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748121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族企业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家族企业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家族企业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家族企业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家族企业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族企业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族企业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家族企业是目前民营企业发展中一个主要的形式。家族企业能不能顺利地实现传承发展问题,是家族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做大做强、科学持续发展的一个极为关系的问题,甚至关系到家族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家族企业的传承发展问题,对于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尤其是顺利实现传承,进一步促进家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家族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相关理论,首先论述了家族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其次分析了家族企业的传承发展现状,第三分析了家族企业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第四提出了家族企业顺利实现传承发展的对策。第五通过案例分析某公司继承人的培养问题。关键词:家族企业;

2、传承发展;交接班目录一、家族企业的概念和特征4(一)家族企业的概念4(二)家族企业的主要特征5二、家族企业的传承发展现状6(一)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6(二)家族企业的传承7三、家族企业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9(一)家族企业家的传承观念和传承计划缺失9(二)接班人接班能力有限9(三)企业内部产权不明晰10四、家族企业实现顺利传承发展的对策10(一)传承计划的制定和执行10(二)注重培养好接班人11(三)科学安排企业产权问题12五、案例分析某公司继承人的培养问题探讨13(一)某家族企业发展概况13(二)某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分析14(三)某家族企业继承人的培养对策15六、总结16参考文献17致谢18家族企

3、业是目前企业群体中一个数量非常庞大的一种企业形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至2012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已经突破了千万家,而且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而在这些民营企业中,据统计90%以上都是家族企业,可以这样说,家族企业是目前民营企业发展中一个主要的形式。家族企业不仅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就业,而且为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家族企业能不能顺利地实现传承发展问题,是家族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做大做强、科学持续发展的一个极为关系的问题,甚至关系到家族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家族企

4、业的传承发展问题,对于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尤其是顺利实现传承,进一步促进家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家族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家族企业的概念和特征(一)家族企业的概念关于家族企业的定义有很多,到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较为统一的说法,我们选取国内外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美国著名的商业史学家钱德勒在他的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给出定义:创业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在企业中掌握多数的股权。可以看出,判断一个企业是否为家族企业主要看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是否掌握在家族手中。哈佛大学的唐纳利教授认为,至少两代的同一家族成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且这两代传承的结果使企业的政策和家庭的

5、利益相互影响。该定义既强调了家族企业的经济特征,也强调了其社会特征,也就是说家族企业不仅为家族所拥有和控制,并且家族企业的发展与家族的利益密切相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日益盛行起来,虽然发展历史不长,但是家族企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人们对他高度关注,我国学者结合国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台湾学者黄光国认为,一个或几个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作为企业的核心,直接控制企业的所有权或者经营权,即为家族企业。大陆学者潘必胜认为,当一个或多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全部或部分拥有企业的股权,并直接或间接地掌握企业经营权,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教授储小平认为应该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角度来看,从家族全部拥

6、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到企业拥有关键控制权都可以算作家族企业。若一旦突破了关键控制权,那么家族企业就转化为一个公众公司。由中外学者给出的定义看出,虽然对家族企业包括内涵和外延各不相同,但其基本思想是相同的,那就是家族企业是由家族拥有并控制的企业。借鉴上述定义,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特点,将家族企业的定义界定为: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一个或多个家族拥有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所有权并对企业有实质的控制权,这样的企业就是家族企业。可以说,企业家族所有是家族控制的前提,家族控制又是家族所有的目的。在家族企业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追求家族利益为目标,家族成员参与并影响企业的决策,使之符合家族利益。(二)家族企

7、业的主要特征家族企业是家族和企业两种不同属性的社会形态相互渗透的结果,相比于单纯的企业,家族企业还具备一些明显的“家”的特点。通过资料收集和文献总结,我们得出家族企业的一些特征:1、高度集中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在一般的公司中,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是相互分离的,而对于家族企业,这两项权利则高度集中于家族企业内部成员手中。在家族成员看来,企业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企业,它还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利益,是实现家族利益的载体。所以家族成员都非常看重对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掌握。从家族企业股权形成状况看,创业者拥有全部所有权或者创业者夫妻、兄弟、父子共同拥有所有权是我国家族企业的普遍现象,这充分显示出家族企业的所有权高

8、度集中于家族成员。很多家族企业也都有产权封闭的特征,他们担心“肥水流入外人田”或者大权旁落,为了保持本家族对企业的绝对控制,一般不愿意让家族外人员参股入伙,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原有股东的再投入。据调查,有不少所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其股东也仅有企业主一人或夫妻、儿女组合。另外,家族成员也牢牢的把握着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在创业之初,创业者对于企业几乎事必躬亲,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以后,创业者无力做到亲力亲为就会逐步下放权力,但是权利的下放也仅仅局限于与自己有亲缘、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对于家族外部成员想要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则很难,即便进入也会遭到家族成员的排斥。即使当前一

9、些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家族企业建立了规范的框架制度并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但实际的控制权仍然掌握在家族核心成员手中。家族企业在一些重要岗位都是家族成员,没有实行两权分离,整个家族既没有丧失信息优势,也没有丧失关系资源,更没有丧失决策权,因而就不存在高的代理成本。2、家长式的领导方式在公司管理方式上,家族企业采取的是家长式领导,关系式治理。家长式领导是指对待企业的经营管理就像家长在管理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那样,在企业的治理中,企业控制者就像家中的户主一样拥有绝对的权威。关系式治理是指家族企业治理的基础不是各项规章制度,而是建立在亲缘、血缘、地缘的关系之上。就像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的,这种关系就像将石子抛入水中

10、产生的一圈圈涟漪,从中心向外逐渐扩散,越到外围关系影响越小。由于家族企业的管理层大多来自于家族内部成员,企业的决策权大多集中在企业的所有者和少数高层之间,缺乏与外部的沟通,这样一方面使企业其他管理者产生“外部人”的感觉,同时这种决策方式缺乏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有效监督、反馈和约束,决策的科学性不高。以关系作为企业的治理方式,使得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只对外部人有效,而对于家族内部成员却形同虚设,这样不仅挫伤了其他外部成员的积极性,也降低了部门间的信任度。3、家文化非常浓厚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突出表现了传统文化

11、的特征。“家文化”注重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缘、血缘、地缘关系,在此基础上确立人的亲疏关系和信任程度。中国自古强调“家和万事兴”,家族企业作为家庭的一种延伸,在经营过程中无不受到“家文化”的影响。对家族企业经营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包括“家本位”思想、等差的人际关系思想、“继家”思想等。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以及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战略、价值理念以及管理体制上都会烙下“家族主义”的烙印,家族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有着类似的价值理念,而这些理念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在家族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风格、体制构建等诸多方面,从而构成了独特的家族企业文化。家族间有天然的信任文

12、化,家族成员之间的这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家族企业发展的,这种信任关系能够使企业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思想、行为产生导向、激励作用,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指明方向。二、家族企业的传承发展现状(一)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徽商和晋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创造出非凡的业绩,他们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总结出独特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为今后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开始积极创办家族企业形式的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的家族企业蓬勃发展,出现了很多大规模的家族企业,此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我国的家族企业

13、的发展受到阻碍,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家族企业开始重新发展起来,其规模不断扩大。最早发展起来的第一代家族企业带有很强的草根性,家族企业主大部分都是一些无法进入社会主流层面的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家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据工商联合会2006年调查,我国民营企业的主体是家族企业,中国家族企业占民营企业数量的90%以上,此外,股份合作制企业、合伙企业、乡镇企业、民营承包企业和集体企业等也存在家族式管理。在企业成长的内在规定性条件下,家庭所有并控制的家族企业将会沿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路径变迁,最终成为股份制企业。然而

14、,家族企业现在还没有消失,并在现代化制度的经济中表现比较活跃。我国也有不少公有制与家族经营为一体的家族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是个人承包经营的公有制企业,他们的控制权不再是公有制企业,而是靠个人经营,比如“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即先由乡镇干部担任企业领导,再经个人承包改造的家族式的乡镇企业,而这些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并在经营政策、税收和贷款的上有优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家族企业更加重视自身与内外部资源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使其规模不断地发展扩大。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是家族企业,私营企业内部管理上普遍采用家族式的管理,即家族企业中的家族成员掌握着企业大

15、部分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可见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家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包括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体业主制等。目前,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下,我国家族企业面临全球化的竞争,其规模和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家族经营或所有的企业占全球企业的60%80%,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家族经营或所有的企业占40% 。据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与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调查203万户私营企业主,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家族企业平均每年的销售收入为580万元,平均雇用员工60人。注册形式有合伙企业、独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等。产业分布最集中的是制造业,占38.3%,商业餐饮业

16、,占21.4%、建筑业,占5.9%和农业,占5.6%。家族企业主年龄集中在20岁到49岁之间,其中30岁到49岁年龄段的企业主占74% ,50岁以上的只占5.5。其学历集中在高中和中专,占41.9%、大学,占33.5%,硕士,占3.2%。企业主家族构成的常见形式是夫妻店和父子厂。经营权与决策权、主要管理者与主要投资者的身份都呈高度的二者合一。我国家族企业国际化程度并不高,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私营企业,并且将近有30%的企业打算在未来的3年到5年的时间里与外资合作。我国的家族企业只有具备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才能在竞争中存活下来,除了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外,企业之间的网络可以使家族企业快捷地获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