个课件在技术上对于普通的教学者来讲并不算太难,或者说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还是有部分教师为了制作所谓的“样式精美,色彩绚丽,动感实足,形象逼真”的教学课件,刻意在色彩,动画和美工等细节处理上煞费苦心,走进了“舍本逐末”式的技术误区。往往许多教师以为能够吸引听众的眼球,就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孰不知这样处理的结果往往造成了形式掩盖了内容,听众看到了喧哗的动画,亮丽的色彩,花俏的样式,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什么内容都没有记住,以至于往往误会教学者是在展示技术而不是在传播

9、内容。当然,不对PPT的制作技术提过高要求,不为了展示PPT技术而组织内容,并不是说可以在页面设计上对相关细节完全随意处置。相反,如果能够对一些基本的细节根据认知的基本规律加以注意,PPT的演示技术就能够实现最大的传播效果。如在文字的排版方面,我们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屏幕上,目的是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明白,可以将一些重点内容用横线划出或用特殊字体、颜色等标出,章节和标题要同内容区分开来;在色彩搭配方面,要注意色彩的冷暖、色相、纯度、对比和搭配等问题,一个页面的标准色彩不应超过3种,太多则让人眼花缭乱,其它色彩也可以使用,只是仅作为点缀和衬托,绝不能喧宾夺主,尤其是以图片为主的课件,更应注意这一点。此外

10、,在涉及链接、导航和动画等方面效果时,可以根据具体的页面情景而设,这些效果并非越多越好,而应该是越能说明问题越好。当然,这些相关设置还要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其他环节形成呼应,保持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条理性。4.“满堂灌”式的授课误区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学课件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全部,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总有部分教师以课件播放课件演示代替了课堂讲授,仿佛这种教学比较有现代感,实则是视传统教学艺术全然不顾,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突出效果,甚至一度被学生戏称为“点击式”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去呈现,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提问、板书和非语言行为,这些都是课堂教学

11、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用武之地。譬如,当推导一个数学或者化学公式,学生或许更愿意教师用板书去演示,所以在制作PPT课件时,要考虑到是否需要写板书,哪些需要写板书等,不能一味地把所有内容都做到课件中去,我们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而不是单独的为了使用多媒体。此外,教师充分运用提问和非语言行为等教学技能,可以大大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使课堂教学展现生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念完PPT所形成的死水式课堂。因此,只有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二、PPT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PPT作为通俗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软件,有自己

12、的特点,明确把握其课件特性,将有助于开发者合理的使用创作工具,取长避短。通过对不同情景下的PPT辅助课堂教学的特点进行归纳,笔者认为PPT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了较为鲜明的特点:1在教学形式上,效力主要体现在信息的呈现效率上,适宜集体教学而不太适宜个别化学习。2在内容选择上,适宜事实、概念、原理等原理型、陈述性内容而不太适宜动作技能、问题解决型等情境型内容。3在课堂组织上,一般用于课堂辅助呈现知识,在开发时要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和合理安排学生活动,注重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组织、引导和控制作用,协调好课件与其他教学因素之间的关系。4在时间流程上,要合理安排学生交流反馈的时间,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引导权

13、,以实现学生注意力的适时流转,合理分配注意力。5在知识呈现上,对知识的基础概念、重点与难点有所侧重,以小步调来保证大多数同学能顺畅地进行学习,保持知识的高度结构化和紧密联系。上面的一些概括只是对PPT制作和使用过程的一些总体把握,事实上,将PPT运用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媒体技术作用于课堂教学系统的过程,而技术运用的过程实则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把握不准则会适得其反,如表1所示。表1 PPT作用于课堂的正反面 正面 反面信息量大,能够节省大量书写时间教师上课时与学生交流少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内容呈现时间短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授课时效教学信息量大,讲课节奏快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兴趣设计不规范则会分散学

14、生注意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内容设置不合理,造成知识结构不清晰因此,在把握PPT制作上的特点的同时,在将PPT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对课件运用的目的,功能特点和作用时机进行把握。如在数理化学科中,PPT课件一般起到的是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启发想象力,在英语和语文等学科中,运用PPT课件一般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在历史、地理类学科中,PPT课件一般是为了增加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当然,由于PPT以大屏幕方式的呈现,因此它在加深印象,促进记忆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根据加涅等人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型,有关学者提出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应该与

15、外部相应的学习周期的几个阶段保持一致,即对于PPT课件来说,学习进程与PPT课件的呈现内容的关系也应当是相一致的,如表2所示。这实际上表明的就是一种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进度,PPT课件的作用方式与时机问题。因此,只有教学人员真正掌握了学生认知心理方面的特点,才能真正将课件设计同学生认知习惯结合起来,才能将课件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PPT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丰富的课堂教学艺术。表2学习进程与PPT课件呈现内容的关系学习进程的不同阶段PPT课件呈现的内容警觉问题、题目等导入性内容期望本次学习目标提取信息到短时记忆回顾已有相关知识及新知识提纲选择感觉信息有效的媒体信息语义编码拓展、解释性信息激发的反应可以诱发期望行为的媒体情境强化回顾本次内容核心概念形成概念知识评价、考查与迁移三、提高PPT辅助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1设计合理的PPT是基础利用PPT来辅助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节省老师的板书时间,目的是为了突破“黑板加粉笔”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同时,它在教学内容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教学相比,电子板书的教学内容也不能仅仅是按教会学生读懂一本教科书来选定,而必须按照科学性、思想性和创新性并举的原则来选定;通过对选定的内容进行分类,把文字、声音、图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